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亞史(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
- 韓志斌等
- 6075字
- 2023-11-27 18:16:41
二、羅馬與迦太基角逐下的的黎波里塔尼亞
迦太基戰爭
公元前3世紀,羅馬與迦太基為控制地中海而進行激烈的角逐。在羅馬人看來,地中海是“我們的海”,63循此邏輯,地中海南岸的的黎波里塔尼亞自然也是羅馬的統治區域。迦太基人先是和希臘人競爭,后與羅馬人修好關系。公元前6世紀末,二者簽署和約,劃分了勢力范圍。公元前348年,雙方修訂條約。在皮洛士戰爭中,迦太基向羅馬提供軍事和財政援助。羅馬在征服意大利南部后,將矛頭指向西地中海,而勁敵則是昔日盟友迦太基。羅馬與迦太基爭奪北非的動機不同:羅馬的政策屬于防御型帝國主義(Defensive Imperialism),迦太基的政策屬于開拓型商業帝國主義(Exploiting Commercial Imperialism)。64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羅馬與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被稱為“迦太基戰爭”或“布匿戰爭”。前兩次戰爭決定哪個國家控制西地中海,后一次使羅馬在馬格里布地區平穩立足。65迦太基戰爭爆發的原因:一是掠奪土地。羅馬經濟迅速發展,許多居民沒有土地,希望通過對外擴張獲得土地;二是控制迦太基,奪取地中海的商業優勢;三是羅馬對外征服的慣性所致,羅馬人對外征服捷報頻傳,他們相信“戰爭可以使共和國繁榮”;66四是公元前3世紀的迦太基是地中海世界最富強的海上商業帝國,組建了強大的海軍,擁有與羅馬爭奪西地中海霸權的雄厚資本。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羅馬和迦太基人為爭奪西西里島爆發了第一次迦太基戰爭。羅馬初戰告捷,但迦太基憑借強大的海軍封鎖了西西里和意大利海岸,羅馬擴大海軍規模,變陸戰為海戰。但羅馬遠征迦太基本土的軍隊大敗而歸,慘敗的羅馬艦隊又遇到暴風雨襲擊,損失慘重。盡管羅馬在海戰中屢戰屢敗,但在公元前241年的埃加迪群島(Aegates Islands)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雙方締結和平條約,迦太基放棄了它在西西里島的領土,并同意賠款。67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迦太基戰爭爆發。戰爭爆發的原因是:羅馬趁迦太基國內空虛,撕毀條約,占領科西嘉島和撒丁島,并要求繳納大量賠款。羅馬軍隊兵分兩路,進攻迦太基和西班牙。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先與南部高盧的凱爾特人結盟,后在公元前218年率大軍翻越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率領2.6萬名戰士入侵亞平寧半島。驍勇善戰的柏柏爾騎兵是漢尼拔遠征軍的重要組成。公元前216年,漢尼拔在坎尼會戰中重創羅馬軍隊,羅馬盟友紛紛倒戈投奔漢尼拔。據歷史學家李維估計,羅馬人損失了4.55萬名步兵和2700名騎兵。68還有軍事史家認為,迦太基損失了6000人,羅馬損失了6.2萬人。69為了挽救危局,羅馬招募軍隊,重新使用費邊的拖延戰略。