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時,b拿了面粉準備做飯。由于帳篷是打開的,風一下子就吹進來了。她急忙轉身,結果頭發上全是面粉。她轉身去看旁邊的鏡子,發現頭發上全是白色的物質。于是,她從帳篷里的雜物架上拿了毛巾就來到水邊清洗。等到她快要洗完時,另一個人d從背后走來。他手里拿著一張干燥的毛巾,給了她。然后,他從她手中接過濕毛巾。再到b將頭發上的水分全部去除掉之后,d再接過這一條濕毛巾。d拿著它們,走到一個晾衣架前面。這個架子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由底盤和插桿構成。底盤是圓形的,有點錐體的傾向。不過,既不是圓錐,也不是棱錐。在它中間有個圓孔,圓孔的半徑比圓柱形的插桿的半徑略大一些。當然,如果從比例來說后者是前者的百分之九十九。也就是說,當插桿插進圓孔里時,周圍的空隙可以小到忽略不計。在兩個插桿之間,不是繩索,而是金屬直桿。d將兩條毛巾放在金屬直桿上,并把它們展開。讓毛巾前后對齊,形成一個對稱的拋物柱面。
b回到帳篷,繼續和面。當倒入一些水時,有些面團粘在了手上。因此,她就推測面粉具有粘性。他們一行人都愛觀察,b也不例外。有次吃面時,她就看著面條就在想。筷子是直的,也有的滑。為何我們一開始夾面時,有許多根的面條都被夾起?她認為這些面條具有粘性,當她夾起時,面條因為微弱的粘性聚集在一起,但是畢竟還是微弱。一旦外界作用力過大,這些面條就會分開。至于粘性的證據,就是沒水時面條會變成一團。與毛巾相似的,寬面在變彎時也可以形成拋物柱面。
b一時興起,覺得不如做些奇特形狀的面團。說到面團,她想起了橡皮泥。它們都具有超高的可塑性,能夠非常容易地塑造成各種形狀。說起橡皮泥,就要說拓撲。拓撲被稱為橡皮泥上的幾何。拓撲中有個概念叫做虧格,環面的虧格為1。她愛收集各種曲線,知道星形線的幾何虧格為0。
b把面團做好之后,就與大家一起吃。c覺得面團不好吃,就吃了幾個蘋果。有次,c看b繪畫時,就在想蘋果應該怎么畫呢?為此,他查閱百科。在查閱中,他得到線索。其中,克萊線與蔓葉線。克萊線很像蘋果的側視圖,而蔓葉線則像蘋果頭部的凹陷部分的側視圖。
兩個孩子見到帳篷里還有面粉,就拿來玩。一個說,我聽說面粉遇到明火就會爆炸。不知真假,不如我們試一試?于是,他們就去找打火機了。c在外面聽到,趕緊把面粉收了起來。等到孩子來時,告訴他們面粉食物,不是玩具。因此,兩個孩子就作罷。
另一個小孩對c說,我帶了溜溜球,在這里可以玩。不過,如果只是單純地玩溜溜球,好像沒有什么意思。不如你給我講講溜溜球的事情吧!
c想了一會說道,這個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