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陽明學說傳播

漫天的繁星閃爍著,相比起當初自己在老城區的二樓,抬頭看著同樣的這片星空,卻是一片灰蒙蒙。

“書生,姐姐托我給你送來了吃食,快些出來!”

田志的聲音從柵欄外傳來,這一處屋子一直都在,原本是田家剛來村里時所住的地方。

后來在此扎根了,一家子就在附近又重新搭建了一間更大的屋子。

這里也就空了下來,那一日蘇秦剛剛來到田家的時候,田宜就悄悄的收拾起了這里。

當然也有村民幫忙,否則也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就能清理好屋里的灰塵,供人入住。

蘇秦昨夜失眠了,他竟然夢見了田宜深情款款的看著他。

竟然一眼無眠,頂著一個厚重的黑眼圈開了門。

將門外的田志都吃了一驚,道:“書生,你這是一夜都沒睡嗎?”

蘇秦打著哈欠,道:“無礙,無礙!”

這村里的村兵并不是每日都需操練,畢竟大明軍中也做不到一日一操練。

所以基本都是每五日休息五日,而這休息自然不能和那些大明軍人一樣。

休沐的時候,可以有些閑錢去賭場揮霍,去青樓尋花問柳,亦或是去酒樓買酒。

他們需要幫助家中干農活,一般村兵家中都有其他壯丁。

這樣就是為了不耽誤農時,倒是有些像是耕戰結合的理念。

這學堂還是昨日的地方,可是卻有些大不一樣了。

王木匠在看見蘇秦的那一刻,笑著摸著自家兒子圓滾滾的腦袋。

說道:“蘇先生我家這小子就交給你了,如果不聽話,盡管去打罵!”

王木匠是存在私心的,他有兩個兒子,其中長子繼承了他的手藝。

但是這家傳的手藝向來是傳長不傳幼,傳男不傳女。

后面半句自然容易理解,畢竟女子都需要外嫁,擔心自己的手藝外傳。

至于為什么傳長不傳幼,那便是擔心親兄弟學會了手藝,互相爭斗,傷害了兄弟之間的感情。

而且如今的水裕村只有他王木匠掌握了這門手藝,靠著這一手他一家子日子過得舒坦。

可是將來他老了,如果將自己這門手藝,都傳給兩個兒子,將來必然會起紛爭。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壟斷這個詞,但是他們心里卻是有這個概念。

畢竟兩個孩子都是他親生的,血濃于水的親情,又如何能夠做到放任小兒子不管呢?

所以還是想著為自家小兒子尋一個未來,將他送到了學堂。

這個小兒子叫做王直,不怎么愛說話,那一雙眼睛就這么看著蘇秦。

小孩子的眼神還是無比澄澈明亮的,沒有其他復雜的情緒。

有的村民帶來熏肉,有的帶來大米和一些糧食,也有一些村民帶來桌椅板凳。

而王木匠帶來的物件卻不同,竟然是一整套筆墨紙硯。

這一次來的學生實在太多,約莫有近百人之多。

原本修建的小學堂自然就派不上用場了,一大群人坐下就是烏泱泱一片。

小小的屋子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只能在屋外的空地授課。

王木匠拍了拍胸脯,說道:“蘇夫子你放心,學堂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了,你不用擔心!”

“是呀,是呀!”

“我家孩子皮糙肉厚,不聽話您盡管去打!”

在這個年代,可沒有體罰學生會被家長投訴的事情。

老師若是訓斥學生,其家人首先會想到的是你做錯了什么!

當然這是有利有弊的,不過在當下這個尊師重道,天地君親師的背景下,老師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這學堂的修繕,王木匠這一次不決定收取任何報酬。

而如今田里過了最為忙碌的那幾日,村里一下子也多出了許多的有個把力氣的漢子。

也是紛紛主動請纓,幫助這個蘇夫子修繕學堂。

畢竟自家孩子也住在里面學習,不由得讓他們不盡心盡力。

而蘇秦這一次沒有推脫了,他知道說的多了,別人還以為你非是誠心教授他們家孩子。

……

而在另一邊,王陽明歷經了龍場悟道后,明白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他的理念和思想融會貫通,那一本《傳習錄》并非是他悟道的契機。

而是催化劑,就像是現代人拿到論語回到春秋戰國,他也沒有辦法立地成圣。

而經歷了生死之間的頓悟,自身的遭遇,一朝悟道后,那自然就是傳道。

孔子悟道有三千弟子,他王陽明如今傳道自然也需要有弟子傳承。

他身在貴州龍場,身處貧瘠之地,此處自然比不上南方一片文風蔚然。

傳承學問并非是老少皆傳就是傳道,王陽明的道基本核心還是儒家思想為基礎。

所以想要作為弟子,他首先得是一個讀書人,一個大字不識,亦或是粗通文墨的人如何能夠讀懂?

于是一開始他便在周邊,開始無償講學,一些學子也抱著好奇的心思聽了起來。

一個身著白色儒士衫的學子,一臉羞愧的拱手說道:“王公,蘇集原以為您不過是拾前人牙慧,原諒我的淺薄和無知!”

王陽明一身被漿洗發白的青衫,溫聲笑著將對方扶起。

說道:“蘇集你心性沉穩,對于我的講解也是如紅爐點雪,是難得的大才啊!”

如今不過是十數人,當然王陽明對于蘇集的評價,相比于此人真實才學是有所拔高的。

傳道自然不能在這里一味的深耕,需要的是更多的人將他的思想和文字傳播出去。

那樣才能吸引過來更多的學子,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讀書人會游學,還有共同的交際圈,他們口口相傳,其傳播開來可是不容小覷的。

果然隨著蘇集游學在即,一眾人相約離去后,僅僅是半月有余,王陽明的名字就在貴州傳播開來。

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開始知道了解了這個名字。

而越來越多的人,會在一些文會和詩會上談及這個名字。

蘇集算是其中最為活躍的那一個了,貴州龍場算的上一個蠻荒貧瘠之地了。

按理說能夠來到此處的讀書人,定然是家境雖然說不上寒酸,可也定然算不上富裕。

畢竟在大明朝,讀書這種事情莊稼地里的農人是不會去想的。

稱上一句寒門學子,那也得起碼是一個耕讀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郸城县| 孟连| 庄浪县| 郎溪县| 凌云县| 固安县| 株洲市| 廊坊市| 广灵县| 天等县| 岢岚县| 五原县| 遂川县| 老河口市| 大石桥市| 靖宇县| 长汀县| 利川市| 惠水县| 孝昌县| 梧州市| 新宁县| 吉安县| 苍溪县| 望城县| 灵宝市| 潍坊市| 闸北区| 新巴尔虎左旗| 和平县| 福安市| 长春市| 清涧县| 余干县| 威信县| 岳西县| 徐水县| 揭东县| 丰都县|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