羅馬破壞漢尼拔的補給線,同時派大軍攻克位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切斷了漢尼拔的后方支援。公元前204年,羅馬軍隊在北非登陸,進逼迦太基城。漢尼拔只好回師保家。公元前202年,羅馬軍隊和漢尼拔在扎瑪決戰,再加上努米底亞(Numidian)軍隊的幫助,漢尼拔被打敗。公元前201年,雙方簽訂條約,要求迦太基歸附羅馬并將其活動局限于北非一隅,割讓西班牙,支付巨額賠款,將迦太基戰艦減至10艘。只有在羅馬的允許下,迦太基才可以發動防御戰爭。70迦太基喪失海外一切屬地,包括的黎波里塔尼亞,羅馬確立了在西地中海的霸權。
為了防止迦太基重新崛起,羅馬鼓勵盟友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撒(Massinissa)對外擴張,吞噬迦太基的領土。71在戰爭結束的半個世紀里,馬西尼撒定都錫爾塔,擴建陸海軍,促進經濟發展,推動農業繁榮。72馬西尼撒乘機大肆擴張,構建一個從毛里塔尼亞到昔蘭尼加的利比亞王國。這是撒哈拉地區第一個本土國家。73“游牧民搖身變為農民,將農場變成國家”。74
50年后,迦太基農業發展,商業繁盛。為了遏制迦太基的再次崛起,羅馬于公元前149年挑起第三次迦太基戰爭。事情起因于公元前193年的迦太基—努米底亞沖突,這與后者國王馬西尼撒密切相關。李維稱馬西尼撒是天生奇才。75精明能干的馬西尼撒是馬賽利部落的王子,曾在西班牙的迦太基軍隊服役。馬西尼撒的父親去世后,本部落中的一位名叫賽法克斯(Syphax)的對手在迦太基人的支持下推翻了馬西尼撒的統治,馬西尼撒被迫流亡異鄉。隨后,在羅馬的支持下,馬西尼撒打敗賽法克斯。在第二次迦太基戰爭中,馬西尼撒幫助羅馬擊敗漢尼拔,羅馬隨之承認馬西尼撒為努米底亞國王,并把迦太基的一小塊土地贈與他做獎賞。
公元前195—前193年,馬西尼撒國王追逐叛軍,后者逃亡到昔蘭尼加。國王要求借道的黎波里塔尼亞,遭拒絕后宣戰,占領了該地。當地居民被迫向努米底亞國王交稅,以前是向迦太基交稅。雙方都派使者前往羅馬,要求羅馬政府裁定。羅馬派出以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Scipio Africanus)為首的使團調查事情的真相。西庇阿與馬西尼撒過從親密,后者通過向羅馬繳納谷物、提供騎兵等方式宣誓效忠。因此,調查委員會承認努米底亞占領迦太基領土的合法性。
公元前165年,馬西尼撒奪取的黎波里塔尼亞。公元前161年,努米底亞進攻迦太基的恩波利亞(Emporia),后者向羅馬求援。羅馬支持努米底亞,要求迦太基將恩波利亞交與馬西尼撒管理。公元前161年(一種說法是公元前193年),努米底亞占領的黎波里塔尼亞部分地區,但三座城市萊普提斯麥格納、歐伊亞和薩布拉塔仍在迦太基控制之下。公元前150年,努米底亞占領恩波利亞。迦太基發動反攻,奪回了部分領土。
公元前153年,羅馬元老院派出以加圖(Cato)為首的第二批使團。加圖要求迦太基接受現實,遭拒絕。公元前152年,主張和平解決問題的西庇阿第三次帶領使團前往北非。他要求努米底亞撤出迦太基被占領土,但加圖在元老院宣傳迦太基崛起對羅馬的威脅,馬西尼撒也一再聲稱迦太基正在雄心勃勃地擴軍。公元前151年,第三批使團提交的報告認為,迦太基正在積極備戰。76
公元前150年,羅馬軍隊圍困迦太基達四年之久。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破,被夷為平地。盡管迦太基被滅,但迦太基文明保留下來,其社會和政治制度持續產生影響。77迦太基成為羅馬一個省,努米底亞邊界從摩洛哥延伸到大錫爾特灣。努米底亞統治下的的黎波里塔尼亞仍然處于不發達狀態,人口稀疏,是一個落后的省份。78
