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鬼谷子[1]
春秋戰國,真是一個熱鬧得非同凡響的時代,各類大師云集競出,各種學說紛呈媲美,孔孟老莊自不必說,其他雜家也紛紛登臺。我這樣敘說,其實是有問題的,是后人的眼光。后人將孔孟歸于儒,將老莊歸于道,然后將儒家作為正宗,將道術作為補充,似乎理出了一條明晰的主線和副線。其他呢,都歸之于雜家。一幅明明白白的思想發展圖景。但是在當時卻大謬不然,墨子是顯學,兵家自不必說,法家也大受青睞,還有縱橫家等,哪個在政治舞臺上不是耀眼亮相?就說鬼谷子,似乎掛不上串,但細究起來,卻也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我們知道他培養了一批學生,個個都是攪動天下的人,盡管他自己神龍見首不見尾,其生平我們也知之甚少,但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名字卻如雷貫耳。這四位,據說都出自他的門下。這些縱橫家,在《戰國策》里有著鮮明生動的身影。鬼谷子這樣一位師長,能培養出如此一批重量級人物,真讓人張大眼睛,為之叫絕。
鬼谷子寫有一本書,也叫《鬼谷子》,明代宋濂在《諸子辨》中說:鬼谷子向蘇秦、張儀“授《捭闔》之術十三章,又授《轉圓》《胠篋》及《本經》《持樞》《中經》三篇”。除《轉圓》《胠篋》兩篇亡佚,剩下的就是現今我們能看到的篇章了。首篇《捭闔》中言,世間萬物存有差異,關鍵是你怎樣對待這樣的差異,人有賢良與不肖、聰明和愚蠢、勇敢與怯懦之分,你怎樣運用開合之法,達自己之目標。所以,在鬼谷子眼里,世界倒是蠻唯物的,他先是承認天下有大趨勢,然后尋找這種勢;再審時度勢,洞明世事,借勢而為,達我目的。以成功論英雄的話,鬼谷子當然是一個成功者,他所教出的學生,蘇秦掛了六國相印,奉行“合縱”抗秦之法;張儀身為秦國卿相,奉行“連橫”之術,事一強以攻眾弱;孫臏效齊,龐涓事魏。天下大事皆出鬼谷子之門。
以蘇秦為例,看看他的作為,他扛起合縱抗秦大旗,并不是他跟秦國有仇,或者他看虎狼之秦國不順眼,于是同情弱小,聯合抗秦,如同墨子的“非攻”。不,他的出手路線,本首選秦國,見到秦王,先一番天下大勢、秦國地理,然后出策:“以秦士民之眾,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幸虧這時候秦王未曾發昏,他清醒地說:“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于是“疾辯士”而棄置不用。向強秦推銷兼并天下之策未成,蘇秦并不氣餒,轉而蟄居數載,變換策略,反過來游說六國合縱抗秦。蘇秦的理想是出人頭地,沒有什么可以堅守,也沒有什么不可以放棄。關于他第一次游秦失敗的記載,也充滿著這種世俗化的邏輯,失敗歸來,“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于是頭懸梁、錐刺股,用功苦讀,待到衣錦還鄉,妻、嫂跪地,不敢抬頭仰視。這些勢利的故事里,當然含有這種以成敗論英雄的邏輯。
孔子堅守著自己的社會理想,周游列國,艱難傳播;孟子苦口婆心地為齊宣王區分“霸道”和“王道”,但在當政者看來,這些都是迂闊之論,他們需要刀下見菜,經世致用。你能幫我挽救國之頹勢,你能幫我富國強兵,就是人才。所以,鬼谷子的學生們不愁沒飯吃,他教給學生們的是實戰訓練。這不,孫臏和龐涓都派上了用場,二人分別效命于齊魏,皆國之棟梁。既然同屬高端人才,又效命于不同君主,難免各為其主,最后成為敵人。齊魏交戰,實際上變為鬼谷子門生之間的高下之爭。孫臏兩敗龐涓,先用“圍魏救趙”之計,大敗魏軍。隔數年,當魏國攻打韓國之際,齊國又救韓,抓住魏軍輕敵之心,采用增兵減灶之計,使魏軍冒進而中埋伏,龐涓兵敗自殺。
鬼谷子門下這些軍事家、謀略家,可以說是經世致用之才,而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文化理想主義者。所以說,鬼谷子之學問,也可稱之為機會主義,投機取巧,欺騙蒙蔽,朝秦暮楚,背信棄義。因為他沒有原則,成功就是原則,把事情干成就是原則,什么樣的方法有利于成功就用什么樣的方法。孔孟則不然,有著自己執著的堅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為這個道,可以“朝聞”而“夕死”。墨子也是,他提出“非攻”,并盡力踐行,碰到大國打小國,可以帶領兄弟們赴死以救,不為什么功利,只為他的道德理想、他的學說主張。
鬼谷子在自己的主張中,赫然宣稱:世間的情勢,如同戲法,就看你會不會變。所以,黑的為白,白的為黑,全憑三寸不爛之舌。“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圣人所愚智,事皆不疑。”好一個“萬事不失其辭”,言辭何等重要!這一點被其弟子深刻領悟。據說張儀學成之后,出門游說,一次被疑“盜相君之璧”,于是被抓住暴打一頓。回到家里,其妻嘲笑道:“‘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這就是辯士,憑舌頭吃飯的辯士。而孔子對能言善辯的人,非常警惕,他說:“剛毅木訥,近仁。”認為大凡君子,應該“訥于言而敏于行”。老子也說到這一點:“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不是孔丘老聃都在泛濫了的言辭里,見到了扭曲的現實?
鬼谷子自己一生并未出山,靜悄悄隱身于云夢山中,居于清溪鬼谷之地,笑瞇瞇觀看弟子們在天下相互廝殺。我不知道,假若他聽到孫臏與龐涓斗智,且斗得你死我活,龐涓害孫臏未了,后自己兵敗羞憤自殺;蘇秦被車裂而死,學生這樣的下場,他會做何感想?老師畢竟是老師,他倒是遁身世外,采藥修道,持身養性,享得天年。他的那一套縱橫之術、奇門八卦、兵法道術,被弟子們發揚光大,著實讓天下人長了一番人性之惡的見識。
[1] 原載于《華商報》2012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