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撥云見日茅塞頓開
- 三國:諸葛四友一個都不能少
- 鐵i豬啊
- 2168字
- 2023-12-13 16:18:00
一支軍隊從自由散漫到行列嚴謹需要多長時間?
徐晃給崔鈞的答案是三天,第一天撤掉兩名軍司馬四名都伯,花一天時間宣講軍隊職位與命令,第二天組織演武填補軍職空缺,第三天直接做到令行禁止……
令行禁止可能有些夸張,徐晃也不是練兵的神,他所做的只不過是能者上不能者下,凡是聽不懂軍令的一律換下,最后一萬多白波青壯只剩下了不足四千人。
余下的七八千人再度回到了楊奉、韓暹等人的麾下,讓這些擔心自己朝不保夕的將軍心里稍微安穩了些。
對于徐晃交上來的答卷其實崔鈞非常滿意,目前整個河東除了曹仁,恐怕也很難找一個統兵之道與徐晃媲美之人了。
說到底楊奉、韓暹、胡才李樂等人自己用起來還是不放心,這種不放心源于他們本身的實力不濟,而自己撮合起來的董承、楊定、白波聯軍也不好把兵權完全交給曹仁,發展一個屬于自己的、能力足夠的將領便是重中之重。
恰好現在的徐晃再合適不過,第一他的能力是足夠的,第二自己是舉薦人,更是將他從亂賊變成天子詔書冊封的校尉,知遇之恩足以保證忠心。
已經改頭換面的白波營地內,崔鈞看著眼前規劃出的一塊塊營地,眼中滿是贊賞,營帳之中秩序井然,其中阡陌道路分類而行,專供車馬、巡營、糧草的道路都有標識,哪怕是被襲營也不會第一時間發生騷亂。
“公明真乃治軍良才,頗具周亞夫之風!”
徐晃跟在崔鈞的身后,聽到崔鈞的夸贊之言也是拱手連稱不敢當。
大漢的人才選拔制度還是察舉制,在這種大環境下,舉薦人與被舉薦人本身就有一種從屬關系。比如袁氏號稱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這些“門生故吏”就是被袁家所舉薦,論起來總和袁家有一份情誼。
在徐晃看來自己也是被崔鈞發現的人才,雖然途徑不是舉孝廉,但除國賊、救天子之后,或許就是自己距離封妻蔭子最接近的時候。
“公明,如今河東之軍已初現崢嶸,你暫且屯兵于蒲州,若是聽聞長安有變則率兵渡黃河奪馮翊,休整三日后再西進高陵,屆時那里會有西涼軍董承、楊定二位將軍的兵馬,若是順利,我也會在高陵與你會合,接下來我等便直奔長安,誅殺國賊,營救天子!”
“順利?先生之后還有事情?可否讓公明代勞?”
徐晃聽聞崔鈞之言后拱手對答,若是真有什么危險的任務,受了知遇之恩的他當然要率先嘗試。
縱然不是經學之家,但徐晃的三觀之中也不容許自己知情的情況下讓恩人犯險。
“西涼軍權主將有四位,李傕郭汜樊稠皆在我謀算之中,唯有張濟這一個變數……甚至這一個變數遠超其他三人?!?
崔鈞先是鼓動董承、楊定、楊奉數萬大軍,后又與朝廷中楊彪等人共謀離間李傕郭汜,這一切的發生甚至沒有被李傕郭汜注意到。
無論計劃有多么周密,崔鈞都擔心有智者通過蛛絲馬跡追查到真相。縱然李傕郭汜等人志大才疏而無謀,但西涼軍里還有一個老狐貍。
-----------------
“樊稠!你當真為了那些并州人不顧我等情義?要和我們撕破臉?”
不同于河東被整合安撫的白波賊,也不同于涇陽、池陽等地正在悄悄整備的董承、楊定兵馬。
扶風地區,槐里城下,五千鐵騎的到來將這里徹底點燃。
五千騎兵奔騰的景象甚是駭人,也給陣前的李傕無窮的底氣,在他身后十里,還有好兄弟郭汜領兩萬大軍正在緩緩靠近。
如此強軍,只是他們兄弟和別人“和平談判”的陣仗。
若是手下六七萬西涼鐵騎到來,再裹挾數萬民夫完完全全可以號稱二十萬大軍,這個規模足以讓任何人膽寒,卻唯獨不能讓城墻之上的樊稠恐懼半分。
“李稚然!你也有臉和我稱兄道弟?”
城墻之上,樊稠向城下大喝一聲,這一聲震得李傕腦子也是懵的。明明是他樊稠刻意誘騙自己麾下的并州兵導致無數人叛逃,現在怎么成了自己的錯?
前些日子,李傕郭汜的城外軍營之中流言四起,言說樊稠帳下對于并州人不會區別對待……
此言一出,屬于他們麾下的并州兵馬人心浮動,他們想要的只是公平對待,但這種需求在李傕郭汜的營帳內只是一種奢望。
漸漸的并州兵開始在一些膽大之人的帶領下開始嘗試叛逃,李傕郭汜麾下本身就看并州人不順眼,對于這些還想著叛逃的士兵輕則鞭笞重則斬首。
龐大的壓力讓李暹麾下的數千并州兵直接造反,因為李暹的大營本身就在長安以西的咸陽城外,而李暹本人又只注重在城內享樂,當他收到手下回報的時候,并州兵已經逃散大半,兩千多并州兵開始向西投奔扶風的樊稠。
郭汜麾下并州兵乃是一小股一小股地被分割給諸位將校,就算如此也沒有鎮壓住士兵的潰逃,一開始就透露著幾分詭異的叛逃如今看來竟然讓兩人有些恐懼。
最后李傕還是下定了決心,以“大漢忠良”的身份虛心向楊彪請教。
“誠如將軍所言,并州軍的叛逃應當是有人從中作梗,至于何人作祟……將軍且看何人在其中獲利最大便可。”
楊彪的話還在李傕腦海中回蕩,這句話在李傕看來簡直就是人生格言,大部分的抉擇都可以以此決斷。
若是讀過幾年書,他或許可以說出諸如撥云見日茅塞頓開之言,可惜沒讀過,只能用啊對對對表達對楊彪的認可。
幾千人的叛逃方向自然瞞不過李傕郭汜,二人一番商議后便點起騎兵五千,步卒兩萬一路奔向扶風與樊稠“講理”。
講理當然要保證安全,所以二人派出的護衛與樊稠總兵力相當,只是樊稠的眼中,怎么肯相信這些兵馬只是護衛?
“當年破長安之時,我與張濟也算是出了力,結果你們二人一人自封大司馬一人自封大將軍,我被封了右將軍,但卻被硬生生趕出長安,名義上抵擋馬騰韓遂,實際上卻只是排擠于我!”
后方趕著步卒來到的郭汜也聽見了城墻之上樊稠的話語,該說這是一場誤會么?談不上,他和李傕確實藏著排擠樊稠張濟二人的心思。
只是這種事情暴露出來?樊稠要和自己兩人撕破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