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 黑神話西游:從渡劫雷云開始
- 清大神經
- 4569字
- 2024-09-23 22:02:16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熱鬧的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在集市的一角,有個鄉下人推著滿滿一車黃澄澄的梨子,那梨子個大飽滿,色澤誘人,散發著陣陣果香。
鄉下人站在車旁,扯著嗓子大聲叫賣:“新鮮的梨子喲!又大又甜,快來買呀!”他的梨子確實品質上乘,但價錢卻定得很貴。路過的行人有的被梨子吸引,上前詢問價格后,便搖搖頭走開了。
這時,一個身著破舊道袍的道士緩緩走來。道士面容清瘦,眼神卻透著一股深邃的光芒。他走到鄉下人面前,雙手合十,禮貌地說道:“施主,貧道云游至此,腹中饑餓,可否施舍一個梨子?”鄉下人瞥了道士一眼,不耐煩地揮揮手說:“走開走開!我的梨子這么好,哪能隨便施舍給你。”道士并不生氣,依然微笑著請求,但鄉下人卻大聲辱罵起來:“你這臭道士,別在這里礙眼,我這梨子是要賣錢的,不是給你白吃的。”
道士無奈地搖搖頭,正準備離開。這時,旁邊一個店鋪的伙計看到這一幕,心中不忍,便掏出幾文錢,買了一個梨子遞給道士。道士接過梨子,感激地看了伙計一眼,然后坐在一旁的臺階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吃完梨子,道士并沒有離開。他看著手中的梨核,若有所思。突然,他站起身來,走到一塊空地上,用手中的拂塵在地上輕輕一掃,地上便出現了一個小坑。道士小心翼翼地把梨核放入坑中,然后用土埋好。接著,他閉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詞,雙手不停地比劃著奇怪的手勢。
周圍的人都好奇地圍了過來,想看道士在做什么。只見道士念完咒語后,對著埋梨核的地方輕輕吹了一口氣。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土里竟然冒出了一棵嫩綠的小芽。小芽以驚人的速度生長著,不一會兒就長成了一棵小樹。小樹繼續生長,枝干變得粗壯,葉子也越來越茂密。很快,樹上開滿了潔白的花朵,花朵飄落之后,便結出了一個個又大又香的梨子。
眾人都驚呆了,紛紛發出驚嘆聲。道士笑著對大家說:“來,大家一起嘗嘗這梨子。”說著,他伸手摘下梨子,分給圍觀的人。人們品嘗著梨子,都贊不絕口,說這梨子比鄉下人賣的還要甜。
而此時,那個鄉下人也在人群中,他看著道士施展的神奇法術,驚得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梨核竟然能長出這么多美味的梨子。
道士分完梨子后,突然臉色一沉,對著鄉下人說道:“施主,你為人吝嗇,不肯施舍一個梨子,如今可看到了因果報應?”說完,道士舉起手中的拂塵,對著梨樹用力一揮。梨樹瞬間晃動起來,接著連根拔起,道士扛著梨樹,大步流星地離開了集市。
鄉下人這才回過神來,他急忙跑回自己的梨車旁。然而,眼前的一幕讓他欲哭無淚。車上的梨子竟然一個都不見了,車把也被砍斷了。他這才明白,道士砍走的梨樹就是他的車把。
鄉下人懊悔不已,他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那以后,他不再吝嗇,學會了與他人分享。而道士種梨的神奇故事,也在集市上傳開,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在明朝宣德年間,皇帝對斗蟋蟀這一玩樂之事極為癡迷,以至于每年都要向民間征收品質優良的促織。這一命令層層下達,到了地方官府,便將上交促織作為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攤派給了百姓。
在陜西華陰縣,有一個名叫成名的書生。他為人正直,一心只讀圣賢書,渴望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這一年,官府的命令傳到了華陰縣,成名不幸被選中成為了負責征收促織的里正。這對于手無縛雞之力的成名來說,簡直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起初,成名四處奔波,想盡辦法尋找優質的促織。他每天早出晚歸,穿梭于山林田野之間,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促織的地方。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始終沒有找到讓自己滿意的促織。眼看著上交促織的期限越來越近,成名心急如焚,整個人都憔悴了許多。
