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撼樹尚且成群結隊,人若孤身還執意撞南墻,那便只會頭破血流,慘淡收場。
橫行無忌的底氣不是勇,而是所向披靡的實力。
這層現實的道理說書先生沒和李龍喜坦誠布公,這對一個孩子來說太過殘忍。
鼻涕蟲身上有股百折不撓的倔氣,他捧著狼皮的手雖然有些酸,但依然沒有放下,他一直恭敬地捧著,希望先生收下這張狼皮。
“我平生做事但求本心,從不圖名求利,就連說書也只求順心意,從不強求也不奢望別人多給賞錢。”
先生不輕易收受別人的好處,遇到舉手之勞的小事,他便揮一揮衣袖。
倘事情超出他能力范圍,他也不熱衷逞一時之快。
世間不平事太多,力之所及可管一二,力有不逮,順其自然,哪能做到事事替人著想?
李龍喜堅持要將狼皮送給先生,他向前推了推,抵近說書先生道:“于情于理,您都該收下。”
信任的分量實在太重,先生自知擔不起這份重托,他搖頭再次拒絕。
“先生,實話跟您說,我現在腦子很亂,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但我不想坐以待斃,我要親自查出父親的死因,為父親報仇雪恨……無論這背后是多大的勢力,我也要拼盡全力。”
說書先生雙眉緊鎖,他再度舉起葫蘆抿了一口,思索片刻后他從袖里取出剛才占卜的龜筮。
“剛才那一卦是大兇,如果這一卦和剛才一模一樣,我不妨給你指條明路,但你斷不可以身試險,置你娘安危于不顧。”
先生緊握龜筮準備起卦,怎料李龍喜當即制止了他的舉動,從皺巴巴的衣頸里取出一枚古幣。
古幣形狀怪異,似金非金,與大周現通行的貨幣差別很大,是極為少見的一種刀幣。
這枚刀幣長約寸半,上寬下細,一頭形如燕尾開叉,另一頭長形細處有一圓孔,看著十分獨特。
刀幣圓孔處串了一根紅繩,被李龍喜戴在脖子上。
說書先生只一眼就認出這枚古幣:“這是……九刀十布中的……燕刀古幣!”
大周立國之初,武王下令鑄造九鼎分立九州。
九刀十布就是鑄造九鼎所剩精金而制,被武王賞賜給了十九個功勞最大的諸侯。
大周施行分封時,八百諸侯會孟津,到甲子之亂結束,大周諸侯只剩七十一位。
其中八百年前九刀十布的擁有者,現如今不足一半,即便這十九枚古幣沒在戰亂中遺失,李龍喜身上的這枚燕刀古幣也價值連城。
“我有這東西在手,能不能報仇?”
李龍喜不懂占卜之術,但他清楚自己手里這枚古幣的價值。
“你把這枚古幣藏好,不然它會要了你的命!”
說書先生交代李龍喜“藏好”而非“收好”,是因為這枚刀幣一旦被外人知道,會招來殺身之禍。
李龍喜敢把東西拿出來給先生看,就不害怕被人知道。
“黃四郎在戈壁圈禁的牧場中有一口古井,井里囚禁了一只吞金獸,這件事先生想必也應該知道吧?”
李龍喜試探性地詢問說書先生,旨在告訴這位對漠城諸事了然于胸的先生,他現在不但清楚燕刀古幣的價值,還知曉這枚古幣的用處。
很少生氣的說書先生瞬間勃然大怒:“那口古井是儒道兩家圣人聯手下的封印,井里的吞金獸更是事關氣運與天機,此消息一旦被外人所知,將會給漠城引來天大的麻煩,若是別人知道你手里有一枚能讓吞金獸開口說話的精金古幣,你和你娘都將有滅頂之災。”
漠城是大周龍興之地的說法由來已久,只是漠城既為龍興之地,卻又未能成為大周都城,天下各方也是眾說紛紜。
其中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文王并非受命于天的人皇之命,而是竊取了弱水河真龍華靈強行煉化,又以封禁之法囚困朱雀于鳳鳴山奪其獸丹,致使此方天地氣運被人為截取。
這種說法源于漠城獨特的地貌特征,從高處往下俯瞰整個漠城,形若死而不僵的玄武軀殼。
故而這一傳聞又有另一個玄乎其玄的說法,便是猛虎下山不回頭,從人皇帝辛手中奪得天下,是泥菩薩集四方之神的能力吞噬了前朝氣運。
猛虎指的是文王還是武王無人深究,倒是這位助力文武兩代君主奪得天下的泥菩薩,事后卻人間蒸發,讓人不禁猜測他到底是了事拂衣回了大悲寺,還是遭受天譴身死道消徹底隕滅?
