齊柏林飛艇有16個氦氣馕,載重高達五十五噸。劉溫玨自然不需要這么高參數的飛艇,所以打算能收集三個氣囊,做一架十米長的飛艇就差不多了。
唯一麻煩的就是氫氣的收集,按照劉溫玨寫的化學反應,制取氫氣的速度是非常慢的。
他說道:“如果在國慶之前能收集滿三個氣囊,那就把飛艇做出來。到時候,你可以跟我一起上飛艇。”
“真的嗎?”
王青松很是激動,飛天啊,誰不想呢?
氣囊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轉向問題。
在齊柏林飛艇被發明出來的時候,已經算是進入電氣時代了,飛艇上安裝了電機充當轉向的動力。
劉溫玨列舉了一下自己現在有的技術,最后只能安裝三個自行車來轉向了。
劉溫玨開始繪制圖紙,前進的最大的動力就交給龍颶這個天生神力的家伙。左右的方向就交給張三李四吧。
劉溫玨又搖了搖頭,張三李四畢竟是太監,沒什么力氣。還是交給關張二人比較好,他們力氣大。
除了浮力,動力,最后就是升空和降落了。
“看樣子還要做個打氣筒。”
劉溫玨繼續畫圖紙,飛艇在空中的時候,氣囊的低密度氣體會讓飛艇飛起來。但是你想降落,就沒有那么簡單了。
因為你沒有辦法在空中無中生有增加負重,所以只能再準備兩個空氣囊。當飛艇準備下降的時候,往空氣囊里沖入空氣,降低整體的密度。
不然,總不能把氫氣馕給放氣吧,有錢也不是這么花的。
王青松回家之后,連夜安排管家去西市收購棉花。
得益于朝廷公布了棉花的作用,西域不少商人大車大車的棉花往長安運。原本在野外如野花般的棉花,現在全是寶貝。
短短個把月,西域好幾個國家已經開始種植了。
同時,有技術的好處也體現了出來。
西域國家有棉花,但是沒有技術把棉花轉成棉絲,他們只能賣最基礎的原材料,羊毛也是同理。
王義看到王青松的大手筆,也沒有多說什么,而是盡全力支持。
第二天,劉溫玨騎著自行車帶著一群人前往東市的天然居。
因為劉溫玨包了一天的關系,此時天然居里正在大掃除。其實昨天晚上他們就打掃過一遍了,但是在王義的吩咐下,又打掃了第二遍。
劉溫玨一下車,王義就迎了上來。他本身就不是什么高官,今日專門來招待劉溫玨。
“歡迎大王來視察場地,我們天然居正在灑掃,里面灰塵大,還請大王稍待。”
劉溫玨說道:“不急,先把我藍田國的國旗掛在外面。”
小環從挎包里取出了國旗,王義叫來兩人,去了三樓,將國旗給掛在上面。
只見那國旗是一面長寬各五米的黃旗,黃旗中間縫了一條在王義眼中看起來有點怪異的藍色五爪神龍。而這藍色神龍的嘴中,還銜著一塊圓形的綠色玉環。
環就是中間帶孔的玉,文字中帶“王”這個偏旁的,多半和玉有關。
這就是劉溫玨給藍田國設計的國旗,區別于皇帝的紅龍,劉溫玨給自己的是藍龍。而綠色的玉環,就是取自藍田玉。
一般人看到這龍的樣子會感覺有些奇怪,那是正常的。因為劉溫玨沒有選擇傳統的張揚,威嚴,寫實的龍形象。
劉溫玨是采用了偏動漫風格的龍形象,這個在龍的腦袋上表現的比較具體。
時間慢慢過去,越來越多的人往天然居這邊來,不僅有百姓,還有很多王公貴族,甚至是皇帝和皇后貴妃都來了。
皇帝他們自然是在護衛的保護下先進去了,在三樓的一個包間里,等待展示會的開場。
而劉溫玨則是在天然居里檢查場地,他參考的擺設是拍賣行那樣的,高臺都是臨時搭建的。
大堂里整齊地擺放了接近兩百個座位,二樓和三樓的包間一共還有十五個。
天然居后堂,龍颶帶著一群人往這里搬運些貨物,這可都是大錢。
很快,臨近中午,劉溫玨在臺上站定,小環和隨侍左右,王青松坐在旁白的桌子后面。他們身后也掛起了藍田國旗,一切準備就緒。
又經過了王義的一番篩選之后,天然居里面已經坐的滿滿當當。可以說,在座的各位,就沒有一個垃圾。
隨著一聲鑼響,劉溫玨拿著簡易喇叭喊道:“各位,我是藍田王,話不多說,直接開始今天的展示會。”
劉溫玨一個眼神示意,小環到了旁白的幕布,朝里面喊道:“上座鐘。”
索菲亞穿著辦公裝,邁著貓步,捧著一臺座鐘來到了臺上。
劉溫玨說道:“這座鐘的作用,想必各位已經知曉。而今天,我們要賣的座鐘比之前的座鐘多了四面玻璃,所以價格要貴那么一些。”
劉溫玨伸手在玻璃上敲了敲:“之前的座鐘沒有玻璃護罩,時間長了里面會積滿灰塵。而這種新出的款式有了玻璃的保護,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座鐘的使用壽命。”
忽然有人問道:“大王,我們之前買了那種沒有玻璃的座鐘,能安裝玻璃嗎?”
劉溫玨點頭道:“可以,補上差價就行。未來藍田國在東西兩市都會有一家高科技商店,到時候你們可以直接去店里進行安裝。
因為我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想到了安裝玻璃,都留好了位置的。
現在,我宣布,座鐘底價十三萬貫一臺,想要的可以喊價。每次加價不得少于一百貫,目前一共只有二十臺,先到先得。”
“我盧家出十三萬一千貫!”
劉溫玨說道:“那位盧家的貴客,出價的時候,把你們各自的牌子舉起來。”
那人是在二樓,他舉起自己的十三號牌子喊道:“十三萬一千貫!”
劉溫玨問道:“還有人要加價的嗎?”
“我崔家十三萬兩千貫!”
有了第一個,后面的人自然就慢慢地跟進了,這二十臺座鐘,基本上每臺的價格都超過了十四萬貫。
皇帝在包間里呵呵直笑,這五成的稅,得收多少錢?而比他更開心的,則是萬年縣令,這可都是他的政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