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PREFACE

走近“多動型”孩子

如果你此刻正在翻閱本書,相信你一定有過以下類似的育兒經歷或困惑。

結束了繁忙的工作,你與愛人、孩子走進了一家期待許久的餐廳,伴著悠揚的小提琴聲共進晚餐。但美好的氛圍很快被你旁邊的小家伙打破,他要么不停地用驚嘆和興奮的言語打擾你們,要么施展“分身術”隨時出現在餐廳的各個角落……看著隔壁餐桌那個乖巧恬靜的小孩,你剛剛被喚起的愉悅不由得再次化為惆悵……

你從不懷疑孩子的聰明伶俐,但是他們的“聰明勁兒”卻總是讓他們惹是生非。他們對什么都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充滿刺激和危險的新鮮事物。“乖巧”這個詞似乎并未被收納進他們的行為系統中,取而代之的是數不勝數的“叛逆”。如果你常常做夢,或許你不止一次夢到過他們遭遇飛來橫禍,原因卻如昆汀·塔倫蒂諾[1]的電影般富有戲劇性,比如掉進仙人掌叢、打開抽屜時看到毒蛇、抓鳥時墜落山崖……

每次孩子單獨出門時你都會提心吊膽,這倒不是說每次他們回來時手里都會提著一只野雞或兔子,而是他們通常會把自己搞得很邋遢。當然,如果此刻他們沒有負傷或讓別人負傷,就已經讓人很欣慰了,畢竟在他們那稚嫩的皮膚上,再也容不下新的傷疤了。倘若恰巧你還有些許潔癖,那么你一定曾渴望把他們關起來,因為你早已厭倦了永不停歇的教育和失望……

你常常抱怨“人類為什么要說話”,只因為語言這門技能在這些孩子身上體現得過于淋漓盡致了——他們太能說了!他們是天生的“評論家”“批評家”“演說家”,你的任何觀點都會引發他們喋喋不休的評論,你會禁不住猜測“莫非嘴是用來思考的器官”。

他們到底是怎樣的孩子?他們的未來又會怎樣?

再偉大的心理學家也無法預測一個人的未來,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人類的一種特質,既然上述現象普遍地發生在一些孩子身上,那么就一定存在與之對應的成人人格。所以,以下成人世界中的問題,或許你也曾經歷過。

在交談中,你很難忍受他人故弄玄虛,更受不了他人啰唆,對自己已經明確的話題,你會阻止并打斷他人的談話;你直言直語,從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和觀點,因為掩飾所思所想會讓你極為憋悶;你很不愿參加冗長的會議,最不擅長應付那些商務面談,你的善談僅限于與你認同和認同你的人之間……

你不喜歡重復性強的工作,也不善于翻來覆去地思考一個問題的細節,相比而言,你更喜歡充滿挑戰的工作和充滿變化的生活,雖然你也會因此感到焦慮或力不從心,但更不堪忍受生活的瑣碎與平庸。因此,你可能會頻繁地更換工作,職業生涯也因此曾變得支離破碎,然而這一切都不能阻止你“至死仍是少年”的沖動。

你的情感生活充滿激情和浪漫,愛與性的界限并不清晰。可能你并非行為放縱之人,可能你對每一段感情都秉承過至死不渝的決心,但從一而終的愛情確實會給你帶來更大的苦悶……

你也可能屬于那些才華橫溢的天選之人,一向我行我素,卻順風順水。如果努力是必須的,那么你會更重視效率和效果,所以別人會誤以為你是臺永不停歇的“機器”,但其實你不過是個快樂、高效、自由的“超人”。

如果以上問題讓你感同身受,并產生強烈的共鳴,你一定會猜測,我是如何預知的。你想得沒錯,我也是這樣的人!而且,我還有一個這樣的女兒!后來我還發現,我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媽媽!當我徹底睜大了眼睛環顧四周時,發現我的外公、阿姨、舅舅、我單位的老師、親近的學員、無間的摯友……當然,或許還有此刻閱讀的你,我們都是這樣的人。

本書的機緣

今年(2023年)是我從事兒童教育、心理行業的第15個年頭,無論是教育指導還是臨床干預,多動型兒童的案子總是最多的,而且在我看來多動型兒童也是最具挑戰的一類孩子。在工作中,我總是能夠很快地獲得孩子們的信任,融入他們的世界,并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強烈的同感力源于氣質的相似性,我本人是典型的多動型人格,同時伴隨著輕微的注意缺陷和學習方面的障礙。這使得我的整個學習生涯和成長過程,充斥著大量無效的努力和莫名的自卑,并且從小學開始便引發了相應的心理問題,直至整個中學階段我都飽受著焦慮癥與強迫癥的困擾,成年之后更是在職業發展上遭遇各種挫折:自卑、懊惱、迷茫、痛苦、絕望……當心理學幫我揭示了命運的本質時,我逐漸重拾了夢想和自我,生活也變得熠熠生輝。

