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使君當反
- 歸唐:逐鹿天下
- 馬賽克的憂郁
- 3062字
- 2024-03-13 21:42:07
第二天清晨。
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照進了房間,同時照到了李道玄的屁股和臉上。
然后道長撅著的屁股就挨了一腳。
李道玄抹了抹嘴邊的哈喇子,不情愿地睜開眼睛,發現郭定邊站在他眼前。
“道玄,答應我,下次睡覺的時候姿勢能不能不要這么妖嬈?”
郭定邊聲音溫柔,卻是一臉嫌棄。
“我剛夢到羊腿了。”
“我就說你不是正經道士吧。”郭定邊遞給李道玄一個木碗和一塊餅,“別做夢了,趕緊起床。”
碗里是粟米粥。
李道玄抖了抖袍袖,接過碗,就著粥,一口一口啃起餅來。
“唔,這粥雖是不錯,可和羊腿還是差不少。”
道士喝著粥,摸了摸嘴角的哈喇子,不知是因為粥和餅,還是夢中的羊腿。
可是沒人搭理他。
十三娘正閉著眼睛,盤腿在榻上打坐冥思。
她已經將那件沾了血的裙子脫了下來,換上了一件寬大的僧袍,恢復了男裝的打扮。
而郭定邊則拿著碗,靠在窗邊,看著窗外。
“誒,我說,這事兒妥了之后,你們打算干什么去?”
道士可能還是覺得氛圍應該更輕松點,找了個由頭問道。
依然沒有人回答他。
十三娘說不出話,懶得比劃;郭定邊卻好似沒聽見。
李道玄自覺得沒趣,開始摳起地上的土來玩。
“我會想辦法把你們送出城。”
“你們的仇也算是報了,沙州后面兵荒馬亂的,也待不了。”
郭定邊轉過頭來,輕描淡寫。
十三娘睜開了眼睛,盯著郭定邊,用手指了指他:
你呢?
郭定邊正欲回答,門外傳來了腳步聲。
昨晚的大和尚悟心推開門走了進來。
他看了一眼蹲在地上摳泥巴的道士,然后對著郭定邊雙手合十:
“郭施主,你要見的人,我給你請來了,現在可以一見。”
“一人個人來的?”郭定邊問道。
悟心點了點頭。
郭定邊披起僧袍,轉向了李道玄和十三娘:
“我去見下張議潮張使君,你們倆在這里稍作等候。”
“誰?”
李道玄猛地從地上跳了起來,本能地打算往門外跑。
可他發現自己好像沒地方可以去。
寺廟外面,吐蕃的軍士還在挨家挨戶地搜人呢。
于是道士頹然一屁股坐回了地上,哭喪個臉:
“郭兄啊,你這是瘋了啊!那張使君是沙州的總督,是吐蕃的走狗,和那些貴族穿一條褲子的,見他和自投羅網有什么區別?
“剛才的粥好喝嗎?”
“嘶~還行,不過......”
“好喝就再喝幾碗。”
郭定邊轉過頭,懶得再搭理穿著僧袍的道士,跟著悟心出了門。
屋子里只剩下了道士和啞女。
十三娘重新閉上了眼睛,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房間里又恢復了安靜。
李道玄想了半天,最終還是走向了那個裝著粟米粥的盆。
悟心帶著郭定邊穿過后院,來到了一間禪房門口。
大和尚抬起手,推開門。
這間禪房看起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一張案桌。
沒了。
一個中年人身著袍子,正俯首看著桌子上的手抄佛經。
發覺有人推門進來,方才抬起了頭。
正是張議潮。
兩人先前在節兒府中有過一面之緣,對彼此印象都挺深。
“兩位施主聊,我去前面看一眼,防止不必要的人過來。”
悟心說完,便轉身離開,順手關上了房間的門。
屋子里只剩了張議潮和郭定邊兩個人。
兩人四目相對。
“是你殺的尚守思?”張議潮明知故問。
“是。”郭定邊回答也比較干脆,“嚴格意義上講,是我和我的兩位搭檔。”
“為錢?為仇?”
“小了,我那兩位搭檔倒是和尚守思有些過節,可我沒有。”
“郭某人雖為牙人,若僅僅是為了那點錢,以身犯險,屬實不太值當。”
“只是雇主恰好提供了一個接近那廝的機會而已。”
“為河西蒼生?”
“大了,尚守思領沙州以來,橫征暴斂,殺虐無度,致使商路斷絕,赤地千里,百姓苦不堪言。此人所犯之罪罄竹難書,死有余辜。”
“但殺了尚守思,還有論魯扎,此人品性較尚守思有過之而無不及,殘暴更甚,殺一人,救不了河西的百姓。”
張議潮捋了下自己的胡須,開始再次打量起了郭定邊。
作為沙州地方豪族的領袖,他認識的豪杰如同過江之鯽。
很多人言之必稱大義,但實際多半是為了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或者碎銀幾兩。
像郭定邊這種的,少。
“不為錢仇,不為大義,那是為何啊?”張議潮問。
“那是為了給使君您送上一份大禮。”
“哦?大禮?節兒死了,對我有什么好處?我與他無冤無仇,何來大禮之說?”