不過,對此還有一個說法是泥菩薩雖是明知山的釋教菩薩,卻出身妖族,法相為一只吞金蟾蜍。
在助力大周一統天下后,武王沒有信守承諾允許儒、道兩教之外的釋教在中原大地傳道,于是這位沒能完成佛陀傳教任務的大周功臣,與儒道強者爆發大戰,最后被儒、道兩家圣人聯手破了金身,封印于古井之中。
世間諸般恩怨不過名、利、權之爭,說書先生雖也不能確定傳聞真假,但那古井之中的吞金蟾蜍即便不是被封印的泥菩薩真身,也定然與泥菩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無所畏懼的李龍喜像個視死如歸的瘋子,先生看著面前這個心思復雜的孩子,一時竟無任何應對之策。
“所以……現在先生還怕不怕?”
說書先生越發為李龍喜擔憂,他沒有回答膽大包天的小妖孽這個問題,而是盡可能地壓制怒火。
“你父親之死與他自己口無遮攔不無關系,如不是他喝醉酒后和人吹噓家中有件寶甲,又豈會被人算計致死!”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寶物動人心,李屠戶招來殺身之禍完全咎由自取,黃四郎起貪婪之心固然可恨,可這其中因果,說書先生不能干預。
李龍喜報仇心切,他將古幣塞進脖頸衣服里,繼續捧起狼皮恭恭敬敬立于先生面前。
“請先生收下狼皮。”李龍喜朝先生又抵近一步懇求道:“倘我遇到不測,還望先生護我母親周全,我知道先生有這能力!”
滴水不漏的隱瞞,在李龍喜看來恰恰就是最大的漏洞。
先生過于在意隱藏自己的身份,不吃李龍喜旁敲側擊那套小把戲,反倒說明他來歷不俗。
李龍喜原本還不敢肯定先生是世外高人,但當他看到先生占卜時擺弄出的精金銅錢為六枚時,心中那份猜疑終于得到了驗證。
占卜之術是道門神通,修為未到至臻之境,通常起卦的精金銅錢為三枚。
擲錢三枚可測時運,擺弄六枚則是推算天機,李龍喜由此推斷,說書先生的修為恐與圣人比肩。
圣人。
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恐怖存在。
大周王朝也不過五位這種級別的強者。
凌駕圣人之上,是天人級別的高絕強者,匹敵天下。
如今偌大王朝之中,也就珞珈山劍門老祖有這等傲視群雄的實力。
諸如名聲響徹天下的董如風與劍神李承影,距離天人修為可都還有著一道巨大鴻溝需要跨越。
否則揚言不成天人不下清風明月樓的儒道至圣鄭太白,不會一坐書樓就是十六春秋,至今也未聽聞哪怕一只腳踏入到天人境界的消息。
由此可見奪天地造化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
沒有天地氣運可承,進階圣人都是奢望,何況是天人。
只是李龍喜絞盡腦汁也沒想出,大周王朝到底哪位圣人,或者天人是個跛子?
如果眼前的說書先生真的是可以比肩圣人,甚至就是一位可以動輒一方的強者,他又為何要選擇在一個窮鄉僻壤做個說書匠?
李龍喜想不通,索性也不再糾結先生是否為大修行者,他就這么固執地捧著狼皮,靜待先生應下他的請求。
說書先生再婉言拒絕就顯得不近人情,于是他接過這張頗具分量的狼皮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藏兵谷雖是旁門,卻也出過一些堪蹬大雅之堂的兵家大者,我想你應該明白這八字的意思。”
一點就通的李龍喜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先生是希望我多開動腦筋是不是?”
先生點頭,接著又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想這個道理你也明白,但你不想等這么久,又怕十年以后自己變強,仇人變得更強,到時還是要以卵擊石……你又怕在此過程中淡忘殺父之仇,甚至會因為某些顧慮放棄報仇……對不對?”
李龍喜的心思被說書先生看得一清二楚,但他并不緊張。
“先生沒有阻攔,說明先生并不反對我這么做,所以剛才您占卜的那一卦不是大兇,而是大吉!”
先生能掐會算,就像李龍喜肚子的蛔蟲,但李龍喜也能憑借先生的細微表情和一些不易覺察的細節推敲他的心思。
在這一點上,說書先生還略遜這小鬼頭一籌。
為不勞先生費心和擔憂,李龍喜挺起胸膛拍了拍:“先生不必為我操心,藤甲之事與父親的死我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查清楚。”
李龍喜最大的后顧之憂就是自己的母親,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顧慮。
一個孩子想憑一己之力在漠城翻天,完成復仇之舉,先生不認為這沒有可能,只是翻天容易,平復這一切就得有莫大的神通。
比起一門心思想替父報仇的李龍喜,說書先生的顧慮則多得不勝枚舉。
除卻黃四郎及其背后所仰仗的靠山,方井小院隔壁住著的一對主仆,說書先生至今也看不出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