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奇怪的勝負欲
- 壞了,真給他虧成首富了
- 灰丶
- 2379字
- 2023-12-05 19:36:45
陸晨曦發現相比于前三個任務,第四個任務難度開始提升了!
相比于前三個任務,第四個任務開始需要有一定的功底了。
起碼你得知道什么是回文串。
所謂回文串是指從左到右讀和從右到左讀都相同的字符串。
例如,“level“、“radar“和“noon“都是回文串。
因為它們的字符順序在正向和反向時都相同。
而例如“hello“和“world“則不是回文串。
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中,回文串經常用于字符串處理和算法問題:
比如檢測一個字符串是否為回文串,或者找到最長的回文子串等。
一般來說,輸入內容是回文串內容的話確實是很容易得到回文串類別的答案。
不過這個任務要求卻是“輸入一個本身不是回文串的問題,但無論正著問還是倒著問,模型的回答是一樣的。”
但這也難不倒陸晨曦。
稍加思索,陸晨曦就有了答案。
大模型是神經網絡學習,本質上按照人的思路來理解東西。
而人的思路看東西往往是無視空格符的,但機器卻是需要識別空格符的。
這樣的話可以用空格來規避回文串識別。
比如說在“3+5+3”這個回文串中隨機插入一個空格。
那么在計算機程序識別的時候,那么正過來和倒過來在程序眼中就是兩個不同的字符串,不符合回文串特性。
但輸出的內容正反卻依舊是一致的。
第四關陸晨曦也通過了。
不過陸晨曦也發現了從這時候開始,通過一個任務之后,除了顯示下一道題的內容之外,還會在界面旁邊顯示每個任務的運行時長以及總用時時長。
程序的運行時長是指程序從開始執行到結束執行所經過的時間。
通常以秒甚至是毫秒為單位進行度量。
程序的運行時長是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直接反應程序的效率。
運行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算法的復雜度、計算機硬件的性能、輸入數據的規模等。
一般來說,當然是運行時長越短越好,運行時長越短,代表著程序運行效率越高。
雖然這里面這個大模型有關的任務看起來也和程序關聯不大,但運行時長也能直接的反應出提示詞高效與否。
得知統計運行時長之后,陸晨曦二話不說就直接重刷了一遍。
因為陸晨曦覺得時長還有縮短的空間。
首先第一道題是要想辦法讓模型輸出“1+1=3”。
那么就沒必要讓大模型是從“人情味”的角度思考一番才讓大模型說出答案。
而是直接讓模型機械重復就能輕松破解。
懷著這樣的心思,陸晨曦重新刷了一下前面的四道題。
看到運行時長比先前短了不少。
陸晨曦流露出了一抹笑容。
奇怪的勝負欲。
說起來這可能跟陸晨曦的教育經歷有關系。
陸晨曦是計算機系出身,這個軟件讓他想起了當初學生時代為了準備競賽而刷題的過程。
陸晨曦甚至猜測這款軟件的開發者應該也是個大概同樣出身的人。
重新來了一遍之后,陸晨曦心中原本輕蔑的心思也收斂了不少。
這個游戲抑或是說這個工具的開發者的簡介確實是沒有問題的。
這款軟件確實是能讓人產生一些對大模型的思考。
而且對于一些剛入門大模型的新手來說對理解提示詞之于大模型的作用也是很有幫助的。
陸晨曦繼續做任務,隨著進度的推進,后面的問題也漸漸開始有了難度。
【要求輸入不超過10個字,且不包含“狗”,但輸出內容中要有至少兩倍問題字數的“狗”字。】
有點繞,但也難不倒陸晨曦,很快陸晨曦就解決了。
而后面的很多任務,偏向于純粹語言的問題是比較少了。
但更多的問題則是傾向于數字邏輯方面的任務。
這倒是也比較符合對大模型的認知規律。
但對于完成數字邏輯方面的任務的時候,就不光要只考慮到問題本身了。
也得考慮到大模型本身的承載能力。
畢竟當下的話大模型能處理一些簡單的數學邏輯。
但對于一些復雜的數學邏輯還搞不清楚。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盡可能的顧及大模型能否承載……
總共只有81個問題。
問題的難度是循序漸進的。
而且有的問題是很難的。
當然對于陸晨曦這種計算機專業出身同時平時又沒少跟大模型打交道的人來說這些問題其實也不難。
陸晨曦一口氣爆肝到11點終于是解決完了所有的問題。
一口氣完成了所有的問題之后。
會被列到一個排行榜上。
排行時間是根據解決全部任務的運行總時長來排列的。
陸晨曦有些意外的發現只有他自己出現在這個排行榜上。
對此,陸晨曦不禁腦海中泛起了大大的問號。
什么情況,這么冷清的么?
而且,開發者自己都不來一遍的嗎?
仔細審視這個軟件,陸晨曦產生了新的疑惑。
那就是這個軟件內部都不設置其余的收費項目的嗎?
陸晨曦自己搞得工具類軟件會搞一些內購的高級應用包。
但《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款軟件的類型內部明顯是沒有高級版本的設置。
還是說是因為自己過關過于順利了,沒有觸發收費項目。
陸晨曦換了個賬號重新下載了一份,然后故意過不去相應的關卡。
原本以為會觸發一些需要付費的通關提示之類的收費項目。
但是呢,并沒有觸發類似的提示。
陸晨曦再度查看了《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款應用在官方應用商店的說明。
確實是顯示沒有應用內購的。
好吧,難道是只打算憑借著6塊的買斷來賺錢?
呃,雖然理論上軟件是可以通過買斷賺錢的。
很多游戲售價只有6元,也絲毫不妨礙其開發者百萬千萬的賺。
但工具類軟件本身就是比較慘淡的那種。
更何況這還只是一款只有電腦端的應用。
電腦端應用插件類工具下載量還算比較多。
但像這種很純粹的工具類軟件那用戶數量卻很少。
此前最火爆的電腦端的大模型工具應用的下載量也不過才幾萬而已。
而這還是在瘋狂宣傳的情況下達成的成績。
而《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個應用呢,隨便瀏覽器搜索一下。
除了官方應用商店之外,這款應用沒有任何相關信息。
也就是說這款應用幾乎沒進行任何宣傳。
那想要爆火怕是沒機會。
連陸晨曦這種經常開發工具類軟件的也不敢毫無宣傳的就上線一款應用。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款應用能取得不錯的下載量,恐怕也很難復現當年一些爆火工具的成績。
而且就算是下載量破萬,以6元的買斷價格怕是也收不回成本。
要知道《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款應用僅僅是為了速通審核就花上八十多萬的情況。
再算上雜七雜八的開發成本以及后臺服務器費用。
總開發成本怕是超90萬,甚至是有可能逼近百萬了。
不樂觀的估計,這個星空科技怕是要虧死。
樂觀的估計,這個星空科技也得虧上個幾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