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22)
-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編
- 8字
- 2023-11-27 18:13:17
第二部分 重點工作
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同時是《國務院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發布65周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20周年。教育部、國家語委進一步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在圓滿完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和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的基礎上,接續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著力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確保推廣普及精準有效,取得重要進展。
一 編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
12月23日,教育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語委聯合印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一)《實施方案》的研制背景和過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提升普及程度和質量,實現到2025年全國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5%的目標,教育部、國家語委提出“十四五”時期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2021年初,教育部、國家語委聯合國家鄉村振興局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摸清底數基礎上,著手研制實施方案,多次召開專題座談會,赴相關省(自治區)開展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修改完善形成《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分為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工作保障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明確“十四五”時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提出2025年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標。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通過“三大行動”,分類明確目標任務、實施路徑和政策舉措。一是聚焦民族地區實施推普攻堅行動,重點是解決學前兒童、教師、青壯年勞動力、基層干部等四類重點人群的短板弱項問題;二是聚焦農村地區實施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提出推普在助力鄉村教育振興、文化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等五個方面的任務和要求;三是聚焦普通話普及率已達到85%的省份和基礎較好的城市地區,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普及行動,以更全面更充分普及為目標,統籌部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社會領域用語用字規范化、語言文字科技賦能、語言文字服務能力等四個方面提升任務。
第三部分工作保障,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推進法制建設、強化評估監測四個方面提出保障要求。
(三)《實施方案》的特點
《實施方案》主要有五方面特點。一是體現操作性。《實施方案》的定位,是貫徹落實全國語言文字會議精神、落實國辦《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實施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具體行動,因此文件中提出了“三大行動”,既是任務也是路徑。二是體現銜接性。與既有工作基礎銜接,接續“十三五”時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和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吸收典型經驗和有實效的做法,并體現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普及的新認識,成為升級版。三是體現系統性。既突出重點又統籌全域。靶向聚焦基礎薄弱的民族地區、農村地區,加大攻堅力度,著力提高普通話普及率,解決不平衡問題;針對基礎較好的地區,積極探索高質量普及,逐步解決不充分問題。四是體現時代性。針對信息化時代語言文字面臨的新形勢,提出營造網絡語言健康環境、提升語言科技賦能水平、提高語言服務國家和社會能力等更有時代特征的要求。五是體現服務性。服務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融入“五育”,嵌入教育各階段特別是學前、義務教育階段;服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鄉村振興的支撐作用,提高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能力。
(四)《實施方案》重點任務的亮點和創新點
在開展民族地區推普攻堅行動上,以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精準聚焦推普重點難點人群,集中力量、加大力度,確保重點地區普通話普及率有大幅提高。為推進學前兒童學會普通話,實施“童語同音”計劃;為提升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能力,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范培訓計劃;為加大青壯年勞動力普通話培訓力度,持續推進“職業技能+普通話”教育培訓;為增強基層干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強調基層干部要帶頭學、說普通話,并為其提供必要的培訓學習。
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上,繼續鞏固推普脫貧攻堅成果,做好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結合工作實際,瞄準鄉村五個方面振興目標,在原有推普脫貧攻堅良好工作基礎上,強化典型經驗做法,充分發揮語言文化振興鄉村、浸潤鄉村的作用。一是強調在鄉村中小學推廣開設語言文化類“第二課堂”,選樹一批鄉村書香校園,助力把鄉村中小學校打造為鄉村文化中心。二是強調繁榮鄉村文化,實施經典潤鄉土計劃,打造一批語言文化特色鄉村和品牌項目。三是發揮語言文化的獨特作用,為提升鄉村產業、產品附加值以及鄉村招商引資、品牌打造、產銷對接等提供助力。四是強調培育鄉村語言文化宣傳骨干,并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五是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在考察考核農村基層干部時,注重了解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在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質量上,一是部署開展教師普通話水平和使用情況動態監測,將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內容,發布《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是實施高校語言文字工作提升計劃,支持高校加強語言文字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科學研究等。三是強調加強網絡語言監管與引導,建設健康文明的網絡語言環境。四是引領地方、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通過加強語言智能技術研究、信息化資源及平臺建設等,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效能。五是提出建設300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布局隊伍建設。六是加強面向特殊人群、國家重大活動等的高質量語言服務保障。
(五)《實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為推動《實施方案》落實,指導各地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領導方面,推動地方各級政府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納入議事日程,納入政府相關工作績效管理目標和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體系。教育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語委牽頭抓總,國家語委各有關委員單位各負其責,省級教育(語言文字工作)部門、鄉村振興部門加強本地區工作督促指導。二是宣傳引導方面,堅持集中式與常態化宣傳并舉,用好全國推普周活動等平臺,制作推普宣傳產品,加強語言文化品牌項目、優秀案例、特色鄉村宣傳展示,提升宣傳時度效,營造良好推普氛圍。三是法制保障方面,積極推動修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指導地方依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修訂完善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將語言文字規范化要求納入相關法律法規,落實新修訂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51號)。四是評估監測方面,將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教育、鄉村振興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重點開展黨政機關、互聯網等新媒體、“窗口”行業等領域用語用字規范化監測。