有一天,成名又像往常一樣外出尋找促織。他來到了一座偏僻的山上,這里樹木茂密,草叢幽深,是促織喜歡棲息的地方。成名小心翼翼地在草叢中尋找著,突然,他聽到了一陣清脆的叫聲。這叫聲響亮而有力,讓成名心中一陣狂喜。他順著聲音的方向慢慢靠近,終于在一塊石頭下發現了一只體型健壯、顏色鮮艷的促織。
成名小心翼翼地將促織捧在手中,仔細地觀察著。這只促織長得十分奇特,它的頭部碩大,眼睛炯炯有神,翅膀堅硬有力,一看就是一只不可多得的好促織。成名如獲至寶,滿心歡喜地將促織帶回家中,用一個精致的籠子將它裝了起來。
回到家后,成名的妻子和兒子也都圍了過來,他們都對這只促織贊不絕口。妻子笑著說:“這下好了,我們終于可以交差了。”兒子則好奇地趴在籠子旁邊,目不轉睛地看著促織,眼中充滿了好奇。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成名一家沉浸在喜悅之中時,一場意外發生了。那天,成名的兒子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將籠子打開,想要把促織拿出來玩耍。可是,促織一下子就從他的手中跳了出去,兒子驚慌失措,連忙去追。促織在房間里四處逃竄,最后竟然跳進了一個縫隙里,不見了蹤影。
成名的兒子害怕父親責怪他,嚇得不知所措。他在房間里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促織的蹤跡。最后,他心灰意冷,覺得自己闖下了大禍,便偷偷地跑到了院子里的一口井邊,跳了下去。
成名和妻子發現兒子不見了,四處尋找。當他們在井邊發現兒子的鞋子時,心中頓時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們連忙派人下井去打撈,最終找到了兒子的尸體。成名悲痛欲絕,他抱著兒子的尸體,放聲大哭。妻子也在一旁泣不成聲,整個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就在成名一家沉浸在痛苦之中時,奇跡發生了。那天晚上,成名在睡夢中突然聽到了一陣熟悉的促織叫聲。他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發現那只失蹤的促織竟然出現在了他的床頭。成名欣喜若狂,他連忙將促織捧在手中,仔細地觀察著。這只促織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健壯,更加精神了。
成名知道,這是上天對他的眷顧。他決定好好地照顧這只促織,讓它在斗蟋蟀的比賽中為自己贏得榮譽。于是,成名開始精心地喂養這只促織,每天都給它準備新鮮的食物和干凈的水。促織也很爭氣,在成名的悉心照料下,它的身體越來越強壯,戰斗力也越來越強。
終于,到了上交促織的日子。成名帶著他的促織來到了官府。在斗蟋蟀的比賽中,成名的促織表現出色,它一路過關斬將,擊敗了所有的對手。官府的官員們都對這只促織贊不絕口,紛紛向成名表示祝賀。
成名的促織被送到了皇宮,皇帝看到這只促織后,也非常高興。他對成名的促織大加贊賞,并賞賜了成名許多金銀財寶和官職。成名一下子從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變成了一個富有的官員,他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成名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兒子。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兒子用生命換來的。他在心中默默地祈禱,希望兒子的靈魂能夠得到安息。從此以后,成名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他的心中始終充滿了對兒子的思念和愧疚。
在古老而寧靜的陽信縣,有一位善良質樸的老翁。老翁和他的兒子共同經營著一個路邊小店,為過往的行人提供歇腳之處和簡單的食宿。小店雖然不大,但卻收拾得干凈整潔,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一天傍晚,夕陽的余暉灑在大地上,給整個世界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這時,四個車夫趕著馬車來到了小店前。他們滿臉疲憊,顯然是經過了長途跋涉。老翁熱情地迎上前去,然而,當他查看店內的房間時,卻發現已經住滿了客人。老翁面露難色,但又不忍心讓這四位車夫在外面過夜。
思索片刻后,老翁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對四位車夫說:“我兒媳剛剛去世,停尸在一間小屋里。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可以在那里將就一晚。”四位車夫猶豫了一下,但想到實在沒有其他地方可去,便答應了老翁的提議。
