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茶葉與餃子
- 三國:諸葛四友一個都不能少
- 鐵i豬啊
- 2310字
- 2024-01-07 02:00:38
“君侯,今天做什么好吃的???”
清晨,崔鈞好不容易頂著寒風(fēng)在院內(nèi)架起大鍋,那住在前側(cè)院的典韋聽著動靜就來了。一張大臉從后院的影壁側(cè)面探出來,臉上的橫肉艱難地湊出來的笑容無論如何都沒法與和善二字聯(lián)系起來。
“專等著我架鍋燒火之后才來是吧?”崔鈞沒好氣的說了一聲,“我第一鍋面你連吃四碗,第一鍋饅頭你連吃帶打包整整一屜,連后院養(yǎng)的雞都沒給我放過?!?
“那不是孝期不吃肉么?我就幫君侯照顧一下那幾只雞。”
典韋一邊說著一邊靠近,離著老遠(yuǎn)就將頭看向崔鈞面前的大鍋,自從崔鈞開始食譜研發(fā)之后,這個小院子就成了典韋最愛光顧的地方。
“今天炒茶,你不會喜歡的?!?
鐵鏟在鍋中翻騰,崔鈞并沒有多說典韋什么,他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自己又是孤家寡人一個,也不需要多少吃穿用度。
“君侯,你炒這些樹葉干嘛啊?!?
典韋的目光落在崔鈞不斷翻炒的鍋中,看著那一片片“樹葉”在高溫下慢慢變干、卷曲,眼中的期待立馬就被打消了十之七八。
“這是茶,還是陶謙特意送來的冬茶,只是現(xiàn)在的茶湯我不是很喜歡?!?
冬茶一般只有南方有,若是后世,冬天茶葉最為出名的應(yīng)當(dāng)是臺灣的凍頂烏龍,而陶謙送來的這些……只是江東山中的野綠茶罷了。
談不上什么品牌,但能在北方冬天吃到茶本就是身份的象征,只不過現(xiàn)在的茶和崔鈞意識中的茶差了太多。
“撤去一半木柴,記得把柴滅了,上次讓你打下手差點把灶房給我燒了?!?
典韋尷尬的咳嗽了兩聲,兩天前他給崔鈞燒火蒸饅頭,約摸兩刻鐘后崔鈞讓他撤掉柴火再悶一會,結(jié)果典韋抽出鍋下的柴火直接扔了出去,還好沒扔進(jìn)柴火堆,不然崔鈞可能要搬家了。
“君侯,這灶頭蠻好用的,回頭在我家也盤一個唄?”
典韋來蹭飯的原因不是因為家中妻子手藝不行,廚藝這個東西是可以學(xué)的,但是這種封閉式的灶臺,典韋是無論如何都尋不到。
“壘灶臺的方式我已交給了工匠,這些東西傳出去后必會有人置辦,你回頭自己去工坊找人定做。”
“好嘞!”
想到日后自己在家也能做白面,典韋心中立馬舒服了很多,雖說吃白面或許有些奢侈,但家中老人小兒總共四口,他這點俸祿還真沒什么壓力。
多余的麩皮也可以用來養(yǎng)些雞鴨,雖然典韋只統(tǒng)籌數(shù)十親衛(wèi),但待遇絲毫不比手下兩三千人的牽招差,放在別的諸侯營盤,也是軍司馬至校尉這一級的存在。
孔融在北海還有不少存糧,除了一部分留給家中無種糧的百姓之外,其余的崔鈞大部分都分給了跟著自己的將士。
青州豪族不多,但孔融在這里三年營造的名士圈子可是相當(dāng)?shù)母挥?,也難怪管亥數(shù)十萬黃巾吃不飽飯就來找孔融,因為他真的養(yǎng)得起……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本就是社會常態(tài),更不必提孔融這里雖然不至于酒肉堆積如山,但糧草還算充盈。
如此充盈的糧草卻不能整合青州……座談客之名倒也算是名副其實。
無主之地能讓將士堅定那份忠心,分發(fā)下去的糧食可以保證地盤不亂,流入百姓人家的種糧是來年的希望……
三板斧之下,青州應(yīng)該能過好這個冬天……以及來年。
“過來,把茶葉撈出來,然后揉一遍,捻一遍?!?