朱古達戰爭
公元前148年,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撒離世,羅馬將努米底亞王國交由他三個兒子管理。長子米奇普撒(Micipsa)控制了王國的首都錫爾塔(Cirta),次子古魯撒(Gulussa)掌握著軍隊,三子馬斯塔納巴爾(Mastanabal)處理司法事務。米奇普撒放棄了乃父擴張主義的政策,發展農業,鼓勵游牧民定居。他鑄造錢幣,發展對外貿易,將城市管理得井井有條。用斯特拉博(Strabo)的話就是:城市可以為民眾提供一切。79的黎波里塔尼亞享有較大的自治空間,盡管也繳納稅賦,但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制定法律。此時,羅馬和的黎波里塔尼亞的貿易交往更為頻繁。羅馬商人開始在的黎波里塔尼亞定居。公元前1世紀,一位在西西里島和北非之間從事進出口貿易的羅馬銀行家赫倫尼烏斯(Herennius)在萊普提斯麥格納地區經營業務。
努米底亞新國王米奇普撒統治后期癡迷于教育哲學的學術研究。他的兩個兒子年幼,外甥朱古達(Jugurtha)深受重用,并幫助羅馬人到西班牙鎮壓善戰的伊比利亞部落,建立奇功。薩魯斯特稱朱古達為“天賦神力,外表俊朗,智慧超群”。80公元前118年,米奇普撒死去,他的兩個兒子,一個被殺,一個被驅逐。公元前116年,朱古達成為努米底亞王國的主人。被他驅逐的王子阿德赫巴爾(Adherbal)向羅馬求救,而朱古達則向羅馬饋贈厚禮進行賄賂。公元前117年,羅馬元老院將努米底亞王國一分為二,的黎波里塔尼亞、錫爾塔和拉斯基克達(Rusicade)劃歸阿德赫巴爾,西部地區由朱古達占領。
公元前111年,北非地區爆發了朱古達戰爭。戰爭的起因是朱古達再次進攻阿德赫巴爾,并在拉斯基克達一役大敗后者。隨后,羅馬元老院派出斡旋使團在尤提卡調解沖突。兩個國王態度強硬,互不妥協。朱古達占領錫爾塔,將阿德赫巴爾折磨致死,許多羅馬居民慘遭屠殺,原因是他們也參與了城市防御。朱古達暴行激起羅馬民眾的憤怒,元老院被迫向朱古達宣戰。朱古達故伎重演,試圖賄賂元老院重臣,但以失敗而告終。
羅馬在朱古達戰爭初期并不順利,三支遠征軍都被擊敗,第四支遠征軍打敗了努米底亞王國和毛里塔尼亞聯軍。朱古達被毛里塔尼亞國王,也就是他的岳父博胡斯(Bocchus)一世擒獲并送給羅馬軍隊。朱古達被押解到羅馬,死于獄中。朱古達抵抗羅馬在阿爾及利亞人的歷史記憶深處產生共鳴,成為20世紀的民族主義者打擊法國殖民主義的精神動力。著名的詩人和隨筆作家讓·安魯什(Jean Amrouche,1906—1962)寫了《永恒的朱古達》(L ‘Eternal Jugurtha)一書,認為這位努米底亞國王具有現代阿爾及利亞人的特征。81
的黎波里塔尼亞在戰爭中被迫給朱古達提供兵源。82萊普提斯麥格納、歐伊亞和薩布拉塔三座城市派代表到羅馬要求結盟并得到應允,簽署盟約。公元前106年,萊普提斯麥格納要求羅馬派兵駐防,羅馬派軍隊駐扎在的黎波里塔尼亞。
朱古達戰爭失敗后,努米底亞被朱古達同父異母的兄弟高達(Gauda)瓜分,后者實際上是羅馬的傀儡。到朱巴一世(Juba Ⅰ)擔任努米底亞國王之時,羅馬幫助萊普提斯麥格納、歐伊亞和薩布拉塔防御沙漠部落和努米底亞人的侵擾。公元前74年,羅馬人成立了昔蘭尼加省。公元前67年,昔蘭尼加與克里特省合并,成為羅馬的一個省。
部落起義
