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二訪神童

人的命運一半由天,一半由人。上天對小仲永是非常優厚的,可他的父母對他則太刻薄,致使一個難得的天才兒童成為愚頑之輩。天下之為人父母者,可不慎歟?

王益的夫人姓吳,家在金縣境,但離臨川郡治只有三十里,地名叫烏石岡,是個很大的村落。吳氏是當地的大戶。安石的外祖父叫吳畋,外祖母的娘家姓黃。外祖父吳畋的哥哥叫吳敏,早在淳化三年(992)就中了進士。吳敏的兩個兒子吳芮、吳蒙也是進士及第,在金縣早已是遠近聞名的名門望族。

吳畋的宅院是一個非常寬闊的大院套,里外三層,全家主仆上百口。當時,安石的外祖父已故,外祖母還健在。聽說女兒全家到來,喜出望外。安石的舅父吳億也非常熱情地招待姐姐姐夫一家。闔家歡樂,自不必提。

晚上,小安石隨著媽媽到內宅去看望外祖母。外祖母黃氏二十二歲嫁到吳家,如今已經快四十年,是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她非常和藹可親,對王安石這個小外孫格外喜歡。在詢問安石的功課和一些其他情況后,外祖母和安石的母親吳氏提起當地出現的一位神童來。

外祖母講,八九年前鄰村方家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方家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世世代代在黃土地上討生活,從來也沒有讀書識字的。可他家生一個小男孩兒,名字叫仲永。從來也沒有人教他讀書識字,只是他有時和鄰居幾個同齡的念私塾的小孩兒在一起玩耍。家里也沒有人看管他。筆墨紙硯等他從來也沒有碰過,更不要說使用了。

一晃就到了五歲。有一天,吃過早飯后,小仲永突然提出要去念書,并說自己會作詩。他的爹爹一聽,非常生氣,說道:“小小孩子紅嘴白牙的竟胡說八道,咱們老方家從來也沒有念書的。你連筆都沒摸過,會作什么詩?會寫什么字?”

“爹,我真的會作詩,真的會寫字。不信,你給我筆和紙,我這就作給你看。”小仲永見爹爹不信,急得哭起鼻子來,可愛的小圓臉蛋上抹出了兩個小蝴蝶。雖然說話還有奶黃子味,可說的卻是那么肯定。

“你要真的會作詩,我就豁出老命來也供你念書。”爹爹還不太相信,但態度卻有了轉變。于是,讓仲永的大一點的哥哥去鄰居家借來文房四寶,又請來一個識文斷字的私塾先生前來驗證,因為方家沒有認識字的人。

小仲永一見筆墨紙硯,立刻破涕為笑,樂得小手直拍。馬上鋪好了紙,提筆蘸墨,寫出四句詩來。詩的大意是孝養父母,和睦本族。在詩的末尾還署上“方仲永”三個字。

仲永的爹爹雖然不認識字但也看見過字,見兒子寫的倒挺像是那么回事,非常高興。那個私塾先生大為驚奇,連連夸獎,說這是一個奇跡,小仲永寫的詩完全可以超過他教過的二年級的學生。并提出要免費收這個聰明絕頂的小神童。仲永的爹爹當然同意。

小仲永高高興興地背著媽媽給做的小書包上學了。小仲永沒上過一天學卻會寫詩的事不脛而走,成了方圓幾十里地的大新聞。有的人不信,就親自前來當面出題,或者是臨時指定一個東西讓他作詩。小仲永稍加思索就能寫出詩來,而且還相當不錯。前來求詩的人驚嘆不已,就給仲永的爹爹一些錢,把仲永寫的詩買下來帶回去。

仲永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求詩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每天都有幾份。開始時,一有人來,媽媽就去私塾里把正在專心致志讀書的小仲永找回來。后來,來的人漸漸增多,仲永寫詩掙的錢比他爹爹辛辛苦苦種地掙的錢還多。仲永的爹爹一看,干脆就讓兒子作詩掙錢吧,還念什么書?于是,就硬逼著仲永退學。那位好心的私塾先生怎么勸也不行,仲永怎么哭也不行,最后小胳膊擰不過大腿,聰明而可憐的小仲永還是被爹爹硬拽著膀子拉回家中。

小仲永上學之后,學習成績提高非常迅速。可不久就常常被媽媽叫回家去,不得安心讀書。又不久,就被爹爹硬拽回家去,完全失學了。但他作詩掙的錢卻完全可以養活他一家的人。他的爹爹也就不再下地去扶犁點種,而是坐在家中接待那些前來買他兒子寫字的人,天天晚上還可以喝上幾盅。

