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74式(精編視頻學習版)
- 高崇 灌木體育編輯組編著
- 912字
- 2023-11-29 19:32:04
陳氏太極拳的歷史起源與流派發展
歷史起源
陳氏太極拳的起源可追溯到陳氏始祖陳卜。陳卜,原籍澤州(今山西晉城)。陳卜在陳家溝定居后,出于保衛家園和維持地方安寧的需要,開始在村中開辦武學社,傳授武藝,而太極拳的記載主要是從陳氏第九世祖陳王廷記起。
在陳氏太極拳發展史上,不能不提以下三個人,即陳王廷、陳長興、陳發科三位宗師。
陳王廷(1600—1680),字奏庭,明末清初時期陳家溝陳氏第九代傳人,他依據祖傳拳術,博采眾長,并根據《易經》而創編出陳氏太極拳。而后陳家溝村民練習太極拳之風越來越盛,無論男女老幼皆習拳且世代承襲。
至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時,太極拳有了大的變革與發展。陳長興在祖傳老架五個套路的基礎上,將太極拳精練歸納為當今流行的兩個套路:第一路(大架)和第二路(炮捶)。后人稱這兩路拳為太極拳老架。
直到近代,陳氏十七世陳發科(1887—1957)于1928年到北京傳拳,他以“挨著何處何處擊,將人擊出不見形”的高超技藝受到當地武術界的嘆服,從而在北京立足,將300年來只流傳在陳家溝的太極拳發揚光大。這是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開創了陳氏太極拳的新紀元。

流派發展
陳氏太極拳從架勢上分為兩種,一種是老架套路陳氏太極拳,另一種是新架套路陳氏太極拳。老架陳氏太極拳產生于清朝初年,由陳王廷編排,共有五個套路。其中一路、二路就是今天廣為流行的陳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新架陳氏太極拳是陳家溝的陳有本拳師編排而成。與老架相比,新架繼承了老架的套路順序,又摒棄了老架中較難的動作;在架勢上,新架的動作更小,轉圈小,因此新架被稱為“小圈拳”,老架也就相應地被稱為“大圈拳”了。新架陳氏太極拳發展至拳師陳鑫時代,陳鑫將太極拳法進行總結,編著《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
陳氏太極拳流傳時間長,是很多其他太極拳的淵源,比如楊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等。除了這些太極拳法,陳氏太極拳還有一個重要分支,即中國溫縣南冷架太極拳。南冷架太極拳為嫡傳拳法,一代代傳下來,架勢純正,保留著其拳法的傳統風格,也盡含太極哲學。到了第四代嫡傳大師秦毅風時,他對南冷架太極拳進行了改良,去掉繁雜的不實用的部分,使南冷架太極拳更適合實戰,是陳氏太極拳中獨具古韻的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