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決戰(三)
- 崇禎,這大明不救也罷!
- 冬日里的暖陽喲
- 2426字
- 2024-01-02 17:15:22
轟隆隆的馬蹄聲,每一步都仿佛敲擊在了自己的心臟之上,讓張五六覺得心中慌的厲害,甚至是感覺有些喘不過氣。
用力握了握手里的長槍,看看身前的那些火銃兵,他努力的讓自己心跳回復正常。
因為是一名久經戰陣的老兵,張五六知道,他們前幾排的士兵,因為沒有太多的遮擋,是最容易陣亡的。
不過丟人的是,他雖然經歷過的戰陣有很多,不過都是一場接一場的敗仗。
每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他都是撒丫子就跑,看看和自己的同袍誰跑得快,誰的運氣好。
可這一次,他不能再跑了,不是因為軍法隊的大砍刀,而是舍不得如今的生活,像人一樣的生活。
已經四十多歲的他,從出生就注定了自己牛馬一般的命運,靠著換親,才娶上了老婆。
頂了父親的差事后,日子也沒有好起來,每日里要受上官的欺壓盤剝,為他們的私活累死累活,即便是如此,餉銀每次照樣會有大半被他們貪墨。
后來遼東戰事緊張,他們被調去當炮灰,也就是靠著心細命大,他才一次次的死里逃生。
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沒想到在新皇登基以后,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部隊在被調到京師附近以后,不光是不用再為上官們,干些讓他們撈錢的私活,還能吃的上飽飯。
破舊的戰袍,和一用力就會斷裂的兵器,都換成了新的不說,在發軍餉的時候,也是皇帝老子的親軍,兇名遠揚的錦衣衛親自發放。
只是他還沒高興一會,那些還沒捂熱的餉銀,就被自己的上官過來,輕描淡寫的抽走了大半。
張五六看著銀子被他拿走,哪怕知道錦衣衛的三令五申,也覺得只是裝裝樣子,所以只是敢怒而不敢言,陪著笑恭送上官離開。
同帳中的牛二還不服氣,說要找那些錦衣衛揭發,上官貪墨他們的餉銀,還被張五六嘲笑是不懂得人情世故。
自古以來就是官官相護,去揭發運氣好了,挨一頓板子,運氣不好,小命都可能丟掉。
可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他的意料,牛二不光是沒有吃板子,還被提拔成了總旗,而他們的那些上官,從小旗到千戶,統統被砍掉了腦袋。
自己這種知情不報的,雖然餉銀被退了回來,可也被拉出來,每人當眾挨了三軍棍,那一天大營里哭聲震天。
不是因為挨軍棍疼的受不了,而是他們看到了希望,他們可以活下去的希望。
自那以后,再也沒有人敢克扣他們的餉銀,吃得飽,穿的暖,雖然訓練很苦很累,可沒有一個人抱怨,只想拼命的變強,好對得起皇帝老子給予的恩典。
靠著訓練刻苦認真,還有剿匪時的功績,張五六也被提拔為了小旗,更是在皇莊里,分到了二十五畝的良田。
他把一家老小,都從大同那邊接到了皇莊里,一向看不起他的婆娘,也對他有了好臉子。
從出生就基本沒吃過飽飯的孩子和老娘,也知道了,不餓肚子到底是啥滋味。
就為這,哪怕是心中再恐懼,他也能去勇敢的面對,因為張五六知道,無論是傷殘還是陣亡,皇帝都會給自己家里豐厚的撫恤,孩子直到成人都不用家里再花一文錢。
有這樣的好皇帝,自己還想著逃跑避戰,那真是畜牲都不如,一家老小活該被人欺辱,餓著肚子朝不保夕。
