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逸終于回了片場。
導演看起來有些余怒未消,但最后還是沒有說什么。
副導很會來事兒,趕緊迎上去說:“哎呀,曉逸呀,真是多虧你呀。”
張曉逸低著頭誰也不理。
倒是蔣經紀也非常的會來事兒,她也拿捏著同樣的熱情程度,跟副導說:
“哎呀,剛剛曉逸只是去休整一下,我們這都是為了演出效果。”
副導滿臉堆笑:“辛苦辛苦,都是為了工作。”
整個劇組的工作人員都看著這兩人在相互飆戲,真是場外比場內還精彩!
導演一言不發,身體卻很誠實,回到了監視器后面。
副導一看導演已經就位,抓緊招呼:“嗯,全部人員各就各位!”
孟闖趕緊回到“莫宣卿”的位置上。
而莫宣卿在場邊意味不明的笑了笑:看來今天暫時是想通了。
拍攝終于又回到了正軌。
今天要拍的戲本來并不復雜。
是《異獸》里面的第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只野生的刺猬被一家人救助,但這家人各懷鬼胎:
父親求助這只小刺猬是為了嘗一嘗野味;
奶奶也對小刺猬虎視眈眈,因為她聽說刺猬肉可以治療自己的頑疾——哮喘;
只有家中的女兒,單純是因為心軟,愛護動物,費盡千辛萬苦終于保住了刺猬的性命。
最后為了報答小女孩兒的救命之恩,刺猬最終以命相酬。
主要通告有三個:
第一個是小女孩兒托著刺猬的尸體來找周小貝和貍花。要給刺猬做送別;
第二個場景是貍花要用法術對這個刺猬的尸骨進行還原;
第三個場景是貍花召喚刺猬生靈,了解它的死因。
后兩個場景都是“莫宣卿”的獨角戲,張曉逸根本沒有出現。
只有第一個場景需要女主角,結果拍到這時候還沒拍完!
導演深吸一口氣,又重重的的呼吸,心里反復默念:錢難掙屎難吃!
拿起手臺,大吼一聲:“Action!”
鏡頭里。
張曉逸看著面前布兜里的一堆骸骨,臉上看似掛著得體的微笑,但實際上內心已經翻江倒海。
對面的女高中生是一個還很年輕的小演員,因為戲份不多,所以沒有找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
但往往就是這種“演員”最可怕:
因為他們沒有學習過專業技巧,反而只能用天賦,給出的表演都很“真”、很“靈”。
跟張曉逸對戲的小演員就是這樣,她的神色都還很稚嫩,但演技卻很不錯。
她慘白著小臉,泫然淚下,沖著張曉逸說出了臺詞:“我要給‘海星’一個葬禮!”
此時,張曉逸的表情應該是混合著驚惶、無措,但同時又要維持住一個前臺接待人員的體面,所以比較考驗演技。
但導演顯然對此沒有太高的要求,他心里想著:能把臺詞說利索就行。
可是出乎全場意外的是,張曉逸居然精準的給出了這些復雜的反應。
導演一愣。
副導由于太過驚喜直接笑出了聲:沒想到這個網紅居然還挺出乎意料。
莫宣卿在場外也坐直了:前世張曉逸可沒有這樣的演技!
張曉逸心里得意的很:“誰說網紅就只會嘟嘴瞪眼哇哇哭?我也是正兒八經找過表演老師學過表演的好不好?只是之前不想演而已,動真格的話嚇死你們!”
不過張曉逸還是很享受這種驚艷全場的感覺的。網紅嘛,要的就是這股戲精勁兒!
由于張曉逸表現突出,今天的戲拍了兩遍之后就過了,全組人終于順順當當下了班兒。
導演和副導晚上收工結伴回去的路上還在這個意外的沖擊波之中。
導演疑惑的問副導:“這個張曉逸怎么好像突然之間脫胎換骨?你勸人水平可以啊!記你一功!”
副導笑得呲出牙花:“嗨,她那哪是聽我的勸,還不是得拿出她們‘姜總’的名頭!”