公元前49年,羅馬巨頭愷撒和龐培之間爆發內戰,北非是二者內戰的第二個舞臺。努米底亞國王朱巴一世堅決支持龐培,占領萊普提斯麥格納,后者被迫提供軍隊和武器。公元前48年,愷撒和龐培在法薩盧決戰,后者戰敗逃亡埃及,為托勒密廷臣所殺。愷撒進兵埃及,消滅北非和西班牙的龐培殘部。到公元前45年,羅馬內戰以愷撒的勝利暫告結束。
愷撒為了便于統治,防止出現朱古達和朱巴一世類似的人物,將努米底亞王國一分為三。
愷撒毫無爭議成為羅馬世界的主人。但愷撒被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迷住了,并把后者帶回羅馬。公元前44年,愷撒被刺殺,羅馬進入后三頭政治,即安東尼、雷必達和屋大維的權力角逐。他們在成功擊敗元老院后,開始了為控制羅馬而進行的終極對決,屋大維最終獲勝,稱為“奧古斯都”。屋大維意識到埃及的巨大財富,將埃及置于羅馬的直接統治之下,并把昔蘭尼加并入克里特和愛琴海的管理體系。83
奧古斯都治理下的北非,部落叛亂頻仍。其原因:一是北非地區的部落桀驁不馴,拒絕接受羅馬委派官員的統治;二是羅馬境內發生農業危機,許多農民破產,紛紛前往北非地區謀生,與本地部落爭奪土地;三是一些羅馬商人也想到北非投資,種植小麥,謀求豐厚收益,導致許多柏柏爾人的土地被占,引發起義。
起義主要涉及三大部落:
一是加埃圖里(Gaetulii)部落起義。奧古斯都派朱巴二世到毛里塔尼亞擔任國王,加埃圖里部落對朱巴二世向羅馬奴顏婢膝的態度較為反感,拒絕努米底亞的統治并發動起義。公元前20年,羅馬駐當地總督平息了部落起義。
二是加拉曼特(Garamantes)部落起義。加拉曼特人是的黎波里塔尼亞南部地區勢力最大的部落,控制著的黎波里塔尼亞海港到內陸的貿易路線。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們主要居住在沙漠地區,英勇好戰、進攻性極強,馬拉戰車,過著穴居生活。84大本營在費贊的加拉曼特部落鼓動其他部落發動起義,占領羅馬控制下的的黎波里塔尼亞。公元前20年,羅馬駐北非總督科爾內留斯·巴爾布斯(L.Cornelius Balbus)率大軍征服加拉曼特人。征服軍隊從的黎波里塔尼亞沿海城市出發,突破了加拉曼特人城市卡德摩斯(Cydamus),到達加拉馬(Garama)。85
三是塔克法里納(Tacfarina)領導的穆蘇拉密(Musulamii)部落起義。起義原因是羅馬政府侵占穆蘇拉密部落的牧場和領地。塔克法里納是一名努米底亞王國的逃兵,曾經在羅馬接受過軍事訓練。公元17年,塔克法里納率領穆蘇拉密部落發動起義。的黎波里塔尼亞的齊尼斯(Cinithii)部落、加拉曼特部落加入其中。塔克法里納領導的部落在巴加爾達斯(Bagardas)湖大敗羅馬軍隊。羅馬政府增派軍隊鎮壓,部落起義失敗。公元21年,部落再次發動起義。羅馬駐北非總督朱尼厄斯·布雷斯烏斯(Junius Blaesus)采用軟硬兩手打擊部落起義:一是派三路大軍征剿,部落只好逃往茫茫大漠,二是賜予叛亂者無罪,條件是放下武器,割讓土地。公元23年,朱巴二世去世,其子托勒密軟弱無能,毛里塔尼亞人加入塔克法里領導的納部落起義。羅馬駐北非總督多拉貝拉(Dolabella)第三次派兵圍剿。公元24年,塔克法里納及其部落被擊敗,他本人也兵敗身死。86
羅馬對利比亞的統治
