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選址要求
豬場場址的選擇必須在養豬之前做好周密計劃,要考慮常年的主風向,考慮場地的地形、地勢、土質、水源以及周圍環境、交通、電力、飼料供應,遠離其他養豬場、居民區、屠宰場和主要道路。面積要充足,占地面積與養殖方式有關,傳統模式>現代工廠化模式>樓房養豬。一般情況,自繁自養能繁母豬每頭占地面積40m2以上,專業育肥場存欄商品豬每頭占地面積3m2以上。
豬場場址應具有天然防疫屏障,距離公共道路至少500m,距離垃圾處理場和生豬運輸車輛洗消站至少1km,2km之內盡量沒有大型村莊,5km以內的養豬場數量盡量少,5km以內沒有活畜交易市場和死豬處理場,10km內沒有屠宰場。
充分考慮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豬場周圍最好有足夠的農田、林地、草場、果園等進行豬場糞污消納的土地,種養結合是最佳的模式。
地勢和地形
豬場應選在地勢高、平坦、地物少、向陽,最好有緩坡以利于排出場內雨水與污水的地方,但坡度不宜大于25°。土質堅實、透水透氣性強、沙質土壤或雨后不積水、排水良好的土地最好,有利于避免雨后泥濘,有助于雨水迅速下滲以及維持豬的健康、衛生防疫等。地形要開闊整齊,通風良好,有足夠面積,保持場區小氣候狀況相對穩定,減少冬季寒風的侵襲。豬場應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如樹林、河流等作為場界的天然屏障。
水源和水質
在自動飲水的情況下,1個萬頭豬場日用水量夏天約100t,冬季約60t,所以場址選擇必須要有一個長期穩定、符合衛生標準的水源,并注意防止周圍工礦企業、農藥、生活垃圾等對水源的污染。
水源應符合以下要求:
(1)水量充足,既要能滿足豬場內的人、豬生產生活用水,還要能滿足防火以及后續發展等所需用水。不同規模豬場日供水量見表1-1。
(2)水質要求良好,無污染,不經處理既能符合飲用水標準,而且要便于保護,以保證水源經常處于清潔狀態,不受周圍環境的污染。
(3)取用方便,設備投資少,處理技術簡便易行。
表1-1 不同規模豬場日供水量

注:炎熱和干燥地區的供水量可增加25%。
供電
現代規?;i場需要采用成套的機電設備來進行飼料加工、供水供料、照明保溫、通風換氣、消毒沖洗等環節的操作,再加上生活用電,1個萬頭豬場的用電負荷50~200kW,因此,豬場應有方便充足的電源條件,電力負荷等級為民用建筑供電等級三級,電力負荷高于豬場所有用電設備的最大值[實際應用時可按照(豬場產床+保育床數量)×400W來計算]。裝機容量可按每頭母豬0.3~0.5kW計算。為應對臨時停電,豬場應有小型發電機組。不同規模豬場用電負荷見表1-2。
表1-2 不同規模豬場用電負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