張議潮很是好奇。
不過,郭定邊并沒有立刻對他解釋,而是走到桌子邊,開始低頭翻閱起桌子上的佛經來。
這些佛經母本都來自于大昭寺,是先前龍興寺的和尚們根據吐蕃朝廷的要求,一字一字抄錄的,不過從桌子上的灰塵來看,也有日子沒翻動了。
“吐蕃表面光鮮亮麗,卻早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歷任贊普窮兵黷武,連年對外用兵,入不敷出。”
“上任贊普,倒霉蛋朗達瑪被苯教慫恿著向佛門下手,想要宰肥羊,卻在大昭寺前被僧人一箭射穿了腦袋。”
郭定邊翻著佛經,感慨得像一個飽經滄桑的高僧。
“這是一個雙輸的結局,吐蕃內部大亂,論恐熱自號國相,占據河隴,與尚婢婢互相攻殺.......”
“吐蕃的佛門也是血流成河,僧人被殺的被殺,還俗的還俗。”
“沙州作為佛門圣地,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受到影響,一來是因為地處偏遠,受波及較小。”
“二來,則是因為節兒尚守思是東道節度使尚綺心兒的人。”
“尚綺心兒倒是一心向佛,尚守思礙于他的面子,對沙州的佛門倒還是過得去。”
“論恐熱一直對沙州虎視眈眈,只是一直沒有機會而已。”
“你對吐蕃倒是挺了解啊。”
張議潮忍不住評價了一下。
他現在欲發好奇眼前這個人的來路了。
“我們做牙人的,其他的不說,情報這一塊兒,渠道還是不少。”郭定邊直抬起頭,笑了笑。
“使君您怎么評價尚守思?”他突然反問道。
“此人吐蕃貴族出身,喜怒無常,不過能力還是有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坐鎮此地多年。”張議潮的評價很客觀。
“論魯扎呢?”
“有傳言他跟論恐熱來往甚密,不知真假,至于為人怎么樣,我不清楚。”
張議潮不慌不忙地給出一個回答。
身為沙州職位最高的漢人,他幾乎每天都會和觀察使論魯扎打交道。
雖談不上什么私交,可論魯扎是什么樣的人,他最清楚不過了。
郭定邊又笑了笑:
“他現在給下屬的命令,是打算放我一馬,還是抓我去審問,亦或者,直接要我的腦袋?”
“殺無赦。”張議潮觀察著郭定邊的反應。
“這年頭,果然是人心不古啊,干活的干活的成天想著黑吃黑,雇主雇主琢磨著滅口賴賬,唉,這牙人干不下去了。”
郭定邊想到了不久前被他弄死埋在鐵匠鋪后面胡楊下的回紇殺手,不禁“感嘆”道。
“繼續說說‘禮物’。”張議潮將話題拉了回來。
“尚守思既死,論魯扎上位,此人下一步便是向論恐熱靠攏,然后,必然對沙州的佛門下手!”
“所以,沙州佛門必反!”
“然后呢?”
“沙州動亂,佛門既反,則使君大事可成!”
禪房中,死一般的寂靜。
“狂生!你知道你在說什么嗎?”張議潮突然放聲大笑起來。
但笑完后,面沉如水。
“我說,沙州動亂,佛門若反,使君反出吐蕃之事,大事可成。”
郭定邊的神色如常,沒有一絲變化。
“使君自小便有鴻鵠之志,論兵講劍,蘊習武經,結交豪杰,手抄《封常清謝死表聞》。”
“......率周南市人之眾,當漁陽突騎之師,尚猶殺敵塞路,血流滿野。臣欲挺身刃下,死節軍前,恐長逆胡之威,以挫王師之勢......”
“這篇手抄表文,怕是現在還放在使君的書房里吧?”
“使君在任多年,對沙州百姓的疾苦、對吐蕃的外強中干,想必比我要清楚的多。”
“論恐熱劫掠河西,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年老體弱者遭到殺害,有的甚至被‘斷手鑿目’,何其慘也。”
“河西的各族老百姓,早就盼著有人帶領他們脫離苦海!”
“去年,河東節度使王宰率代北諸軍于鹽州大敗論恐熱所率吐蕃軍!”
“吐蕃之運盡矣!”
“殺一人,救不了河西的百姓,喚不回故國!唯有使君順應民意,攜著佛門,氏族,百姓,舉義旗討逆,方可救黎民于水火!”
“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郭定邊的語氣,沒有多慷慨激昂,可每一句話,都像錘子一樣錘進了張議潮的心里。
他的眼中,燃起了火焰。
但火焰旋即隱藏了起來。
“你究竟是什么人?”張議潮沉聲問道。
“我?我是一個牙人。借力,借勢,謀一人生死,也謀一國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