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水力繅絲廠和東聯孫權
- 相父諸葛亮:開局坦白現代留學
- 樹上七個喵
- 2050字
- 2024-01-01 22:30:37
蠶絲已然不足?
劉禪聽著楊儀所說,眉頭也是輕輕的皺起。
所謂蜀錦的織造,便是由蠶絲到錦布的過程。如果沒有足夠的蠶絲,有怎么能夠進行蜀錦的織造?
楊儀連忙進一步解釋道:
“陛下,我們依照著和蜀中豪族們的約定。
“將一部分小花樓木織機提供給他們,現在蜀中織錦的工場,已經超過了十家。
“大大小小的織錦機加起來,也已經有五百張。
“現在一天織造的蜀錦,就要超過過去一旬織造的總量。而每日對蠶絲的需求,也需要過去一旬需求的數量。
“現在,蜀中對絲線的需求已經非常大了。
“雖然我們已經安排,擴大蠶桑的養殖規模。
“但是相比過去,絲線的生產效率仍然沒有變化,只能使用之前留下的絲線,進行紡織。
“如果按照這樣的形式,繼續下去的話,可能再過幾個月。
“蜀中織布,就要去其他地方購買絲線了。”
劉禪聽著楊儀的詳細介紹,點了點頭。
從養蠶、繅絲到織錦,是一條標準的產業鏈。
一條產業鏈,下游產業的產能當然要受到上游產業產能的制約。
劉禪聽完楊儀所說,沒有著急。蜀錦紡織效率的提高,導致蠶絲數量的不足,劉禪早就已經有所預料。
這些時間,在空閑的時候,劉禪也是已經在紙上完成了“水力繅絲廠”建設的大致規劃。
劉禪笑了笑:
“能夠提前發現蠶絲的短缺,便是好事情。”
楊儀聽到劉禪夸獎他及時發現蠶絲的短缺,而非因此責怪他,暗中松了一口氣。
劉禪夸獎完楊儀的表現,轉頭看向一旁的馬謖:
“幼常,近日紡織工場和小花樓木織機的制作,還需要你每日親臨嗎?”
馬謖聽著劉禪問詢,連忙起身回答:
“自上次經筵之后,臣按照陛下所說,逐漸將紡織工場和小花樓木織機的制作,交給手下負責。”
“好。”劉禪點了點頭,“一會兒你留下來,朕傳授給你一份‘水力繅絲廠’建設的方案,你務必要認真研讀。”
繅絲廠?
這三個字,從劉禪口中說出之后。諸葛亮、馬謖和楊儀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繅絲,顧名思義,便是制作蠶絲的工藝。
“工場”和“工廠”音節相似,三人大致明白,可前面加的“水力”又是什么意思?
諸葛亮、馬謖和楊儀三人雖然都沒有具體地理解劉禪所說的“水力繅絲廠”,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
但都不難猜測,所謂的“水力繅絲廠”,正是應對方才楊儀所說,蜀中蠶絲短缺問題的方法,而且應該和之前的錦江織造工場類似。
想到錦江織造工場恐怖的生產能力,諸葛亮、馬謖和楊儀三人不由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前腳楊儀剛剛說出蜀中的蠶絲短缺,后腳皇帝劉禪便立刻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這大概不是臨時起意,而是皇帝陛下早就已經想到的了!
丞相諸葛亮曾經聽劉禪坦白,知道劉禪曾經從未來留學之事,心中大概明白,這也許是從未來學到的一些技藝。
馬謖和楊儀卻絲毫不知道劉禪究竟是怎么能夠想到這些的,看向劉禪的目光,多了一份類似看向丞相諸葛亮一樣的敬畏神情。
劉禪在問過楊儀和馬謖之后,轉頭看向相父諸葛亮:
“相父,近日軍國大事,有什么需要特別注意的嗎?”
丞相諸葛亮聽到劉禪問到軍國大事,連忙回答:
“自上次擊退曹賊之后,魏延將軍和將士們把守漢中,沒有出現什么疏漏。
“李嚴將軍鎮守永安,防備江東入侵,沒有出現任何疏漏。”
劉禪聽著諸葛亮所說,邊境無事,心中安定:
“臨近寒冬,還請丞相代朕給三軍將士,撥發錦布,以作軍資。
“幼常,此事你也需配合。”
諸葛亮聽聞陛下賞賜軍隊,連忙代軍中將士,謝過皇帝的恩賞。
“如今北方和東方的戰爭都比較平靜,今年秋收的糧食,又格外充足,蜀錦充滿了倉庫。
“臣請求陛下與江東交好,穩定東側的局勢。
“等到明年五月,臣期望帶領著一支軍隊,渡過盧水,深入不毛之地,為陛下安定南方的蠻族!”
結交東吳,平定南蠻。
這兩件事情看上去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但劉禪知道,如果不和東吳交好,平定南蠻的難度極大。
南蠻之地,與吳交趾相鄰。
在今年上半年時候,益州郡(位于今云南)的漢族豪強雍闿,趁蜀國在夷陵新敗、劉備病逝的混亂時機。
策動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一起叛亂。
在益州郡,殺死了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張裔抓起來送往江東;在越嶲郡,殺死了郡將焦璜;牂柯郡則殺掉從事常頎。一起反對炎漢政權,向吳國請求歸附。
孫權任命雍闿為永昌太守,并以劉闡為益州刺史,處于交州、益州之間。
因此,如果能夠交好孫權,對南征蠻夷,能夠帶來許多便利。
在歷史上,諸葛亮在南蠻叛亂初期,認為朝廷初遭大喪,還不適合對南方用兵。
等到和吳王孫權交好,國內政局已經穩定,才在兩年之后,出兵進行了征討,平定了南蠻入侵的災禍。
如今,國內的政局已經穩定,相父已經開始謀劃,明年五月渡過盧水,平定南蠻。
劉禪聽到諸葛亮的規劃,心中有些振奮。
看來從未來留學歸來之后,劉禪與蜀中朝廷的臣子們,小半年來達到的成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和歷史上兩三年完成的成就相差不多了。
劉禪看向丞相諸葛亮:
“便如相父所言,交好江東孫權。
“我們需要如何做呢?”
諸葛亮手捻長須:
“老臣以為,出使江東。
“需要一個能言善辯的人才。”
劉禪深以為然,點了點頭,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與孫權結盟,就是派出了諸葛亮作為使者,如今諸葛亮擔任大任,自然是無法出使了。
劉禪看向諸葛亮,問到:
“相父,那您推薦什么人才出使江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