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非唐僧,更非孫悟空、八戒、沙和尚,怎么也有《西游記》?請君聽我慢慢道來。
我的西游實際上是從東游開始的。東游,游哪兒?——日本。
1988年,在一個大型企業做工程師多年后,在企業管理崗位上,我得到去日本參加企業管理培訓的機會。在日本東京池袋陽光城的培訓班里,與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石油化工企業的管理人員一起學習現代化管理知識、技能。期間還在日本旅游參觀,去了大阪、京都、豐田等地。日本經濟的發達和社會的和諧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后來,又有了去英國檢驗進口設備、新加坡和泰國考察石油化工企業的機會,更使我眼界大開,給了我走出去看一看的沖動力。在退休后隨著子女的移民,我也移民到了加拿大。
加拿大和美國都是經濟發達國家,人們收入比較高,假期比較多,出國旅游還不用簽證,說走就走。旅游,出去走走看看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的《家住多倫多》一書中,我就提到過,我兒子的經理因為結婚而辭職與新婚妻子去周游世界。加拿大緯度高,冬天冷。許多人冬天就去加勒比海地區度假,且年年去。
我的兒子、女兒的家庭,在移民和留學工作生活安定后,由于每年有假期,經濟壓力也逐年減小,出外旅游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也就一起行動。當然,有些也是我們自己安排的。例如,去古巴、走遍加拿大的兩次旅游,和從波士頓到華盛頓、費城、巴爾的摩及紐約的旅游都是我們自己安排去的。而歐洲,兒子不放心我們自己去,一定要陪我們前往。還有與女兒一家去了西班牙、英國等地。
生活在加拿大的這十多年里,除了幾乎走遍了加拿大(加拿大10個省3個區,我到了9個省1個區)外,因為女兒一家在美國,在美國旅游的地方也就去得多。我三次游歐洲,游覽了英國、法國、瑞士、意大利、梵蒂岡、摩納哥、盧森堡、德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11國。還游覽了非洲埃及、摩洛哥2國,加勒比的古巴、巴哈馬、開曼群島,牙買加,以及兩次游墨西哥。
旅游看什么?
看山,看水,看風景;看人,看人們的生活;看社會,看文化,看歷史。
在看的時候,心里自然會做一些比較,論一下短長。有時會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如果《進化論》是對的,人類都是從猴子變來的。那么各地的猴子好像區別不大,為什么變成人類后,人類社會有那么大的區別呢?原因何在?
例如,有人說,有證據表明,明代鄭和下西洋到過美洲。一個歐洲人對我說,中國人到美洲,一看這蠻荒之地,不愿停留,便回自己的溫暖家園,再也不愿去那里。而歐洲人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卻絡繹不絕去了那個新大陸。
我這本游記記錄的都是我國以西的國家(除了尼泊爾以外)的見聞,所以取名《我的西游記》。
此書能夠寫成,并上線電子書和有聲書,當然不是我的一己之力。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沒有他們,我哪兒也去不了,什么也寫不成。也要感謝那些在我這一生的生活、工作中給了我幫助的同事、朋友們,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更要感謝曾經與我一起工作過的同事、朋友和同學,是他們建議、贊助、提供信息、幫助校閱文字……還有我的家鄉——重慶非書文化公司的幫助和厚愛,才使本書在今天能夠呈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