導演:“這招要是真管用,后面有需要還得搬出來。”
結果導演和副導這一通未雨綢繆并沒有用得上。
此后的第二天、第三天乃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張曉逸都老老實實沒有再作妖。
孟闖非常意外,他曾經悄悄的問過莫宣卿:“莫老師,曉逸老師為什么突然之間好像開了竅兒一樣?”
莫宣卿翹著二郎腿故弄玄虛:天機不可泄露!
不過莫宣卿還是挺感慨。
女人這種生物真的太狠了,一旦失去安全感,她們就會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和狠勁兒。無論人佛,擋其者死,誓要給自己重塑一方領地!
希望自己以后千萬不要惹到女人!
莫宣卿還是非常的希望今后張曉逸能夠擺脫和姜總的糾葛。
不過也只是想想而已,畢竟張曉逸的生活跟他沒什么太大的關系,這只是一個良好的祝愿罷了。
劇組因為男女主角的配合越來越默契,進度也越來越順利,團隊的氛圍逐漸也相對和諧正常了很多。
導演終于能勻出點時間。
趁著閑暇的時候,副導攢局,帶上“莫宣卿”和“孟闖”這個小孩,湊在一起喝喝小酒。
導演喝到微醺,胖臉微紅,跟“孟闖”和“莫宣卿”抱怨:“要不是為了錢,老子才不來伺候這種甜心sugar呢!”
副導看出來導演喝多了,不過“莫宣卿”和“孟闖”這段時間接觸下來,人都不錯,是踏踏實實拍戲和工作的老實孩子,因此雖然覺得導演交淺言深,到底沒有直接阻攔。
他尷尬得沖“莫宣卿”笑笑:“確實心里不耐煩,就跟你們吐吐牢騷,別往心里去哈!”
頂著“莫宣卿”身份的孟闖哪里懂這些,但副導又好像是特地沖他解釋的,沒反應好像也不太好,只能也回之尷尬一笑。
倒是莫宣卿心里想:導演是一部戲的重中之重,是核心、是靈魂。
說到底,整部戲都是導演對原著的二創。
導演如果心存偏見,得過且過,那這部戲也就是個“過得去”的二流水準而已。
思及此,“孟闖”發話了:“導演,我平時上網挺多的,最近也在追一部美國網飛的《紙牌屋》,拍的真好。”
“莫宣卿”是不管怎么樣,一定會給“孟闖”抬轎子的,馬上也說:“確實不錯!”
“孟闖”接著說:“國外有很多制作精良的大制作,都開始在流媒體上進行推廣宣傳,受眾也很多。我覺得國內的情況其實很像,大家都越來越忙,哪有時間還在固定的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看一天兩集的電視劇啊?大部分年輕人,比如說我吧,上下班路上、卿哥上戲的時候、上個廁所的間隙,摸出手機隨時隨地就可以看個網絡劇。”
副導若有所思,導演笑罵:“你這個助理當的可真是不稱職啊!老板開工你偷懶。”
“孟闖”顯得很尷尬的樣子,摸了摸鼻尖,說:“卿哥人可好了,不跟我計較這個。”
副導插話:“這么說來,現在網劇在你們年輕人里很流行?”
副導是個近四十歲的中年人,跟導演合作配合多年,也都是深耕傳統影視。
“孟闖”說:“那當然。今年獼猴桃自己也有不少網劇特別好看,有《死亡擺渡》、《暗夜爬行》,都超級受歡迎,大家都在討論。我就想著,我們卿哥搞不好也能在咱們這個網劇里一舉成名,今后可少不了戲約。導演,我替卿哥先謝謝您啊!”
說完舉起手中酒,頭一揚,干了!
莫宣卿說的沒錯,2014年是網劇興起的元年,從此之后好作品越來越多,同時逐漸被主流認可:19年上海白玉花規定網劇可以參與評選;20年飛翔獎也逐漸向網劇放開。
導演醉眼朦朧,臉色若有所思;副導早已喜笑顏開,舉杯隨了一杯。
這晚之后,整個團隊居然呈現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情況。
導演越來越認真,對主演的要求越來越高。
而磨合幾次之后,主演居然跟上了節奏。
導演拍的爽,自然創造力也比之前強了很多。
于是整個劇組就這么順順利利的接近了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