隨著距離的拉進,停在原地的明軍火銃兵開始端起槍,準備向建奴射擊。
他們身后的長槍兵,也把長槍放在挖好的小坑里,雙手緊握著槍身,等待著建奴騎兵的沖擊。
兩藍旗的建奴,看到了射程范圍,紛紛在馬上拉弓放箭,密集的羽箭,像是烏云一般撲向了明軍陣地。
看到建奴射來的箭雨,明軍并沒有慌忙躲避,百步之外的放箭,主要是為了打亂對方的陣營,傷害力并不大。
若是放在以往的戰場,確實還有不錯的效果,畢竟大多的明軍,本就是奴隸兵而已。
戰斗意志薄弱,身上的甲胄也破爛不堪,沒有什么安全感,看到建奴的箭雨,就會想著避閃。
而現在,明軍都裝備了合格的甲胄,頭頂上也配備了鐵斗笠,對建奴的羽箭根本就無所畏懼。
即使有人不幸被射中要害,也會被帶下去治療,空缺出的位置也有后面的補上,整個軍陣沒有絲毫的混亂。
射了三箭以后,這些建奴看他們的箭雨效果并不是很大,也沒有太多的沮喪,紛紛收起弓,拔出了他們的馬刀,準備去近距離收割那些明軍的生命。
這些建奴一個個面色猙獰,臉上帶著殘忍的笑容,準備著用明軍的人頭,換取更多的功勛。
其實他們心里多少也有些意外,眼前的這些明軍莫不是他們的兇猛嚇傻了,到現在還不開始反擊。
要知道在這個距離,往日里遇到的那些明軍,早就驚慌失措的槍炮齊鳴,然后倉惶撤退了。
而如今他們已經快要沖到了百步距離了,遇到的阻礙,也只是稀稀疏疏的幾發炮彈。
直到沖進了百步之內,那些明軍火銃兵才慢悠悠的端起槍,做好了發射的準備,搞不懂在弄什么玄虛。
當這些建奴沖到七八十步的時候,張五六甚至能夠看到最前面那個建奴,臉上猙獰的傷疤。
終于,在建奴的鐵騎沖到七八十步時,尖銳的鐵哨聲響起,明軍各小隊的指揮官,同時下令開火。
“砰砰砰……”
靠著經典的三段射,這些彈丸在建奴與明軍之間形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鐵幕。
“咴兒咴……”
無數催促著戰馬亡命沖鋒的建奴騎兵,在這一瞬間被明軍射出的彈丸擊殺,密密麻麻的人馬尸體,把后面騎兵的沖鋒道路,堵的嚴嚴實實。
那些受到驚嚇的戰馬紛紛人立而起,成為更明顯的靶子,被明軍的密集火力打成了篩子。
跟在先鋒后面的莽古爾泰與阿敏,被這一幕震驚的張大了嘴巴,再也沒有了開始時的狂妄。
“后退者死!”
看到有士兵想要往后逃跑,反應過來的莽古爾泰拍馬上前,一刀將一個逃兵砍掉腦袋。
“繼續沖鋒,明狗的火銃打完后就是燒火棍,沖上去,給本貝勒去砍死那些懦弱的明狗。”
在止住士兵逃亡后,莽古爾泰命令手下的士兵,繼續向明軍的陣地沖鋒。
這些明軍雖然沉得住氣,可火銃裝填麻煩,只要頂住了前期傷亡,沖到明軍的面前,勝利還是屬于他們大金。
確實,明軍如今裝備的燧發槍,并不是多么的跨時代,也就是比龍蝦兵們使用的褐貝斯火槍,稍微好一點。
可射速依舊是慢的讓人上火,即使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訓練,也是每分鐘最多射出四發子彈。
那些訓練時間短些的士兵,每分鐘能夠保持著兩三發的射速就不錯了。
可以說在重機槍出現之前,騎兵,特別是重騎兵,依舊是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
正是因為如今燧發槍的射速太慢,才有了用三段射這一戰術來給予彌補。
建奴的騎兵,雖然在莽古爾泰的逼迫下,不斷的進行亡命沖鋒,可依舊未能突破那短短的死亡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