他們跟著老翁來到了那間停放兒媳尸體的小屋。屋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哀傷氣息,中間擺放著一口棺材,上面蓋著白色的布幔。四位車夫雖然心中有些不安,但實在太累了,便各自找了個角落,躺下準備睡覺。
其中一個車夫名叫李三,他生性比較敏感,躺在那里翻來覆去睡不著。不知過了多久,其他人都已進入了夢鄉,李三卻還是沒有一絲睡意。突然,他聽到了一陣輕微的聲響,仿佛有人在輕輕地呼吸。李三心中一驚,他緊張地睜開眼睛,借著微弱的月光,他看到那口棺材的蓋子慢慢地動了起來。
李三嚇得差點叫出聲來,他趕緊用被子蒙住頭,身體不停地顫抖。但他又擔心其他三人的安危,便悄悄地伸出腳去蹬他們,卻發現他們一動不動,仿佛睡得很沉。李三更加害怕了,他想穿衣服逃跑,可就在這時,那具女尸竟然從棺材里站了起來,緩緩地向他走來。女尸的臉色蒼白,眼睛空洞無神,嘴里呼出陣陣寒氣。
李三嚇得魂飛魄散,他從床上跳起來,轉身就向門外跑去。女尸也緊跟在他身后,一步一步地追著他。李三拼命地跑著,他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只覺得自己的心臟都要跳出嗓子眼了。最后,他跑到了東郊一座寺廟前。寺廟的大門緊閉著,但李三顧不了那么多,他用力地拍打著門,大聲呼救。
然而,寺廟里的和尚們都已經睡熟了,沒有人聽到他的呼救聲。女尸也追到了寺廟前,她伸出雙手,想要抓住李三。李三連忙躲到一棵大樹后面,女尸隔著樹捉他,那冰冷的手指在樹干上劃過,發出刺耳的聲音。李三嚇得閉上眼睛,心中默默祈禱著有人能來救他。
就在這時,寺廟里的一位老道士被外面的動靜驚醒了。他打開門,看到了暈倒在地上的李三和那具女尸。老道士一眼就看出了女尸的異常,他連忙拿出一道符咒,貼在女尸的額頭上。女尸瞬間停止了動作,靜靜地站在那里。
老道士把李三扶進寺廟,給他喝了一些熱水,讓他慢慢恢復了平靜。李三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老道士,老道士聽后,微微皺起了眉頭。他決定和李三一起去通知老翁。
當他們來到小店時,老翁和他的兒子還在為女尸的失蹤而焦急不安。看到老道士和李三帶著女尸回來,他們既驚訝又感激。老道士告訴老翁,女尸是因為某種原因而暫時復活了,但現在已經被他制服。老翁連忙把女尸抬回原來的小屋,重新安置好。
經過這件事情,老翁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他決定以后更加用心地經營小店,為過往的行人提供更好的服務,也希望能為自己和家人積累更多的福報。而李三也從這次可怕的經歷中吸取了教訓,他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從此更加珍惜每一天。
老翁的兒子得知此事后,心中滿是震驚與不安。
他先是急匆匆地跑到停放女尸的小屋,看著重新被安置好的女尸,一種復雜的情緒涌上心頭。他想起那夜的驚險,對那四位車夫充滿了愧疚,畢竟是父親讓他們住在了這里才引發了這一系列的事情。
他立刻去尋找那四位車夫,尤其是找到李三,誠懇地向他們道歉,承諾會給予一定的補償,以彌補他們所遭受的驚嚇。同時,他也為自己和父親的疏忽感到懊悔,決定以后更加謹慎地對待小店的經營和安排客人住宿的問題。
老翁的兒子開始四處打聽有沒有能徹底解決這種詭異事件再次發生的辦法。他拜訪了附近的一些長者和有經驗的人,希望能從他們那里得到建議。有人告訴他可以去請一些高僧或者道士來為小店做一場法事,以驅散可能存在的邪氣。于是,他不辭辛勞地四處尋找合適的高僧和道士,花費了不少錢財,終于請來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
高僧來到小店后,仔細地查看了周圍的環境,然后在小店里進行了一場莊重的法事。老翁的兒子全程虔誠地跟隨,心中默默祈禱著不要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法事結束后,老翁的兒子對小店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整頓。他把那間停放女尸的小屋重新布置,增添了一些辟邪的物品,如桃木劍、符咒等。他還加強了小店的安全措施,確保客人在住宿時能夠安心。
在之后的日子里,老翁的兒子更加用心地照顧父親,也更加努力地經營小店。他時常提醒自己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彌補這次的過錯,為過往的行人提供一個真正安全、舒適的歇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