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觀察完,面帶微笑請教道:
“這個涪水關(guān),真真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處。
“亮愚鈍,沒有本事打下來,還請機伯出個主意。”
伊籍看諸葛亮臉色,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知道對方肯定已經(jīng)想好了計策。
他知道三國時期的謀士,有一個通病,都喜歡扮豬吃老虎。
明明心里有打虎的手段,嘴里卻偏偏喜歡說自己“愚鈍”。
敵人若是信了,轉(zhuǎn)眼就會被打得找不到北。
但伊籍是同僚,這里又沒外人,諸葛亮為啥要裝傻?
伊籍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諸葛亮話中的深意。
諸葛亮肯定知道,伊籍也有破關(guān)的手段。
但兩人的計謀未必一致,可能會起沖突。
回頭打起來,聽誰的?
所以,必須事先講清楚。
諸葛亮是全軍統(tǒng)帥,于情于理,伊籍都該聽諸葛亮指揮。
于是,伊籍裝傻道:“籍智力低下,實在是想不出對策。
“還請孔明兄主持大局,籍一定通力配合。”
這就談好了。
當(dāng)天晚上,諸葛亮召開戰(zhàn)前布置會議,上路軍、中路軍將領(lǐng),悉數(shù)到場。
諸葛亮命令道:“離涪水橋南五六里,兩岸都是蘆葦蒹葭,可以埋伏。
“兀突骨引一千槍手伏于左,單戳馬上將;沙摩柯引一千刀手伏于右,單砍坐下馬。
“殺散彼軍,張任必投東面小路而來。
“魏延引一千軍,埋伏在那里,就彼處擒之。”
魏延聽到把頭功的機會交給他,很是興奮,欣然接令。
諸葛亮又命黃忠埋伏在涪水橋北,道:
“等我引張任過橋,打起來后,漢升就在橋東列陣,切斷敵軍歸途。”
等眾將領(lǐng)出去后,諸葛亮單獨對伊籍道:
“四川人好內(nèi)斗,誰也不服誰,就像一盤散沙,沒辦法直接搭建成房子。
“劉焉引入東州人士,組建東州派,打壓蜀地本土豪族,反而促使四川人團結(jié)了起來,形成了益州派。
“如果我們把東州派和益州派都消滅掉,那么四川又會回到散沙狀態(tài),不利于我們的統(tǒng)治。
“倒不如維持現(xiàn)在的架構(gòu),保持東州派和益州派的平衡,然后徐徐改良。”
伊籍贊同道:“我也是這么想的,所以我接受了東州派首領(lǐng)龐義的投降。”
諸葛亮道:“張任是益州派首領(lǐng),性格也不偏激,可以用他來抗衡東州派首領(lǐng)龐義。
“而且在沒有派別的士兵中,張任的影響力也很大。
“這樣的人,如果能投降,對于我們統(tǒng)治四川,很有幫助。
“但張任忠烈,只有主君先投降,他才會投降。
“現(xiàn)在他認(rèn)劉璋的兒子劉循為主君,被我俘虜后,他肯定不愿意投降,那我只能殺了他。
“所以,不如放他走,等我們打到成都,勸降劉循,就可以降服張任了。”
伊籍奇怪道:“那你為何安排文長抓張任?
“文長立功心切,肯定不會放走張任的。”
諸葛亮笑道:“這就要機伯去和文長說了。
“畢竟文長是機伯的幕僚,并非我軍將領(lǐng)。”
伊籍問道:“那文長要是不聽我的話,怎么辦?”
諸葛亮道:“文長是你的幕僚,應(yīng)該聽從你的命令,而不是為了功勞,就擅自聽從別人的指揮。
“如果他這次為了功勞,就能把你拋在腦后,那以后,他也能為了更大的誘惑,拋棄主公。
“這樣的人,就算再有本事,也不能用。
“日后,我必設(shè)計除之。”
伊籍明白了。
魏延有能力,積累的功勞也足夠多,被劉備重用是板上釘釘?shù)氖隆?
但越是重臣,叛變帶來的傷害就越大。
這是諸葛亮不能容忍的。
所以,就有了這次考驗。
于是,伊籍來到魏延軍帳,要求魏延放走張任。
他解釋道:“我有信心降服張任,但張任不是一次挫敗就會投降的,需要給他考慮的時間。
“因此,我請你放走張任,并且替我問他一句:‘何謂忠臣?’
“當(dāng)然,我知道你討厭無能的上司,所以不想用權(quán)威逼迫你。
“我只是跟你講清楚我的想法,你愿不愿意配合我,自己做決定吧。”
伊籍走后,魏延在帳篷里站了一夜。
第二天,諸葛亮將大量人馬埋伏在山后,只帶著一批看上去不整不齊的軍隊,來到涪水橋東側(cè)布陣。
張任卻沒有沖過來,只是緊閉關(guān)門,命弓箭手上城墻,一副死守的架勢。
諸葛亮遙指張任道:“曹操百萬之眾,聽到我的名字,都望風(fēng)而走;
“你是什么人,還敢不投降?”
伊籍暗笑,這話是跟邢道榮學(xué)的嗎?
張任在關(guān)上冷笑道:“大家都說諸葛亮用兵如神,原來有名無實!”
他把槍一招,命令打開關(guān)門,派了四千士兵殺出來。
但他自己站在關(guān)上沒動。
諸葛亮冷哼一聲道:“那就讓你看看我的本事!”
他命令一千士兵,堵住橋頭。
涪水橋?qū)挾扔邢蓿那耻姅D在橋上,能夠和劉備軍作戰(zhàn)的,只有前排十幾個人。
劉備軍也是如此。
一千人堵著橋頭,真正動手的嗎,也就十幾二十個人。
其他人只是動嘴吶喊。
聽著殺聲震天,其實半天死不了幾個人。
但諸葛亮還有后招。
他祭出爆炎大炮。
炮隊推著大炮,正對橋面。
諸葛亮調(diào)整好角度,命令吹號。
只見橋頭一千劉備軍士兵,突然集體吶喊,然后一起趴下。
“轟”
鉛彈從趴著的士兵上方略過,沿著橋面,在敵軍中轟出一條血路。
四千敵軍頃刻間陷入混亂。
劉備軍士兵立刻爬起來,往前沖殺。
敵軍崩潰,自相推擠逃命,落橋者不計其數(shù)。
伊籍咋舌,同樣是爆炎大炮,到了諸葛亮手里,才多久工夫,就已經(jīng)練出步炮協(xié)同了,真厲害!
卻說劉備軍追著敗軍殺過橋,殺到關(guān)下。
城墻上萬箭齊發(fā)。
諸葛亮派出強弓手,隔著洛水,向?qū)Ψ匠菈ι仙浼?
伊籍也按照諸葛亮事先的吩咐,把大炮布置在后方山頭上,對著城墻上的敵軍弓箭手開炮。
強弓手和伊籍的大炮隊,都在敵軍射程外,打得敵軍弓箭手還不了手,郁悶得想吐血。
而劉備軍刀盾兵,則頂著箭雨突進,殺進門洞,搶關(guān)奪門。
關(guān)內(nèi)敵軍蜂擁著堵門。
雙方在狹小的門洞里廝殺,互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