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御下
- 大明,朱雄英,打工皇帝!
- 吾好人氣
- 2359字
- 2023-12-19 20:01:00
朱標拿著跟四書五經差不多厚的一本書陷入了沉思。
全文不過五十多萬字,他一目十行不到一個時辰就看完了。
眼前坐著的解縉解大才子正一臉得意,一副你快夸我的表情。
“這就是你給孤編的《文獻大成》?”
見朱標面色不善,解縉連忙拱手解釋道:“化繁為簡,去偽存真。還原圣人本意。”
如果不是朱標從小飽讀詩書,就給眼前天天喝花酒的貨欺騙住了。
“《論語》一萬三千七百字,字字珠璣,你給孤刪的只剩六千出頭不到一半。還有亞圣去哪了?沒有《孟子》還能叫四書?”
他心里很生氣,方孝孺、黃子澄沒有傷愈,臨近秋闈楊士奇已經回家備考。只剩解縉帶著一百名多志士儒英開始閉門造車,除了儒學經典一概沒有收錄不說。這持才傲物的東西喝了點酒就開始放飛自我。把他認為簡單的東西刪的一干二凈,連圣人語錄都敢做減法。
解縉汗流浹背了,他小聲道:“回稟殿下,刪除《孟子》是陛下的旨意,陛下口諭:孟子無君無父乃歪理邪說,要將亞圣移除孔廟。”
既然冠名洪武大典,修書這事朱元璋挺上心的。派人三天兩頭去問不問不知道,居然還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樣的反動言論,這讓一輩子護權如護食的朱元璋如何能忍?
嘭的一聲,朱標將硯臺砸在了地上,他嚯的站起身怒道:“他敢。”
他現在反感程朱,但是孔孟二人思想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根基。
“馬三寶。”
“奴婢在。”
“去告訴乾清宮,誰要刨天下的根,孤就一把火點了他的奉天殿,將他的十七方玉璽扔進玄武湖里。”
馬三寶呆滯片刻之后,帶著小太監趕往乾清宮。
半個時辰后,馬三寶前來復命,身后跟著朱元璋貼身太監黃狗兒。
黃狗兒拱手道:“陛下口諭:朕知道了。十來萬兩銀子,太子不得胡來。”
解縉看到這一幕,揉了揉眼睛,他有點懷疑太子是不是被太…現在的燕王附身了?
朱標指著解縉的鼻子余怒未消道:“孤讓你編纂《洪武大典》是讓你不厭繁冗收錄天下經典以備傳承后人。”
“修典這樣的文人盛世,爾等不務正業一心只賣弄文采。你看看你寫的這些辭賦和小詩,唔,文采還不錯。”
“但孤修的是國家大典,不是你解大人個人文集。忙了快三個月,你就給孤看這個?”
解縉趴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出,本以為被太子看到他的詩文會深深折服。
“你解縉究竟是朝廷命官還是文人墨客?蔣瓛。”
“標下在。”
“孤要讓你解大紳記住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把解縉關進馬廄里,寫不出一千首詩別放他出來。”
“臣遵旨。”
解縉被身材高大的蔣瓛像小雞一樣拎到御馬監馬廄里關著。
關了整整七天七夜,等他出來時整個人昏昏沉沉,臭氣熏天。被一群小火者架著脫的精光,用刷馬的毛刷刷了一遍,換了身衣服扔進東暖閣里。
太子朱標看著他寫的厚厚一打,開始文字還很工整,詞句還很優美。到后面純粹是鬼畫符湊字數,狗屁不通。
解縉也是沒辦法,關在馬廄里遍地馬糞,連吃飯都想吐。
朱標看了看滿意的點點頭吩咐道:“命禮部集詩成冊傳閱天下,讓天下人都來瞻仰解愛卿的風采。”
太監王景弘即將抱走紙堆時,解縉伏地痛哭起來,傳出去不得讓八歲蒙童笑話。
“殿下何苦折辱于臣下,不如一刀殺了干凈。”
他解縉這個天下第一才子就要成天下第一笑話了。
朱標滿意的笑道:“以后還敢不敢陽奉陰違,在孤面前擺譜呢?”
自己就是個文人,當然知道文人弱點就是遺臭萬年。
“不敢了,我解某以后盡力辦差,惟殿下馬首是瞻。”
解縉走后,黃子澄和方孝孺、齊泰被帶來了進來。
三人依次見禮后,朱標停下筆笑道:“不過是十軍棍,三位愛卿在家里休養了兩個月是不是太長了些。”
“太子殿下,我等身子骨柔弱傷了筋骨自然休養的時間長了些。”
真正讓三人躲在家里的原因,自然是面子問題,被扒光褲子在眾多軍士、太監的目光下打屁股。他們自覺斯文掃地,沒有了文人的體面。
朱標抿嘴笑道:“你我四人有多年同窗之誼,彼此了解。別人反對孤尚能理解,但爾等多年相交知己卻不支持孤,孤好生失望了。”
“孤拿你們當肱股之臣,你們卻拿孤當孤家寡人。”
聞言,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眼淚潸然而下,那么仁慈善良的殿下,我們居然有眼無珠,還去反對這樣的謙謙君子。
“臣等豬油蒙了心,辜負殿下厚愛,真是不當人子。”
“孤現在心里裝著兩件事,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編纂《洪武大典》是孤的孝道。另一件是犬子雄英一直疏于管教,才學淺疏。不知三位同窗能否助孤一臂之力啊?”
“臣等愿盡心完成大典。”
“臣等愿盡力輔佐燕王。”
曾經的朝夕相處,朱標知道這三個人有才學、有忠心、唯獨缺了治國理政的能力,扔給他那個不省心的兒子再好不過。
建文三臣走后,朱標對著侍立的王景弘說道:“這三人敢偷懶,就讓蔣瓛派錦衣衛上門去請。”
“奴婢遵命。”
忙完了政事,朱標換上一身道袍。整天過的沉悶,他現在越來越喜歡輕便的服飾。
坐著御輦來到乾清宮,朱元璋只身坐在涼亭等他。
每天父子兩人都要對弈幾局,一刻鐘后,看到被屠掉的大龍,朱標放下手里的棋子。
“父親棋力一向生猛,為何在英兒面前裝作不會下棋的樣子?”
朱元璋收拾棋子,笑了笑道:“一個人太厲害咯,人家就不跟你玩了。”
“而且那小崽子還愛耍賴,做爺爺的能不讓著孫子嗎?”
“父親今日為何要做出將孟子移出孔廟之舉?”
朱元璋撫著花白胡須道:“前些日伏闕逼宮之事,讓咱想通一個道理,文人做事喜歡打著圣人旗號。”
“這孟子說的話到了那些文臣嘴里,比咱的圣旨都管用,咱是言出法隨、乾綱獨斷的皇帝。咱背了這個惡名為后世子孫,尤其是你掃清道路。”
朱標心里有自己的堅守。他搖頭道:“孟子的思想對君王是種束縛,但因為有了孟子,才能造就漢文帝那樣的一代圣君。”
“孩兒若是當國,會把這百姓當做己身一樣愛護,會把天下看的比自己還重要。”
朱元璋欣慰道:“咱老朱家好不容易出了你這么一個文化人。既然你找到了自己的道,就好好走下去。”
朱標很想說您是不是忘了還有五弟周王和十一弟蜀王?
他背著手離開,回頭道:“怎么改隨你,但有一條不許立相,咱可不想百年之后有士大夫騎在兒孫頭上拉屎。”
聞言朱標眨了兩下眼躬下身,開口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