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鎮州大儒鄭康成
- 三國:諸葛四友一個都不能少
- 鐵i豬啊
- 2283字
- 2024-01-02 23:37:50
“昔年董卓亂政,狼踞蛇盤,霍亂朝綱;鷹旋犬巡,欲食漢祚。某常有匡正之言,卻也得罪于國賊,被貶黜于青州。今有英杰,攘除國賊延續漢祚,性率真而不貪名,舉薦孔某為九卿,當真大丈夫也!”
北海府衙內,孔融拉著崔鈞的手坐在上首,賓客屬官各自以職位、名聲分坐兩旁。在孔融簡單介紹了自己的匡正的“光榮事件”之后,正式將今天的主角之位交給了崔鈞。
今日的大廳有些樸素,沒有文士自詡的風雅之事,歌女舞姬不見蹤影,甚至連酒肉都未曾齊備。
平日里孔融府邸可不是這樣,只是今日崔鈞聲明孝期未滿,得天子偏愛能執政一方已經逾矩,若是再鐘鳴鼎食立下鼓樂排場,恐怕與禮數不和。
能做孔融堂上客的都是大小名士,沒有人愿意嘗試落得一個勸人不孝的罵名,以至于今天北海堂客前所未有得齊至,卻顯得有幾分樸素冷清。
“鈞在河北、長安皆聽聞文舉兄善政之名,如今看來,可謂是‘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卻是在黃巾遍地的青州創下一片樂土,可謂世之豪杰。”
崔鈞順著孔融的意思簡單地捧了他一句,隨后從懷中拿出了天子詔書。
“國賊覆滅,漢祚清平,重整吏治,廣納賢才。魯地有名士文舉,乃圣人之后、剛正之輩。特任孔氏文舉為廷尉、領諫議大夫,錄尚書事。”
沒有了傳國玉璽,只加蓋天子金章的詔書在孔融手中宛若千鈞之重。
他在北海待了三年,雖然也有不少名士相陪,但這顆心終歸是屬于朝堂的。
如果真要給孔融的愛好做一個排行的話,恐怕經文句讀都要靠后,作為名士,他最喜歡的乃是論政。
一般的文士與人相交,閑暇時間或許會品鑒古經、注解典籍,或許會玩弄風雅,投壺射箭,又或許直接拿起酒杯、暢飲一場醉。
可到了孔融這里,不管是抑郁不得志還是豪飲幾觴酒,之后總喜歡借著心中那股酒意論政,或是贊賞豪杰或是抨擊某位名士。
從董卓到李傕郭汜,他這個習慣與剛直的性格,恐怕在朝堂活不過半年。
原本聽聞朝廷給自己授予九卿之職位,孔融雖然有幾分欣喜但同樣有些不得志,如今聽聞自己還有諫議大夫之位,更能進入尚書臺,頗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諫議大夫在品級上甚至不如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這三個光祿勛的屬官,和廷尉完全沒法比,但孔融卻偏偏對諫議大夫情有獨鐘。
有了天子詔書呈現,大廳內的氣氛變得更加嚴肅莊重,孔融接過詔書之后也是當即臉色沉重,望著堂內突然賦詩一首。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詩句作罷,滿堂并未見喝彩聲,反而人人面色悲切,似乎都被離別的愁緒影響。
身為名士,恪守禮教是義務,可若說每一個文士都有這種尊禮的善良心思就有些離譜了。在這里身為名士,能演戲、能接住別人的吹捧同樣重要。
片刻之后,堂內文士皆收起心中那份悲戚,孔融看著恰到好處的氣氛后拉著崔鈞的手向今天的賓客走去。
“州平,我來為你介紹,此乃邴根矩,乃是北海名士,與管幼安、華子魚為友。”
孔融率先將崔鈞領到了賓客首位的中年人面前,崔鈞原本還在腦內回想此人是誰,聽到了管寧與華歆二人的名字才想起來,這三人乃是青徐名士,并稱“建安一龍”。
不過此時,建安還未被用作年號,這“建安一龍”的說法也未曾傳播各州郡。但三人名聲已顯,邴原與管寧的志趣高潔,華歆為官多年的清正廉潔早已深入人心。
“根矩兄,久仰兄于遼東治學,從者數百人,當有教化百姓之功”
“說來慚愧,黃巾亂起,我與管子魚避禍于遼東,逢文舉兄舉薦方才得以回中原,今后還需承蒙州平照顧。”
“自然,自然。”
邴原是一個開始,崔鈞跟著孔融與堂內的名士們一一打過招呼,孔融堂上不少座談客,但要說對青州吏治有多少幫助的話,恐怕除了邴原、彭璆等少數幾人,其他人都不夠格。
不過座談客也有座談客的優勢,那就是人脈廣。他們或許自身的水平只能在這堂內抨擊時政,但常常混跡于圈子之內的人總有一二好友可以執政一方。
如果還要說出其他優勢的話,那便是只需要提供一個場所,在對方有高談闊論的時候附和幾聲“啊對對對對”就可以得到對方的認可與好感。
邴原的好友華歆還在遼東避禍,崔鈞更是從孔融口中得知,邴原之所以回青州乃是有了東萊義士太史慈的幫助。
對于北海乃至青州百姓,孔融的態度還是相當和善的,郡民百姓就算只有一點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禮對待,更不必說四方游士,但凡有所求,孔融大多有所應。
平日里孔融對于太史慈的母親常有善待之舉,此次也將這位東萊勇士舉薦為官,只不過太史慈還在家中未曾動身。
“那太史慈頗有勇力,如今青州黃金猖獗,也算是為兄臨行前給這北海盡一份力。”
“想來以文舉兄識人之明必不會錯,若是太史慈來投我必將委以重任,不過眼下即將入冬,文舉兄不如開春再西行入京?”
崔鈞沒想到孔融會這么著急,只是簡單為崔鈞介紹了一番堂內賓客便打算辭行奔向長安。
他想方設法在入冬前趕到青州,卻沒想到孔融為了早點去長安竟然打算于冬日起行,這是不是太著急了點?
“天子相招,我豈能不盡心西行?”孔融給自己想要奔赴長安的急切貼上了為天子分憂的標簽,隨后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將崔鈞拉到角落才緩緩開口。
“北海高密縣城西有座別院,康成公每日在院內注經修書,因康成公喜幽靜而不讓我打擾。若是有康成公及眾多弟子相助,州平想要重立青州便易如反掌。”
鄭康成……鄭玄,一個能讓天下經學進入短暫的“同一時代”的猛人。其所注經書,共百萬余言,世稱“鄭學”,師而從之者,前后往來數千眾。
若是鄭玄愿意出仕,跟隨他的弟子恐怕能填滿整個青州的官吏空缺,哪怕是未來一統四州的袁紹,在和曹操決戰之時也要強行拉攏鄭玄于軍中。
如果非要選一個人能鎮壓青州名儒文士,那必然非鄭玄莫屬。
已經在考慮舉薦的太史慈,有了確切蹤跡的大儒鄭玄,崔鈞突然覺得似乎孔融也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