2019年,我有幸見到了我的職業偶像,美國臨床游戲治療專家海蒂·卡杜森博士。在學習過程中,我驚訝地了解到她本人是一名“資深”的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者,80歲高齡的她仍然在服用藥物。有趣的是她完全不避諱這一問題,總是坦然地談論著自己的這種特質,并常常自豪地把它當成自己工作和研究的重要資源。這段美好的學習歷程,讓我重新開啟了看待自我和職業的方式,我期待自己也能夠結合切身體會,給予這些被誤解頗深的孩子更好的幫助。

2020年,我在壹心理平臺策劃的“花果山的猴子”多動癥主題項目中主講的課程頗受家長好評。2022年年底,我再次受壹心理的邀請,創作一本與注意力相關的、適合家長閱讀的、簡單實用又獨具特色的書籍,我心中既興奮,又倍感壓力。如今,與兒童注意力相關的問題成為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市面上關于ADHD的書籍層出不窮,雖然闡述的視角不同,但其中的觀點、思想和方法,越來越趨于一致和穩定。那么我的這本書該如何寫?寫給誰?會有什么特色?它的意義又是什么?

本書的特點

首先,本書側重于“多動型兒童”的成長問題,弱化了“多動癥”的疾病取向。這種視角在兒童早期教育和氣質類型研究中頗為流行,但由于對兒童早期問題關注的差異性及大眾認知的局限性,該視角并未被廣泛地提及和接受。更多時候,我們要么諱疾忌醫地將問題看作性格特質,要么只關注疾病取向的癥狀干預。無論哪種,既不利于孩子融入環境,又不利于他們認同和利用自身資源。因此,我更希望幫助大眾形成對這一群體的認知,無論他們是否達到ADHD的診斷標準,都不要影響我們正確看待和培養他們的方式。

其次,基于我與我女兒“同病相憐”的經歷和思考,并且結合家長和孩子的切身需求。前三篇按照應用類型,分別介紹了基礎認知、家庭中的問題和學業中的問題。前三篇各精心選擇了12個核心議題。此外,在家庭篇中,我會盡可能地還原真實的場景,并且給予家長們具體的應對策略。同時為了便于應用,我還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工具性表格,但這既不意味著這是一本“傻瓜工具書”,也不意味著你可以完全照搬書上的方案操作。教育的前提永遠是理解,我更希望家長借助本書提供的框架,積極主動地搜集資料和拓展思維,在創造性的互動中深入體會孩子的世界,幫助他們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將他們“改造”成“正常人”。在每一章的最后,我會對本章的內容進行“一句話總結”,由于“花果山的猴子”項目的影響力尚存,我將這部分命名為“大圣心法”,寄予了我對每個多動的“小猴子”蛻變成“齊天大圣”的真誠期待。

最后,我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發明及改進了24個有趣的訓練游戲。作為游戲治療師,我深知游戲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由于現代教育文化的變遷,刻板的訓練方式不再適合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多動型兒童。這些游戲的作用機理并不復雜,正如我所說,關于這一領域已經難有突破性的發展,所以我所做的更多指向于它們的形式——讓這些游戲更具故事性和角色性,并兼顧延展性,無論是家庭親子訓練,還是機構專業訓練,大家都能輕松上手。我比較擔心的反而是在游戲的操作過程中訓練者的姿態、情緒和互動細節,這些往往是決定訓練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通常需要系統的學習和專業化的訓練,大家可以通過閱讀其他相關書籍來獲得相關的知識。

由于本書的定位是大眾讀物而非學術專著,書中提及的觀點和理論并未呈現出處,很多觀點和結論源自我個人的經驗和臨床實踐,可能缺乏一定的學術客觀性,因此本書并不適合作為學術專著進行考量。

最后要感謝北京大學醫學部徐震雷老師的專業開蒙,感謝海蒂·卡杜森老師的精神引領,感謝沈健老師的職業教誨,感謝那些給予我信任的家長和孩子們。還要把感謝送給壹心理出版部經理張璐老師和人民郵電出版社策劃編輯黃文嬌老師。


[1]意大利裔美國導演、編劇、演員、制作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山| 泸定县| 望城县| 怀仁县| 珠海市| 景泰县| 鸡泽县| 秦安县| 山丹县| 兰州市| 潮州市| 崇阳县| 青川县| 炎陵县| 巴彦淖尔市| 灌云县| 寿阳县| 噶尔县| 湖北省| 安化县| 图们市| 肃北| 察隅县| 新干县| 呼图壁县| 遂川县| 前郭尔| 墨竹工卡县| 明溪县| 延庆县| 阳春市| 社会| 罗源县| 武平县| 栖霞市| 遂宁市| 青龙| 厦门市| 咸丰县| 定安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