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定攻趙計,功過相抵
書名: 大器晚成之強秦作者名: 俊俏醉書生本章字數: 2156字更新時間: 2024-01-10 22:56:32
秦王十八年,七月八日,辰時。
井陘。
秦軍大營。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蒙彰負手在后,目光望著趙軍大營,隨口念道。
意思是:大丈夫應當在沙場建功立業,意氣風發高于百尺之樓。一萬年的歷史由誰來著作,在三千里外封為侯爺。
蒙彰心中有些疑惑。
趙軍大營,似乎沒有一點動靜。
最重要的是,趙軍大營主將李牧,究竟死沒死?
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蒙彰心中,久久不去。
為了在滅趙一戰建功,他可是等候多時了。
而且,他聽王戟說,最近一段時間,王賁經常去王翦那請戰,王翦一次也不允。
想到這里,蒙彰倒是挺佩服王翦,到了這個時候,他仍然能夠沉得住氣。
據他所知,秦王嬴政也多次來書詢問王翦攻趙一事,王翦都一一回復道:‘時機未到。’
不知嬴政看了之后,會作何想?
以蒙彰的觀察來看,整個秦軍大營的秦兵,戰斗情緒高漲,要不是有王翦的威望和秦律壓著,恐怕都會一窩蜂地沖進趙軍大營殺敵去了。
這種情況,他若是沒記錯的話,便是十日前,不知從哪里傳出的一則小道消息說——趙國滅亡,天意使然。
對于這消息,蒙彰并不相信。
雖然他不信,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其他人信了。
人,都是從眾的。
隨著消息的擴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
到的最后,蒙彰聽到的消息版本赫然成了——天厭趙國,天睞秦國,秦王嬴政,天之子也。
消息的來源,蒙彰猜測,或與秦王嬴政有關。
再深的一些東西,蒙彰就不敢再往下想了。
正值蒙彰思忖之際,王翦差人來請,前往主帳議事。
蒙彰沒有絲毫猶豫,便趕往主帳。
到了主帳后,蒙彰發現桓齮、羌瘣、王賁都已到了。
蒙彰向眾人行禮后,就站在一旁,看向王翦。
此時。
王翦正繞著軍事沙盤皺眉蹙額。
蒙彰等人默而不語。
斯須。
王翦將視線從軍事沙盤上,移到眾人身上,一一掃了眼眾人,說道:“吾得到消息,趙國武安君李牧已死。”
話音剛落,在場眾人都愣住了。
趙國的希望,沒了。
李牧不死,趙國難滅;趙國不滅,將嚴重阻礙秦國的統一大業。
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在秦國國內,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一死,那么,秦國攻滅趙國,必將易如反掌。
想到這里,眾人臉上紛紛面露喜色。
“趙王疑之,使趙蔥及顏聚代將,斬李牧,廢司馬尚。”王翦目光平靜地看向眾人,簡短的說出事情經過,心中卻有些惋惜。
或許,這便是惺惺相惜。
只可惜,李牧生不逢時。
王翦收起雜念,望著眾人,眾人也都激動地看向他。
秦趙之戰,可算是讓眾人終于等到了。
因為李牧一死,王翦再無顧慮。
關于這點,眾人心中都很清楚。
“三日之后,吾欲揮師猛進,以犁庭掃穴之勢直抵邯鄲城下,而后俘趙王遷等人。爾等可有信心?”
聽到王翦如此說,眾人紛紛答道:“有!”
王翦滿意地點頭道:“善!”
王翦沉思須臾,便將目光看向羌瘣。
“羌瘣,三日后卯時,由汝領麾下軍五萬,從左翼突襲趙軍大營。”
羌瘣面露激動,躬身答道:“唯!”
“桓齮,一旦羌瘣從左翼突襲趙軍大營,汝領軍五萬,從右翼突襲趙軍大營。”
桓齮神色鄭重地回道:“唯!”
王翦點點頭,最后將目光看向王賁:“王賁,汝待在中軍,若羌瘣、桓齮二人有一方與趙軍交戰處于弱勢,汝領軍五萬支援。”
王賁:“唯!”
最后,王翦將目光落在了蒙彰身上:“至于汝......仍舊在王賁麾下,聽令王賁,伺機支援即可。”
蒙彰微點頭,“唯!”
“一旦趙軍處于弱勢,吾必全軍壓上,以雷霆之勢,掃滅趙軍。”王翦沉聲道,目露寒星。
眾人紛紛沒有異議。
他們心中對王翦的軍事才能很有信心,在他們眼里,趙軍大營主將趙蔥,絕不會是王翦的對手。
所以,眾人對這一戰都很有信心。
一忽兒。
王翦:“汝等下去早做準備,三日后,卯時攻趙軍大營。”
眾人都躬身行禮,而后離去。
在眾人都離去后,王翦琢磨了一番軍事沙盤后,就走到案幾旁跪坐著處理軍務。
然而,未過多久。
主帳外面,便有一名秦兵呈上一份八百里加急文書。
王翦拆開,當場披閱。
迅速看完,王翦臉上立即一變。
他將手中的這份文書,狠狠地往案上一拍,怒道:“豈有此理?”
這份加急文書,是李信發來的。
按照事先的計劃,李信軍應該在代城附近安營扎寨,讓整個北方幾郡不敢去支援李牧的趙軍主力,這樣就達到目的了。
可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到了代郡,李信竟然不顧大局,放棄此前圍住代城不攻的戰略,而是猛攻代城,并且一舉拿下。
李信雖然立功,但是擅自發動戰爭,不聽命令,這是犯了忌諱。
嚴重點說,就是不遵軍法。
好在李信拿下了代城。
王翦雖然心中惱李信打亂了自己的布置,但他慶幸李信在猛攻代城一戰沒有輸掉,要是輸掉,恐怕秦國滅趙又要平添波瀾。
王翦冷靜下來后,看著手中這份請功的加急文書,并未理會。
李信拿下代城,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這是王翦心中的決斷。
但最終如何處置,還得由大王來處理。
一來,李信備受大王器重。
二來,李信雖然軍事才能不錯,但銳氣太盛,擅自發動戰爭這種事,若是不壓制,今后再為,恐被大王不喜,王翦并不想李信這樣的領軍好苗子就此浪費。
他心想:若是以后其他將領都不聽從命令行事,那后果恐怕難以想象。
暫且,就由大王來壓一壓李信的銳氣。
對于李牧的這份請功文書,王翦并未作任何處置,而是差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咸陽,交由秦王嬴政處置。
唉......
揉了揉眉心,王翦想到三日后趙軍主力攔截自己主力中軍,南長城和邯鄲勢必空虛,楊端和的八萬軍力,足以拿下南長城,甚至一舉拿下邯鄲都有可能。
念及至此,王翦立即手書一封,立即差人送往楊端和處。
文書內容,令楊端和攻擊南長城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