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朱元璋和朱標發生爭吵!
- 盛世大明,從帶朱元璋逛故宮開始
- 過節打豆豆
- 2097字
- 2023-12-30 00:01:00
入夜,養心殿之中。
更改官員俸祿一事已準備了兩月之久,然而一直沒有蓋棺定論,拍板執行。
問題就出在朱標和朱元璋發生了意見上的偏差。
朱標提交的策案,被朱元璋否決了五次。
就算是脾氣再好,也有一些火氣了。
而這世上除了馬皇后外。
剩下唯有一人敢對朱元璋發火。
那就是太子朱標。
歷史上,太子和皇帝往往都處于對立關系。
皇帝往往把控大權,擔心人還沒死就被太子奪權。
太子則是擔心皇位不穩固,都想早點上位。
這太子弄了皇帝,皇帝換太子的事情出現的可不少...
然而在朱元璋和朱標這,卻不同了。
即便是在朝中,文官武官清一色全部支持朱標。
朱元璋卻也沒有感受到一絲威脅。
反而巴不得這樣,好將來標兒順利繼承皇位。
兩人雖說是太子和皇帝的關系,可實際上跟普通老農和兒子的關系沒有區別,是有著真正父子情誼。
主要緣故是,朱元璋本就是農民出身。
加上當初朱標生下來的時候,朱元璋還是個窮光蛋,也沒想到未來某天能當上皇帝。
此外。
朱標本人也值得朱元璋信任。
他自己也只將朱元璋當做老父親看。
同時他也有魄力,有能力,因此所有官員對太子朱標都認可,所有弟弟都生不起奪權的念頭。
兄友弟恭,父子相合,家庭和睦。
這才造成如此良好的局面。
此時,兩人已經在養心殿吵吵了起來。
“老爹,您為何冥頑不靈,孩兒已經將此策案討論兩月之久,改了不下五次,到您這兒就卡住了。”
朱標搖晃手中的奏疏,拍在桌上,表達心中不滿。
“對,你是在東宮討論了兩月,可你有沒有想過,跟你討論的那些都是什么人?”
朱元璋沒好氣兒道:“那些都是既得利益者,跟他們,你能討論出個什么名堂出來。”
言外之意就是,給官員定俸祿,又跟官員們一起討論,那些人還不是往高里說。
朱標皺眉道:“爹,話不能這么說,作為官員本就該為國出謀劃策,殫精竭慮。此時定的是天下官員的俸祿,讓官員們自己提出建議,也能看出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更何況,此番參與的都是清流,意見已然很中肯了。”
朱元璋雙手叉腰,頭看向別處:“咱不認同。”
朱標直接撂攤子,道:“爹,那您說怎么辦吧,這事兒孩兒辦不了了!”
說完,也是坐在一旁,背對著朱元璋。
朱元璋偷偷撇過來,瞧了朱標一眼。
發現兒子是真的氣著了,咧嘴一笑,揶揄道:“這事兒只能你辦,現在這滿朝文武都是太子黨,咱說話能算數?還不是得靠你這個太子。不過你是咱兒,只要咱一天坐在這位置,兒子就得聽老子的。”
朱元璋特意暗示一下朱標,想讓他知道,只有當上皇帝,許多事情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當太子,是龍也得盤著,是虎得臥著。
知道標兒是“史上最悲催的太子”后,朱元璋就有想法讓朱標快點上位,不要這么悲催。
也許,沾沾龍氣,能改變他未來的命運....
“爹,你要這么說的話...”
朱標一邊說話,一邊扒衣服,道:“我這個太子不當也罷,免得您老擠兌我滿朝都是太子黨...”
朱元璋沉默片刻,見他來真的,咧嘴一笑,湊了過去將衣服披上:“好了標兒,天冷,別凍著了。”
“不打緊,孩兒身體好。”朱標還在脫身上的蟒袍。
“好了。”
一聽到朱標說自己身體好,朱元璋就想到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情,冷聲道:“難道咱的話,你都不聽了?”
見父皇聲音冷了幾分,朱標這才作罷。
“嘿嘿,這才對嘛....”
朱元璋露出慈父的笑容,將朱標的衣服理好,親手為他系好衣帶,道:“標兒,多注重身體啊....”
朱標沒好氣兒道:“父皇,你這么折騰孩兒,孩兒怕是沒病,也要生病了。”
一聽這話,朱元璋想起了李青峰跟自己說的那句,“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
雖然朱標現在還活蹦亂跳的,可一想到未來朱標會累到病死,朱元璋心中無比愧疚。
“標兒,是父親不對。”
朱元璋內疚的將朱標拉道桌前,展開奏疏:“咱們今日通過這策案,不過這其中一些要改....”
說著,拿出紅筆,在上面一邊斟酌,一邊批閱,削改官員俸祿。
從一品到從九品,
等比例全部削減了兩成的俸祿。
“標兒,就按這個標準執行,不用再考慮了。”
朱元璋將奏疏遞了過去。
只是減少兩層,想必朱標能夠理解。
朱標接過一看,臉色卻是變了。
“爹,這不妥吧。”
“有何不妥?”
朱標指著從九品的官員俸祿,道:“定下從九品的官員俸祿是六石,這已經斟酌又斟酌的底線,孩兒以為是再也不能減了。您這一削又是兩成,只剩下五石。”
朱元璋道:“五石,有何不可,難道五石的俸祿,養不活一家人么這些官員已經比普通百姓好了許多,不用下地干活,給他們能養家糊口俸祿,足矣!”
“不不不....”
朱標卻是看的更遠,道:“孩兒認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責任越大,就該獲得更多。官員不同于百姓,寒窗苦讀圣賢之書,考取功名,為國效力,本就是高于百姓,若是如此,豈非跟百姓相差不多?屆時官員為了獲得應有的體面,便容易催生貪腐之風。”
“錯!”
朱元璋道:“標兒,你忘本了,你忘記在咱們便是一路從農民走到這兒來的。元朝是如何亡的,元朝的俸祿可不低,依舊貪腐成風,民不聊生。咱最痛恨貪官,咱之所以這么做,恰恰是因為要抑制貪腐之風。若是給他們過多的物質保障,他們便會沉迷享受,相互攀比,遺忘圣賢之言,更會帶來奢靡之風!俸祿只要夠解決溫飽問題就足夠了,這才是抑制貪腐之道。”
這是朱元璋研究歷朝歷代所得出的結論。
他認為貪官是因為沉迷享受,沉迷攀比導致。
只要根源解決,讓所有官員只有保障生活的俸祿,大家都沒錢,也自然沒法攀比,可以安心服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