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萌芽!
- 重生北齊
- 只想寫寫書
- 3083字
- 2023-12-09 03:37:11
陸卓見此,心中暗暗對顏真卿說了聲不好意思,但同時也是有些竊喜。
不過,表面上,陸卓還是裝著一副愧不敢當的樣子,連聲推辭。
斛律光卻是越看陸卓越喜歡,他還特意問了問陸義,確認陸卓明年二月才滿四歲之后,更是喜歡。
他還要前往并州各地查看秋收情況,也沒久留,倒是讓隨從取了十兩金子,贈予陸卓,并鼓勵他繼續努力,好好讀書,多創作一些詩句出來。
離走前,又考問了陸卓一些兵書上的問題,陸卓不假思索,對答如流。
斛律光伸手撫摸他的腦袋,笑著說道:“兵書上說的道理都是死道理,關鍵是要學會靈活運用?!?
說完,他便帶著隨從與眾人辭別,往其他地方巡視。陸義帶著陸卓送出三里地才返回文會這里。
隨后,向陸卓求字的人不少,陸卓也不推辭,有求必應,一一滿足。
這些文人、名士,有斛律光贈予陸卓十兩金子的珠玉在前,倒也不好失禮,每人多多少少都贈予陸卓三兩、五兩銀子。
等文會散后,陸卓一上午,竟然凈入十兩金子,二百多兩銀子。
這時期,由于北齊的貨幣混亂,不但發行有多個版本的五銖錢,魏孝文帝在位時開始,還允許民間私鑄錢幣。各種劣質的五銖錢比比皆是。因而,民間交易,多用絹布、銀兩結算。
因而,這十兩金子和兩百多兩銀子的價值倒也不小。
呂剛最煩文人天天舞文弄墨,今天一文會,明天一詩會的。因此,今日在小呂莊家門口的文會,他也是懶得理會。
不過,當文會散后,聽到自家小外孫小半個上午便凈得十兩金子,二百多兩銀子,呂剛立即笑得見牙不見眼,對陸卓好一通夸獎!
尤其是聽說陸卓還創了陸體字,又創作了兩首好詩,更是開心。他立即便讓人把廚娘找來,讓其晚飯多燉些肉犒勞犒勞陸卓。
第二天上午,陸卓一家剛剛吃過早飯,兩名昨日見過的斛律光的隨從便送來了一個一尺大小的紅綢包袱。
兩名斛律光的隨從告訴陸卓,這是斛律丞相專門交待過,一定要接手交給他的。
陸卓連忙雙手捧了過來,并對兩人連聲道謝。
陸義倒是機靈,立即便取了二兩銀子,塞到其中一人手中,借口說是請他們兩人吃酒的酒錢,讓他們回晉陽城后再買些酒吃。
一番推讓之后,兩位斛律光的隨從還是順水推舟的收下了二兩銀錢,歡歡喜喜的回去復命。
陸卓一看,發覺自己今世的父親還不是迂腐到不知變通之人,相反,有時還相當世故。
陸卓回到父親書房之后,打開紅綢包袱一看,先是看到同樣是裝訂成冊的《孫子兵法》等六本兵書,但又比自己的手抄本厚了許多。
他翻開《孫子兵法》一看,只見這本兵書同樣是手抄本,但每一句話,卻都多了斛律光的注解。再翻看其他兵書,全是如此。
還有一本厚厚的書籍被放在最底下,封面沒寫任何字。陸卓翻開一看,里面竟然是斛律光親筆書寫的。有斛律光從軍以后的領兵心得;還有每次作戰對敵時的排兵布陣;更是有他每次與敵對戰之后的得失總結;以及大軍行軍時的各種注意事項和如何選擇最好的安營扎寨的地點、地勢等等。
這本書,完全是斛律光一生打仗實戰經驗的總結。不知為何,斛律光沒有傳給自家子孫后代,卻全部傳給了陸卓。
不過想不通,陸卓便暫時不再去揣摩。他卻不急于先看斛律光自己寫的那本,而是打算先將他注解過的六本兵書一一細看一遍再說。
隨后的一段日子,陸卓除了練武,便是一直在研習斛律光所贈之書。
與此同時,陸卓的天才之名,先是傳遍了晉陽,繼而遍傳并州、北齊。而他所作的兩首《憫農》也迅速傳遍了晉陽、并州、北齊乃至天下。
很快,南北朝之人,人盡皆知北齊出了一個三歲多的神童。據說,連那荒淫昏庸的北齊后主高緯也都知道陸卓的天才之名,聽過陸卓的二首詩,并贊賞過他。
轉眼間,中秋節便到了,不過,這時期,北齊朝廷并無中秋節一說。
北朝如今的北周、北齊的皇族全是鮮卑族的,雖然魏孝文帝時期便不斷讓鮮卑族漢化,推行漢文化,促進鮮卑族與漢族融合,但好些習俗仍舊未變。
但北方民間的不少漢族百姓倒也重視這個節日,通常會在當天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在家里聚餐、賞月。
