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認識劉巴,他上前呵斥士兵道:
“子初先生是我們零陵的名士,出身于官宦世家。
“他祖父曾經做過蒼梧太守,父親做過江夏郡太守、蕩寇將軍。
“這樣的人物,怎么可能是曹軍的奸細呢!”
士兵委屈道:“但是有太守府的仆人,親眼看見他代表曹操,招降吳巨。”
蔣琬還要爭辯,劉巴開口道:“我不是奸細,我是漢室臣子,代表孟德公而來。”
蔣琬詫異道:“不是,你是荊州零陵人,荊州牧劉景升連續幾次請你做官,并推舉你為茂才,你都推辭了,你怎么去做了曹操的官?”
劉巴道:“我家世代都是大漢臣子,我當然要做大漢的官,怎么會做劉表這個地方軍閥的官?
“孟德公是大漢丞相,他代表漢室討伐荊州時,我就主動去投靠了。”
伊籍問道:“你既然投靠了曹操,為何不跟他一起走,來這里做什么?”
劉巴道:“主公讓我招降武陵、長沙、零陵、桂陽等地。
“可惜,主公在赤壁打了敗仗,四郡主官不顧道義,只想著私利,我沒有辦法說服他們。
“而你們又來得太快,我只能一路往南逃,來到了這里。
“之前吳巨一直都在猶豫,是我最后說服了他,讓他投降了孟德公,把東吳步騭拒之門外。
“只是沒想到吳巨敗得那么快,若是他能多堅持一段時間,等士燮帶著援兵趕來,勝負就未知了。”
伊籍問道:“你怎么確定士燮一定會帶著援兵來?”
劉巴道:“是我帶來了孟德公的書信,代表朝廷賜予士燮璽印和封號。
“朝廷以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
“士燮接受了朝廷的封賜,當然要為國效力。”
蔣琬怒道:“你這人真是糊涂,誰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根本不能代表朝廷!”
劉巴道:“那是謠言,如果沒有孟德公維護漢室,大漢早就亡了,現在想要復興漢室,必須依靠孟德公。”
伊籍道:“別爭了,人各有志,我問你,你現在有什么打算?”
劉巴道:“我奉命而來,既然事情不成,當然要回去了,足下何必多此一問。”
魏延冷笑道:“你個曹賊的奸細,都被我們抓住了,還想走?”
劉巴正眼都不看一下魏延,目視他處,道:
“大丈夫處世,當與四海之內的英雄交往,我沒興趣跟一個武夫說話。”
魏延大怒,拔刀就要殺人。
伊籍攔住道:“這人被曹操的假象蒙蔽了,現在殺他,他肯定以為自己是為漢室盡忠而死,死得其所。
“劉子初,你走吧,總有一天,你會知道曹操是如何對待漢室天子的,那時候,你就會為今天的事情而羞愧了。”
伊籍放走了劉巴。
半個月后,偵察兵報告,西南方向出現一支軍隊。
人數大約十萬人,還有恐怖的巨獸。
偵察兵說到巨獸的時候,嘴唇都在發抖,顯然很是害怕。
伊籍問道:“巨獸的鼻子是不是很長,幾乎拖到地上?”
偵察兵詫異道:“鼻子?那是鼻子嗎?誰的鼻子會長成那樣?
“它能靈活地轉動,還能拔起樹木,厲害得很。”
伊籍知道,那是大象。
這個年代,大象就是坦克一樣的存在,沒經驗的士兵見到大象肯定會恐懼。
只有南蠻之地的人,知曉大象的習性,才能捕捉和駕馭大象。
伊籍故作淡然道:“這種巨獸名叫大象,它是吃草的,跟牛一樣。”
偵察兵松了口氣,道:“原來是頭大牛啊,那我不怕了,我還吃過牛肉呢。”
伊籍問道:“他們帶了多少頭大象?”
偵察兵道:“200頭。”
偵察兵面帶輕松地離開了,邊走邊和同伴吹噓他看到了“長鼻子大牛”。
伊籍卻不輕松。
他開始思考對策。
他有紅衣大炮,一次能打死一頭大象,然而裝彈很慢。
敵軍200頭大象要是一起沖鋒,紅衣大炮根本沒有開第二炮的機會。
不過,炮聲應該能驚嚇到大象。
問題是,大象受驚后,會狂奔亂跑。
往敵軍陣營跑倒是好事,可誰又能保證,它們不往我方陣營跑呢?
到時候,士兵們根本擋不住象群的踐踏。
有可能打出一局,敵我雙方全軍覆沒的結果。
這不是伊籍能夠接受的。
那么,不出擊,選擇守城如何呢?
守在城墻后面,當敵軍攻城時,炮轟敵軍大象,讓它們受驚亂跑。
這樣,就只會踐踏敵軍,而不會傷到自己人了。
問題是,如果敵軍選擇圍城而不是攻城,那就糟了。
他們都是本地人,不存在補給問題。
而伊籍沒有援軍,一旦被圍,就只能坐吃山空。
別看軍糧帶了不少,可城里還有好多漢人百姓呢。
不能出城耕種,再多的糧食都不夠大家吃。
當然,也可以把百姓趕出城去,這樣,城里的軍隊就能堅持更長時間。
但那么做的話,就會失去民心,即使敵軍解圍,交州民眾也不會跟隨劉備了。
想到這里,伊籍明白,他必須出城,跟士燮正面打一場會戰。
而且,必須光明正大地打贏對方,打出劉備軍的威風,打得對方心服口服。
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快的速度,爭取到交州百姓的支持。
可是,怎么解決受驚大象亂跑的問題呢?
伊籍搜索記憶。
他找到了辦法。
伊籍命令隨軍工匠起火爐,打造鐵錐,釘穿厚木板,露出鋒利的錐尖。
又制作陶罐燃燒彈,用陶罐裝滿油,用泡了油的麻布塞緊罐口。
還挑選膽大的士兵練習標槍。
讓黃忠挑選弓箭手組建火箭營。
但這些都需要時間,而敵軍已經離得不遠。
必須讓敵軍等幾天。
伊籍想起士燮仰慕中原文化,有了個主意。
他模仿春秋戰爭的做法,派出使者,向士燮遞交戰書,約定會戰的時間和地點。
士燮接到戰書,感覺受到了尊重,很是高興。
他召開宴會,宴請伊籍的使者,并且向隨行的土著首領們展示戰書:
“看到沒有,這就叫禮儀,我們漢人是禮儀之邦,就算打仗,也要先禮后兵。”
伊籍的緩兵之計成功了,他得到了作準備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