有了典韋的幫忙,這些苦力活自然不需要崔鈞親自動手,他也終于有時間去灶房看看。
茶葉未來可能作為不傳之秘出售換糧,但廚藝上可沒那么多講究,兩天時間足夠崔鈞把府中廚娘教會。
一碗熱油潑在煮好的面條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辣椒還在南美洲,不過有了蔥姜蒜,這碗面吃起來已經(jīng)不算差勁。
而一小碗油潑面只是開胃菜,崔鈞等待的是今天的正餐……餃子。那碗面條也不過是多余的餃子皮。
“東家,這樣煮餃子能成嗎?我這心里總有些不踏實?!?
崔府的廚娘一邊看著鍋下的火,一邊忐忑地問著走進(jìn)廚房的崔鈞。
漢代沒有面粉,但切切實實有了餃子。
此時的餃子大多是煎餃,沒有面粉的故人以米面為皮?!抖Y記》中有所記載: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
甚至餃子的起源可能就是青州,崔鈞還記得自己以前看過,山東滕州春秋時代的薛國故城墓葬中的青銅簠中發(fā)現(xiàn)過餃子的蹤影。
米面軟糯,煮之易碎,雖然廚娘自己明白麥面可以煮,但她的經(jīng)驗還是不確定,餃子煮熟了會不會破皮。
等到水燒開,廚娘按照崔鈞的說法加了小半瓢冷水進(jìn)去,如此一鍋湯煮開三遍,崔鈞立刻下令撤去火焰先給自己盛一碗。
撈上幾個餃子放進(jìn)碗中,舀起一瓢湯淋在上面,極少見的冬蔥切成沫撒在上層,一勺細(xì)鹽放入湯中。
碗里的餃子還是有幾個破了皮,但是在這個大家還蒸小麥就食的年代,這一碗餃子放在長安,天子來了都得說聲香。
“君侯,做什么呢,老典我隔著院子都聞到香氣了!”
只可惜煞風(fēng)景的人永遠(yuǎn)會在最合適的地方出現(xiàn),崔鈞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自己手中這碗餃子要不保了。
“別急,茶葉揉捻完了?”
“弄好了,茶葉都按您說的卷起來了!”
典韋一邊笑著一邊推門靠近崔鈞背后的鍋,眼睛已經(jīng)透過了灶臺上的白色霧氣看見了里面由自家君侯弄出來的新花樣。
哪怕只是簡單的面食,也能弄出花來,典韋都不敢想若是開春能打獵了,自己得被養(yǎng)出多少膘。
“猴急什么?這一鍋是素的,你先差人給阿妹送去?!贝掴x將咬了一半的餃子拿給典韋看,這一鍋是典型的韭菜雞蛋餃子,不過可惜的是秋天的韭菜實在不如春天。
《禮記》有言:庶人春薦韭,配以“卵”,四之日,獻(xiàn)羔祭韭。
韭菜雞蛋早早就成了漢人的標(biāo)配食物,這兩樣?xùn)|西傳承數(shù)千年還是彼此最好的搭檔。只可惜入了秋韭菜變得老而柴,再不復(fù)春韭之美。
“明白,您吃第一口試菜,第二口總是蔡大家的?!?
典韋嘟囔著,但微微翹起的嘴角明示著這家伙絕對是在調(diào)侃。崔鈞并不想爭論這些,給自家妹子改善伙食很丟人么?
“快去!昨晚我還弄了點羊肉餡,我和阿妹孝期吃不了,你一會安排人自己煮了帶回家給老人孩子嘗嘗。”
崔鈞說完便轉(zhuǎn)身去了之前炒茶的小院,典韋聽聞此言沒說什么,只是手上的動作更加麻利了,同時一雙眼睛也在盯著原本灶房角落里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廚娘。
他的目光一直是那么嚇人,但廚娘卻借著窗戶的光,看到了隱藏在霧氣中的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