陸卓一家都是漢人,倒是連續幾年在中秋這一天,晚上都會弄頓豐盛的晚餐,隨后一起在院子里聊聊天,賞賞月。
今年也不例外,呂剛早早便準備好雞、鴨、魚、豬肉和各種蔬菜,廚娘從中午便開始忙碌了起來。
雖然看到這么多菜,不過陸卓卻吃得很不習慣,這時期的民間烹飪主要是蒸或者直接用水煮熟為主,當然還有烤肉等等。而煎、炒等這些烹飪方法得到宋朝之后才開始在民間普及。
前世陸卓吃慣了炒菜,哪里吃得慣這種清淡的烹飪方法做出來的菜肴?更何況此時期還沒有辣椒。而他前世口味又重,且好香口的食物。
之前陸卓還沒有在外人面前表現出天才的一面,而他又一直以后世藏拙的思維活在當下,言行舉止便一直畏手畏腳。
如今他神童之名已傳遍天下,思索一番之后,陸卓便準備開始做些改變。第一件事,那當然便是先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于是,轉天,他便懇求呂剛帶他進晉陽城逛逛,準備在打鐵鋪里打造幾把鍋鏟。
呂剛也沒多問,以為自家寶貝小外孫想進晉陽城見見世面,同時,他也剛好想讓陸卓開始接觸外界,便一口應了下來?;匚萑×诵┿y兩,套了馬車,讓陸卓鉆進車廂里,便直奔晉陽城而去。
陸卓自出生以來,首次離開小呂莊,對這時期的晉陽是什么樣子的相當好奇。他想看看與后世的太原有什么大的區別。因此,一出小呂莊,便掀開了馬車側邊的簾布。
隨后,一直到入了晉陽城,這一路走來,直接讓他差點毀了自己的三觀。在小呂莊,陸卓認為呂剛對部曲還算可以,如今出了小呂莊,一路所見所聞,在小呂莊生活的那些部曲簡直是生活在世外桃源,生活在天堂!
陸卓見到沿途的鮮卑族、漢族士族的莊主,簡直不拿這些底層的漢人部曲當人看,輕則打罵,重則割鼻削耳,甚至私自殺了扔在路邊。
僅僅是出來一趟,陸卓便見到了在馬路邊發生的兩次私刑,一次是鮮卑族的一位莊主讓護衛割了一個漢人部曲的鼻子,一次是鮮卑族的一位莊主將一個六十多歲老漢讓護衛將其殺了,扔在大路的草叢中。
相對而言,漢人莊主對部曲稍微溫和些,只對漢人部曲打罵,手段沒有那么狠辣。
僅僅一條進晉陽城的路,便讓陸卓看到這時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漢人部曲的悲慘命運。這些人,不僅衣不蔽體,還面黃肌瘦,身上還有不少被虐待的傷痕,不少漢人部曲是新傷舊傷都有,舊傷未愈又添新傷!
兩次私刑,陸卓都看在眼里,看得他義憤填膺。當他看到第一次私刑時,剛剛想開口求呂剛救下這個被割鼻子的漢人部曲,呂剛卻對他說道:“救一人容易,但外祖父能救下所有人么?北齊、北周的漢人部曲外祖父能救否?被擄掠到塞外的那些漢人奴隸外祖父能救否?南朝那些佃農外祖父能救否?”
說完,呂剛見到陸卓陷入沉思,回過頭之后,他輕輕的吁了一口氣,心中卻說道:“本不想這么早便讓你知道小呂莊外面的腌臜事,但既然你寫了《憫農》的二首詩,又刻苦研習兵法,勤練武藝,那便該當早點接觸外面的世界,從小便立下志向!我漢家天下支離破碎久矣,你既然是帝星轉世,那便得盡早擔起這負重擔才是!”
呂剛對自己小外孫身份貴不可言深信不疑。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哪個開國皇帝不給自己的出身貼貼金,找個好出處?自秦始皇稱皇以來,到如今南北朝,哪一個例外?
久而久之,天意、預兆、祥瑞、顯靈、顯圣之類的事,便已深入封建社會的人心。
如今陸卓出世之時,該有的預兆全有,該有的祥瑞不缺!又加之陸卓出生后表現出來的天資聰穎,更有前不久,便創出獨具一格的字體,作出傳誦天下的《憫農》兩首絕句。這一切,都更加讓呂剛篤信不疑,更加確認陸卓就是天命所歸之人。
直到又見到鮮卑族的莊主私刑,這回是私自殺了個老弱的老漢,陸卓才回過神來。
但沒等他開口說話,呂剛便又淡淡的說道:“你道這家莊主為何私自殺了這個老漢?蓋因這老漢已只會吃飯罷了!”
說完,呂剛便不再言語,祖孫兩人也不說話,默默的向晉陽城趕去。
從小呂莊走向晉陽城的這一條路,卻讓陸卓的心態悄然發生了變化,一些想法已開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