二 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
教育部、國家語委進一步發揮學校作為語言文字工作基礎陣地作用,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教育教學基本用語用字的法定要求,全面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質量。
(一)加強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
啟動實施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童語同音”計劃(以下簡稱“計劃”)。發文對“十四五”時期加強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的目標、思路、任務、要求等作出總體部署,計劃實施以來取得初步成效,民族地區幼兒園基本實現2021年秋季學期起全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保育教育活動的目標,為夯實學前兒童終身發展基礎、促進教育公平、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積極作用。
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中,將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納入其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等文件將其列為重點工作,開辟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新領域。
師資隊伍不斷加強。面向內蒙古、西藏、新疆等7個省(自治區)的農村幼兒園教師開展示范培訓,2021年完成8000名教師“線上+線下”雙輪培訓,90%以上受訓教師普通話水平顯著提升。除普通話、學前教育相關內容外,培訓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擺在突出位置,推動受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進一步增強“五個認同”、把愛黨愛國的“種子”種進學前兒童的心里。推動各地加強師資培訓,內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12個省(自治區)開展省級專項培訓。啟動實施“優師計劃”,6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為22個中西部省(自治區)培養學前教育公費師范生258人,黑龍江等省份為中西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定向師范生。
支持力度持續加強。計劃實施得到相關部門及教育系統的關注支持,從多方面獲得資金、項目、人員、平臺等保障。財政部在“過緊日子”總體形勢下,設立中央彩票公益金專項資金,支持開展幼兒園教師普通話專項培訓。國家鄉村振興局、教育部持續支持四川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工作。騰訊公司、科大訊飛公司免費提供普通話在線學習、模擬測試等技術服務。江蘇師范大學組織大學生聚焦農村地區學前兒童、幼兒園教師開展推普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創新開展“百園千師萬家”結對幫扶活動,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結對幫扶滿意度達99%。
典型經驗不斷涌現。各地積極行動,結合地方實際有針對性開展工作,涌現出一批有特色、成效突出的典型做法。江蘇、浙江等東部省份利用東西部對口支援機制,依托省域內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對幫扶地區開展師資培訓及資源建設工作。山東、湖南、陜西、寧夏等開展全省幼兒園教師普通話水平調查摸底、監測等工作。四川不斷總結提煉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經驗,將其擴大至全省范圍,納入省委、省政府相關行動方案。甘肅組織省內25個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與21個民族縣結對幫扶,開展幼兒園教師示范培訓。青海落實專項資金對全省學前教師開展培訓,為8個縣35所鄉鎮中心幼兒園配備電視機、多功能一體機等設備。
(二)全面推進三科統編教材
穩步推進三科統編教材工作。一是進一步提高語文教材選文中的語言規范程度,打磨各科教材中的編者語言;二是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統編教材中的經典詩文教育,同時在內容選擇上更豐富,選材跨度更廣;三是進一步強化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小學低年級教材中尤其強調對漢字筆畫、筆順和間架結構的學習;四是出版民族地區語文幼小銜接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聽說》(含一年級上下冊),著力解決民族學生起步階段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存在的突出困難,幫助民族學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的基本詞匯、常用語,形成用國家通用語言溝通交往的基本能力。
加快推動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目前,全國已有26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新課程新教材,同時在實施新高考的21個省份均實現了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持續加大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培訓力度。2021年面向已使用新教材的26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舉辦2期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國家級網絡示范培訓,共培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學科教研員、普通高中校長和教師27.5萬人。面向2021年進入新高考的中西部7省份組織開展“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巡講活動,部署其他省份結合實際開展相關培訓。加強國家級示范區示范校建設。通過遴選建設一批國家級示范區示范校,探索出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有效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做好課程教材實施,為全面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奠定良好基礎。
三 精準實施“一地一策”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
教育部對普通話普及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0.72%)的10省(自治區),即山西、內蒙古、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陜西、青海、新疆,進行“一地一策”工作指導,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
(一)加強部署和調研督導
8月20日,召開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一地一策”集中調研暨工作推進視頻會。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要求,根據“聚焦重點、全面普及、鞏固提高”的新時代推廣普通話工作方針,因地制宜、分類指導,10省(自治區)要按照“一地一策”時間表、路線圖,切實抓好推進落實工作,確保如期完成普及提升各項任務。會議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和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強化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旗幟鮮明鞏固和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主體地位;確定科學目標,實事求是推進工作;堅持精準施策,強化重點領域,區分城鄉,因地、因人施策;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好“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語委統籌、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帶隊赴內蒙古,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帶隊赴西藏、湖北等地調研指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
(二)指導推動各地落實“一地一策”
聚焦短板,堅持問題導向、分類研究,指導10省(自治區)研制“一地一策”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工作方案,確保推廣工作精準有效。10省(自治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要求,總結分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中的經驗成效、存在困難與問題,明確“十四五”時期總體目標、年度目標、重點工作舉措和相關保障措施。
