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一個月監造一萬把鋼刀,眾人都大驚失色。
只有伊籍面不改色。
劉備打圓場道:“想必是都督一時口誤,把鐵刀說成了鋼刀,四弟,你且用心替都督打造一萬把鐵刀。”
周瑜冷笑道:“軍中無戲言,我說鋼刀,就是鋼刀!”
關羽忍不住插話道:“曹操曾經讓工匠打造了五把百煉鋼刀,五把,足足用了三年!
“你讓四弟打造一萬把鋼刀,卻只限一個月,你怎么不自己去造!”
周瑜道:“我只說鋼刀,何曾說過百煉,只要是鋼,十煉八煉都行。”
“八煉如何做得出鋼?”“這不是存心為難人嘛?”“就算八煉一個月也打不出一萬把!”
劉備手下議論紛紛。
伊籍沉默不語。
“哈哈哈哈”
周瑜大笑道:“我開個玩笑而已,此事休要再提。”
休要再提,就意味著裝備沒戲了,伊籍如何能答應。
他冷笑道:“都督剛剛說過,軍中無戲言,怎么這就開起玩笑來了?”
周瑜面色一冷,捏緊了酒杯。
伊籍卻不怕,朗聲道:“兩軍工匠通力合作,一個月打造一萬把鋼刀,又有何難?我愿意接下這個軍令!”
周瑜板著臉說:“機伯大概不清楚軍令是什么東西,接了軍令,卻又做不到,那是要殺頭的!”
伊籍道:“我當然清楚什么是軍令,我也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
“只是,若有小人分付工匠,教他們故意拖延,而需要用的材料,也都故意不準備齊全。
“如此,必然誤了日期,那時候用軍令怪罪我,我卻不服氣。”
周瑜自以為看穿了伊籍的計謀,他冷笑道:
“如果所有工匠通力合作,一應材料全都齊全,也無人干擾你行動。
“一個月后,你卻交不出一萬把鋼刀,那我用軍令斬你,你服不服?”
伊籍道:“口說無憑,需要落下字據,到時候有人暗中干擾,被我查到,你只能斬他,不能斬我。”
“哈哈哈哈”
周瑜大笑,愈發確定伊籍肯定做不到,只是耍了一個計謀,想要借口有人干擾或者不配合,從而逃脫罪責。
他卻不肯給伊籍找借口的機會。
周瑜喊來文書,當面寫下軍令,蓋上都督大印,明確授予伊籍指揮工匠,調用器材和原材料的全部權利。
然后他又拿出孫權賜劍,說:“我主公曾經用這把佩劍,砍奏案一角,道:‘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
“現在我把這劍,借給你一個月,一個月內,如果有人干擾或者不配合,你可以先斬后奏!”
伊籍假裝苦著臉,接下了軍令和佩劍。
這種情況下,大家都無心喝酒。
于是劉備告辭。
周瑜也不敢動劉備,送劉備出了轅門。
到了江邊,諸葛亮已經等在船里。
劉備請諸葛亮同回樊口,諸葛亮卻不答應,只是和劉備約定了時間,到時候讓趙云來接他。
回到樊口,伊籍召集工匠去東吳,劉備勸道:
“四弟莫要逞強,雖然有軍令,但你在我軍中,誰也傷害不了你。”
關羽也勸道:“這等不合理的軍令,你理睬它作甚。”
伊籍笑道:“謝謝大哥二哥為我著想,不過我有信心打造出一萬把鋼刀。
“而且,還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大量打造武器裝備,兩位哥哥,只管等著接收就好。”
于是,伊籍領著工匠們,來到了樊口東南方向,大約一百里外的大冶。
這里的鐵礦,是國內罕見的優質礦,而且還是露天礦場,靠著三國時代的技術就能開采。
儲量也非常大,開采個1700年都綽綽有余。
東吳的工匠和礦工們,已經建好了煉鐵爐等設施,并且挖出了礦石,正在冶煉。
所有人都知道伊籍有先斬后奏的權利,并且從小道消息知道了伊籍會存心找茬,以便推卸責任。
因此沒有人敢懈怠,全都鉚足了勁地干。
伊籍查看工地,發現兩軍工匠們都能熟練地從礦石中熔煉出生鐵。
一部分工匠還掌握了“炒鋼法”。
這些工匠把生鐵在空氣中加熱,使其處于半熔融狀態;
然后不斷地攪拌,增加氧氣和鐵的接觸面,使液體中的碳氧化;
隨著溫度升高,鐵中含碳量逐漸下降;
他們根據經驗,在適當的時機終止炒煉,從而控制鐵中的含碳量,得到中碳鋼或高碳鋼。
但能做到直接炒出鋼的工匠不多,炒出來的鋼,含碳量也不精準,完全是在碰運氣。
伊籍智力255的大腦中,早就搜集好了資料。
他知道,熟鐵、生鐵和鋼之間的區別,就是鐵里面的含碳量。
含碳量小于0.02%的叫熟鐵,含碳0.02%至2.11%的叫鋼,含碳2.11%到6.67%的叫生鐵。
熟鐵質地很軟,塑性好,延展性好,可以拉成絲,強度和硬度均較低,一砍就變形。
生鐵質地硬而脆,容易斷。
鋼的性能最好,但制作最難。
古代沒有測量工具,根本不可能測量鐵里面的含碳量。
用炒鋼法,炒到什么程度停止,只能憑借經驗和運氣,因此產量極低。
也有部分工匠掌握了百煉法。
他們將炒鋼反復加熱鍛打,從而排除鋼中的雜物。
每次加熱鍛打完,就稱重量。
這樣鍛打一百遍后,再怎么打,斤兩都不減,那就是百煉鋼。
這個過程費工費時,靠人工一年能打出一把,就算快的了。
伊籍調查完后,對東吳工匠們下令,要求把煉鐵爐增加一倍,炒鋼爐增加十倍。
一個東吳的工匠忍不住反對道:“大人,有經驗的工匠就這么幾個,炒鋼爐再多也派不上用處。”
他的同伴死命拉他,輕聲道:“你不要命啦,沒看到他腰里佩的劍啊!可以先斬后奏的呀!”
伊籍沒對工匠耍威風,他客氣地說:“我不要求你們炒出鋼來,我只要熟鐵。”
那工匠愣了一下,道:“那倒是簡單,多喊點學徒,閉著眼睛炒就是了,炒到最后肯定是熟鐵。
“可是,熟鐵打不出鋼刀呀,大人,照我的意思……”
伊籍這次不客氣了,他拍著腰間的佩劍,打斷道:
“我要大量的生鐵和熟鐵,不要鋼,你們只管盡全力做,其余不用多管,我講得夠清楚嗎?”
東吳工匠們再不敢質疑,都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