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解科學圖景:100位科學人物的探索創新
- 劉夕慶編著繪
- 1585字
- 2023-12-11 17:07:39
04
亞當·斯密
“看不見的手”調控自由市場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經濟學理論發展的開拓性人物、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是對經濟學理論進行系統研究的奠基者和主要首創者,并且是人類思想史在經濟領域取得空前成就過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修訂版)中,被列在第30位。
斯密并不是史上最先投身于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人,他的不少有名的經濟學思想也不是由他獨創的。但他是第一個將經濟理論體系完整化的人——這與許多其他領域的偉大科學家的綜合性貢獻性質相同。他于1776年出版的巨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1751—1764年,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任哲學教授。在此期間,他出版了其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這本書為他在學術界贏得了聲譽。然而,使他贏得終身榮譽的著作還是《國富論》。該書出版后大獲成功,并影響至今。這本著作的貢獻之一,就是澄清了過往許多錯誤的概念。斯密反對舊有的重商主義觀念,同時也拒絕重農主義的觀念。他強調勞動的特殊重要性,并著重強調了勞動分工帶來生產的巨大增長,還抨擊了當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妨礙工業化發展的陳舊的、隨意的限制措施。
看似混亂的自由市場實際上有一種自我調控機制的思想,這是《國富論》的中心觀念,其機制能自動傾向于以最合適的數量,生產那些社會中最受歡迎和最需要的產品——好比一雙“看不見的手[1]”在進行操作(見題圖背景中的兩只黑色之手)。但是如果有對自由競爭的種種干預,“看不見的手”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用斯密在《國富論》第四篇第二章中的話來說,“各個人都不絕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尋覓最有利的用途”,但他們確確實實“是受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導,促進了他們全不放在心上的目的……他們各自追求各自的利益,往往更能有效促進社會的利益”。
斯密經濟思想體系的構建通過他的著作展示了出來。那些較早期的、有缺陷的經濟思想流派在其后的幾十年中被逐漸摒棄,但其中的正確觀點都已被吸收于斯密的體系中。后來者,如馬爾薩斯、李嘉圖等人,精心地將斯密的經濟學基本構架整體地結合,將其融入今天被稱為古典經濟學的理論結構中。盡管現代經濟學已經增加了許多新的技術方法或概念,但它們主要還是基于古典經濟學的發展結果。
《康普頓百科全書》按照定義,將“科學”分為三大門類,社會科學為其中之一,而經濟學又屬于社會科學范疇。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于1969年增設了經濟學獎——彌補了諾貝爾系列大獎沒有社會科學獎項之遺憾。由此,世界經濟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創作感言
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圖景的繪就與英倫三島出現的牛頓、哈維、道爾頓、達爾文、麥克斯韋等各領域大師們的理論構架方法一脈相承——他們立足、構建的理論之原初思想并不完全屬于自己,但是,其貢獻不是孤立的或局部的,而在于體系或系統的創建,并且在所構建的理論體系中或全面清晰、或定量準確地描繪出科學思想的藍圖。于是,我在科學肖像中,用斯密在英倫特色頭飾下所具有的堅毅眼神,凸顯了他《國富論》中所體現的洞察力,而他所構建的社會經濟運行體系與規律皆在其手中掌控,映射著“看不見的手”。
[1]假定某種受歡迎的產品處于供應短缺狀態,它的價格就會自然而然地上升,而較高的價格就會為那些生產它的人帶來較高的利潤;由于有較高的利潤,其他生產商也希望加入進來生產這種產品。結果是產量的增加將緩解原先的短缺,進一步看,這種供應的增加與眾多生產商之間的相互競爭聯系在一起,這反過來促使價格回落到該產品的“自然價格”。沒有人刻意去做什么,但是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為了證明自由放任政策的合理性,他引入的這個“看不見的手”的說法,恐怕會將經濟活動參與者的利己主義行為引向他們無法預料到的結果,并且這個“看不見的手”被證明對社會是有用的。但“看不見的手”是不宜被嚴格定義的——說到底,它只是一種概念上的形象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