四 舉辦第24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9月12日至18日是第24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教育部等推普周領導小組九部門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組織開展以“普通話誦百年偉業,規范字寫時代新篇”為主題的推普宣傳活動,為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
(一)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營造慶祝建黨百年良好氛圍
9月14日,推普周領導小組九部門會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鄂爾多斯市舉辦第24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式。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全國推普周領導小組組長懷進鵬,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出席開幕式并講話。9月17日,推普周領導小組九部門會同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舉辦第24屆全國推普周重點活動。
推普周領導小組辦公室制作推普海報、公益廣告和宣傳片,圍繞“普通話誦百年偉業,規范字寫時代新篇”“推普助力鄉村振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述內蒙古、海南、四川、新疆等地群眾與普通話的故事,展現普通話在幫助個人成長、助力鄉村振興、傳承革命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各地圍繞推普周主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永遠跟黨走”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等,廣泛、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宣傳活動。陜西組織各市、各高校開展“建黨100周年”“新時代、新征程”等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以及“助力十四運、為西安添彩”“書韻長安·喜迎全運”等誦寫講活動;天津選派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為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1376名一線教師開展送培服務;湖北要求所有省直機關組織開展推普周活動,開展社區(鄉村)、校園、崗位“三大推普行動”;四川明確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務人員在公務場合必須使用普通話,并召開機關公務用語調查情況新聞通氣會,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1.9億人次;貴州舉辦“‘同語同心 鄉村振興’我為貴州鄉村代言”優秀短視頻征集展示,征集短視頻上萬條,播放量7.3億次;新疆組織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國旗下的宣講、紅色經典詩詞誦讀快閃、親子線上“家園中國”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等。
(二)創新宣傳形式,增強宣傳效果
發揮122家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作用,開展系列融媒體宣傳活動。中國傳媒大學基地發起“普通話誦百年偉業”等話題閱讀量超過365萬人次。43家基地合誦李大釗《青春》,播放量152萬次。
開展語言文化品牌活動優秀案例征集。深入挖掘各地、相關行業系統和高校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以案例示范建設,以傳播展示成果,進一步宣傳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成效。
推普周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政府網等主流媒體積極宣傳報道推普周情況,相關新聞、話題、視頻全網閱讀播放量超過14億次。
(三)部門協同聯動,凝聚推普合力
新一屆國家語委委員單位協同發力,推動重點領域推普工作。推普周領導小組九部門分別列出主題宣傳活動清單,開展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教育部協同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廣電總局在有關中央、地方媒體播放公益宣傳片,刊載海報、系列專家理論文章,在“學習強國”平臺開展推普專項答題等活動。作為新增加的推普周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國家民委對機關公務人員開展普通話和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組織委屬高校開展推普宣傳活動,重點宣傳報道民族地區活動情況。交通運輸部要求各地組織道路水路客運站及城市公共交通經營者,在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人員密集的客運、鐵路、民航等交通樞紐播放公益宣傳片、展示海報;協調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公司、中國民用航空局等開展集中宣傳。文化和旅游部指導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做好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工作,開展推普宣傳和語言文字類圖書閱讀推廣活動等。
五 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力度
2021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大力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范培訓,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提供重要保障。
(一)教育部大力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范培訓
組織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范培訓計劃(以下簡稱“語培計劃”),聚焦地方及行業系統語言文字工作者、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青壯年勞動力等群體,開展4大類18項示范培訓,全年累計培訓超過3萬人次。
面向省市級語委辦和高校語委辦干部、中小學骨干校長、幼兒園骨干園長、西藏語言文字工作者等開展培訓,提升上述人群語言文字政策水平和語言文字工作能力。首次面向來自公安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國家語委委員單位的行業系統干部開展培訓,獲得行業主管部門支持和好評。
面向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尤其是民族地區、農村地區教師開展示范培訓,提升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教學水平。其中,組織58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面向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普通話水平較薄弱的中小學教師,共培訓6000名教師。面向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開展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示范培訓,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
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骨干教師培訓,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中華文化素養和經典誦寫講教學水平,更好傳承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全年共培訓1.05萬人次。面向港澳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和海外中文教師開展普通話與中華經典誦寫講研修培訓,服務港澳普通話教育和國際中文教育。
面向民族地區、農村地區青壯年勞動力開展“職業技能+普通話”培訓,提升青壯年勞動力用普通話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促進提升職業技能、增強就業能力。
教育部還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納入“國培計劃”,專設民族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納入教師、校園長培訓;指導地方在“國培計劃”中西部骨干項目中加大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培訓力度;推動職業院校在開展面向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創業培訓過程中納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內容。
(二)有關委員單位積極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國家通用語言納入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指導各級人社部門、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重點針對擬轉移就業的勞動者,根據崗位需求開展“國家通用語言+職業技能”“國家通用語言+創業”培訓。創新培訓模式,指導內蒙古、西藏、新疆等地面向少數民族農村勞動力多形式開展“國家通用語言+職業技能”培訓。指導開展對口援疆援藏技工院校師資培養。會同中華職教社持續實施同心溫暖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工程項目,針對少數民族農村勞動力需求,開發國家通用語言智能化學習系統軟件,實現國家通用語言與技能培訓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