“就靠這么個小孩子來養活一家人,也真夠難為他的了。唉!”外祖母末了說,并長長嘆了一口氣。

“姥姥,仲永今年能有幾歲了?他家離這遠不遠?”小安石聽得入了神,用兩個小手掌拄著下巴頦問道。

“那孩子四五歲開始會作詩,現在已經八九年了,估摸著也有十二三歲了。和你的年齡差不多。他家離這里不遠,就在西邊的方家坨,用不了半個時辰就能走到。”

一聽和自己的年齡差不多,小安石更加感興趣。

第二天,在小安石的一再央求下,王益同意等半天,下午再啟程,讓內侄帶安石去見這位聞名幾十里的神童。

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見到仲永后,王安石仔細打量起這位過早出名的少年來。只見他和自己的個頭仿佛,但很明顯比自己瘦了許多,眼睛并不明亮,看不出與普通人有什么區別。王安石試著出了兩個題目請這位神童作詩。仲永見一個和他差不多的孩子來求詩,自然要顯示一下,頗用心思。詩成之后,安石仔細閱讀一遍,不免有些失望。覺得雖然還算不錯,但和傳聞相比,實在不是那么回事。再請求仲永的爹爹,讓他看一看仲永五歲時作的詩,覺得現在作的詩沒有什么進步。甚至還趕不上五歲時所寫的那首詩,因為那首詩有一種靈動之氣。

又過了七年之后,王安石從揚州還鄉的途中再次經過外祖母家,向舅父問起仲永的近況。舅父說,仲永已經沒有什么詩才了,和普通的農民沒有什么區別。而且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其生活境遇還趕不上普通百姓了。

原來,在當年王安石去訪仲永的時候,來仲永家求詩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因為仲永的詩如果是出自五歲孩子之手的話,確實是值得珍視的。可到了十多歲,所寫的詩還是原來的那個水平,人們自然也就不感什么興趣了。仲永的爹爹見兒子作詩的生意每況愈下,也有些著急。見上門的人日益減少,就干脆帶著兒子走出去招攬生意。在小邑鎮的市場上擺個攤子,有人給幾個大錢就給人家作詩,形同乞丐。這樣,仲永的詩就更不值錢了。如今,仲永已經是個大小伙子,就要到二十歲了,再到市場上去作那種兒童詩賣,還有誰肯出錢買呢。方仲永家又回到了貧困之中,二十歲了連個媳婦也娶不起。他爹爹每天晚上的那幾盅濁酒當然也就喝不成了。聽說那個用來燙酒的酒壺都被仲永的娘給摔壞了。

聽完舅父的敘述,王安石心里感到有些堵得慌。這多么令人悲哀啊!一個絕頂聰明的天才的兒童,卻被迫荒廢了學業,被無知的父親強迫著去掙錢,成為一個掙錢的工具,浪費了錦繡年華,荒廢了大好青春,最終卻成了一個被人鄙視的形同乞丐的廢人。可悲啊,可憐啊,真是太可悲又可憐了,仲永。忽然,王安石想到:像仲永這樣遭遇的兒童決不止他一個,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這更令人悲哀。于是,他滿含深情地寫下《傷仲永》一文,成為千古流傳的一篇深有哲理韻味的好文章。王安石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抒發感慨說: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

王安石在這里并不是宣揚什么天才論,而是強調后天學習環境的重要。仲永確實是個天分很高,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就是智商很高的孩子,這為他學習成材提供了先天的條件。天分像仲永這樣高的人可以說是很少見的,可惜的是他的爹爹缺乏遠見,太急功近利了。可見,教育環境對于人的成才該是多么重要。即使天分如此高的仲永,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人為的教育也成為了一個平庸之輩,那些天分不好的人如果再不努力學習恐怕就連一個普通人也趕不上了。王安石的感慨確是發人深思的一個大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兴安盟| 灵台县| 新源县| 河北省| 察哈| 株洲市| 甘孜县| 曲麻莱县| 淮南市| 巩义市| 湘乡市| 长子县| 吉木萨尔县| 潢川县| 长兴县| 原平市| 湟中县| 镇雄县| 嘉义市| 青河县| 大同市| 新建县| 南和县| 兰州市| 东辽县| 钟祥市| 嵊泗县| 梅州市| 固原市| 巴南区| 东丽区| 巴彦县| 伽师县| 贵德县| 游戏| 洪洞县| 历史| 胶州市| 青海省|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