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楊士奇
- 大明,朱雄英,打工皇帝!
- 吾好人氣
- 2123字
- 2023-12-09 12:00:00
楊士奇是名貢生,身上的青衣長衫打滿了補丁,他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了德安府同知羅性。
羅性見他幼年聰慧機敏,特意讓他回歸族姓,并且資助他讀書。
楊士奇繼父得罪當朝權貴被貶去陜西戍邊。
他的好日子跟著到頭了,靠著在私塾給幼童開蒙賺取微薄束脩,除了贍養母親,還要攢下進京趕考的盤纏。
身上破了縫、縫了補的長衫維持他僅有的讀書人體面,整整十年他未添置過一件新衣。
一條破舊的小巷滿地污水橫流,這里住的著除了販夫走卒外,還有像他這樣的貧寒士子。
他手里提著一條草魚,踮起腳尖小心避開地上的污穢,走進一間低矮的土房。將魚鱗刮干凈放在鍋里,從兜里掏出布帕包裹的大顆鹽粒撒上。
煮好魚湯以后將魚肉盛進碗里,端進了狹小的臥房。
一個瞎眼老太太半躺在床上,聽到進門動靜出聲問道:“可是我兒士奇回來了?”
“娘,是孩兒。”
楊士奇坐在床邊將手里的魚肉羹喂到她嘴邊,老太太心疼道:“這些年可真是苦了我兒,我這瞎眼老婆子一身病痛活著也是白白拖累你。”
楊士奇輕聲道:“娘,等兒子金榜題名一定好好請名醫為娘診治。”
楊母嘆氣道:“眼看這秋闈臨近,你是既要私塾授業又要溫習功課。這科舉一道千難萬險,這一心兩用總歸不是辦法,聽為娘一句勸就讓我這老婆子回老家呆著罷了。”
楊士奇眼淚大顆滑落,他知道母親是為了給他減輕負擔,可是這養育之恩深似海,讓他放著不能自理的母親離去無異于謀殺。
“娘,孩兒可以不考科舉,但兒自幼喪父若是再沒有了娘,這天下之大何處是孩兒居所?”
母子兩抱在一起哭成淚人時,門被人一腳踢開,一個肥頭大耳暴發富手上戴著金鐲,手里把玩著核桃。
走進屋皺了鄒眉道:“楊貢生你的房租可該交了,老爺我手頭也不寬裕,一直拖著可不是個事啊。”
楊士奇拿出懷里的租賃文書反駁道:“這是南京城最便宜的地界,當初說好的三個月二兩銀子。晚生攏共住了不到兩月,胡員外為何出爾反爾?”
胡員外一招手兩名膀大腰圓的護院走了進來立馬威脅道:“二兩是年初的價格,現在南京城一間房地契房契要兩百兩。老夫收你二兩一個月已經是仁至義盡,你是讀書人最好識相莫讓老夫動粗。”
手無縛雞之力的楊士奇無奈只好收拾包裹,牽著病弱的母親一步步走出了這破巷子。
走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舉目無親的他不知投奔何人,他雖然是貢生可一個月碌米少的可憐,壓根無法養活他們娘倆。
既洪武十七年鄉試不第,他好不容易熬出頭有望今年秋闈金榜題名。
可這希望在南京城米貴房漲的現實面前顯得泡沫易碎,他不僅在心里嘆息:難道我楊士奇一身才學就要如此潦草收場了嗎?
正在他手足無措之時,他的同窗好友富家公子楊溥從遠處打馬而來,氣喘吁吁道:“士奇兄你可是讓小弟一頓好找啊?”
見楊士奇提著包裹牽著身邊老母不由疑惑道:
“秋闈在近,士奇兄不在京中備考可是要去往何處?”
他不愿提及囊中羞澀只好思索再三道:“家中老母不服京城水土,為兄正要陪她回吉安家中休養方便照顧。”
楊溥擔憂道:“若是士奇兄有難處一定告知小弟,小弟一身才學僅佩服過兄臺一人。”
“為兄回鄉是為了盡孝,而非銅臭所累。”
楊士奇擺了擺手,君子之交淡如水,從小母親就教育他不能平白受人恩惠。
“士奇兄,小弟來找你是受一位公公所托。”
來到客棧一位身穿黑衣的太監等在房間內,楊士奇被生活磨礪,全然沒有讀書的傲氣一見面作揖道:“晚生見過公公。”
馬三寶聞言回禮道:“見過楊先生,雜家受太孫殿下教令請先生教導吳王、江都公主和宜倫公主讀書。”
等馬三寶幫楊士奇安置好母親,腰間掛著新發腰牌來到奉先殿時,偏殿的書房內傳出一男子中氣十足的咆哮。
“爾等蠢笨如豬,就是長安街上驢教上十遍也能倒背如流。”
“我解縉堂堂天下第一大才子,怎么會有你們這三個朽木不可雕的學生。”
楊士奇推開門見講堂之人比他還年輕一身翰林院官員打扮,立刻拱手作揖道:“后進末學楊寓見過翰林前輩。”
“你就是楊士奇?可有功名?”
楊士奇見他用鼻孔朝著自己,連忙恭敬道:“晚輩忝為國子監生。”
解縉解牛逼冷哼一聲放下手里的戒尺,頭也不回道:“這幾個榆木腦袋配你這舉人都考不上的秀才剛剛好。”
說完拂袖而去,楊士奇見他這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做派不由的捏緊了拳頭,如果不是初來乍到估計會上去給他兩拳。
想到剛剛住進寬敞大院子的母親和自己未來前途,楊士奇沉下心來,看著眼前抱著腦袋的吳王和趴在桌上哇哇大哭的宜倫公主輕言細語道:“鄙人楊寓字士奇,是你們現在先生,若有不懂的問題隨時可以問我,我楊先生從不打人罵人。”
三個小家伙像好奇寶寶一樣看著他,經過仔細詢問后,楊士奇才知道為什么太孫會有解縉的情況下請他過來做先生。
解縉才學遠勝于他,可教導人的方法完全是門外漢。如果是一名飽讀經書的進士跟上進度綽綽有余,可這三位王爺公主完全是零基礎。
而楊士奇干的就是給幼童開蒙的行當,輔導起這三個半大不小的孩子游刃有余。
不一會吳王朱允熥就學會了他講的這堂課,連江都公主和宜倫公主都能聽懂大部分。
他朝在門后的馬三寶招了招手,溫聲道:“公公有向學之心,以后大可入內旁聽。”
馬三寶一臉慚愧道:“驚擾了楊先生,殿下命解先生設內書房教授我等小太監,解先生這樣的文曲星不愿屈就,咱家這樣的閹宦之人驚擾到楊先生了。”
楊士奇搖頭笑道:“圣人之道在于有教無類,不就是多講兩堂課的事嗎?正好是在下的本職工作。”
不得不說兩個人的性格也決定了各自在歷史上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