公元前27年1月13日,奧古斯都在一次元老院會議上宣布放棄自己的權力,將之歸還給元老院和人民。元老院懇求奧古斯都不要離開他所挽救的共和國,他同意了,并與元老院達成共識:羅馬的行政和軍事權力分別由元老院和皇帝掌管。這樣,奧古斯都將北非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隸屬元老院,地方總督行使管理權;另一部分則由其親自治理。經常出事的邊疆地區,由奧古斯都第三軍團負責。這支大約5000人的軍隊馳騁在從錫爾提加(Sirtica)到大西洋沿岸的廣闊地區。87公元前25年,朱巴二世調任毛里塔尼亞,努米底亞并入羅馬控制下的阿非利加行省。當時,北非是羅馬的糧倉,為羅馬提供2/3的谷物。羅馬對北非谷物的依賴日益增強。88腓尼基人十分擅長農業和商業,在羅馬人到來之前,這里的農業一直很發達。
阿非利加行省劃分為四個區城:迦太基主教區,首府在迦太基,公元前29年,由奧古斯都創建;希波尼恩西斯(Hipponiensis)區,首府在希波迪爾圖斯(Hippo Dirrhytus),哈德良(Hadrian)時期創建;哈德魯米圖姆(Hadrumetum)區,首府在哈德魯米圖姆;的黎波里塔尼亞區。
公元3世紀末之前,的黎波里塔尼亞是阿非利加行省的一部分。卡利古拉皇帝(Caius Caligula)將之劃分為兩部分:內陸地區處于奧古斯都第三軍團的控制之下,沿海地區則接受地方總督的管理。卡利古拉允許努米底亞、的黎波里塔尼亞、突尼斯接受迦太基地方總督的管理。
努米底亞轄區包括的黎波里塔尼亞、費贊內陸以及腓尼基邊界的蘇爾特(Syrtis)灣。羅馬政府用市政制度打破昔日的部落社會結構,這在萊普提斯麥格納表現得更為明顯。公元70年,歐伊亞和萊普提斯在領土問題上發生沖突,前者邀請加拉曼特人相助,而后者則向羅馬軍隊求援。最終,羅馬使者瓦列里烏斯·費斯圖斯(Valerius Festus)派兵干預,打敗了加拉曼特人。盡管歐伊亞參與部落叛亂,但并沒有受到懲罰。這也表明歐伊亞的準獨立狀態。在羅馬共和國末期和1世紀,歐伊亞一直在行政、司法方面保持獨立。公元85—86年,羅馬人擊敗了的黎波里塔尼亞東部和蘇爾特地區的部落起義,占領了利比亞北部,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之間敞開了一條安全通道。89
羅馬統治對利比亞的社會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萊普提斯麥格納是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的出生地,這位羅馬皇帝在公元193年上臺,說話帶有非洲口音。90他的妹妹到羅馬探望兄長,由于不會說拉丁語而被遣回。萊普提斯麥格納的居民開始采取羅馬的生活方式,日常用語既說拉丁語,也說布匿語。在奧古斯都統治的最后20年,萊普提斯麥格納的城市街道、市鎮風貌盡顯羅馬風格,成為徹頭徹尾的羅馬化城市。圖拉真(Trajan)統治期間,萊普提斯人擁有羅馬公民的合法地位。然而作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昔蘭尼在公元115—117年的猶太人起義中被嚴重毀壞。公元262年、365年,利比亞的兩次大地震對這座城市再度造成大面積的毀壞。300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對帝國的行省進行調整,將克里特從昔蘭尼加分離出來,組成上利比亞省與下利比亞省,這也標志著利比亞第一次被官方作為行政區劃。303年,戴克里先將昔蘭尼加的首府遷移到普托萊邁達(Ptolemais)。324年,羅馬帝國發生了分裂,的黎波里塔尼亞附屬于西羅馬帝國,而利比亞東部地區的控制權歸屬拜占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