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激進派和保守派

自建奴破關而入,在大明的關內腹地肆虐以來,京城里百姓的反應,完全出乎了朱由檢的預料。

對于建奴的入侵,無論是原住民,還是城外被收攏進來的百姓,都是極為憤怒,也沒有太多的恐慌。

在民間如今的輿論方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激進派,一種是保守派。

激進派嚷嚷著,要和官兵一起,把這些豬狗不如的建奴,統統的斬盡殺絕。

保守派則是嫌棄激進派太保守,不光是想要殺光入寇的這些建奴部隊,還想著怎么也要殺到他們老家,把野豬皮的骨灰給揚了。

這讓朱由檢覺得有些時空交互的錯覺,不過百姓們聞戰則喜,而不是驚慌失措的猶如鵪鶉,說明他這兩年的功夫沒白費。

自天啟七年秋,靠著自己憑空捏造出來的謀逆大案,誅滅了成國公一系的勛貴,除了錢財,還抄沒了大量的土地。

不論其他地方,光是京城附近的良田,他們這一系就弄了近一萬多頃,是除了皇莊以外,京師附近的最大地主。

要知道當時京師附近的四府耕地,加起來才十六萬多頃,雖然成國公這一系比較貪婪,弄的比較多,可也從這能看出,京師附近的百姓,很少擁有自己的土地。

朱由檢把皇莊和朱純臣一系的這些土地,整合在一起后,手中掌控了五萬多頃的土地。

明制一傾差不多是一百畝,也就是說他朱由檢手里,有著將近五百萬畝良田。

不過這些良田,特別是皇莊里的,因為受小冰河時期影響,畝產下降,可那些對他們層層盤剝的管事和太監,卻是不管不顧,以至于很多土地都被拋荒。

為了把這些土地利用起來,朱由檢讓魏忠賢和王承恩,招募京城附近的佃戶與流民,耕種這些田地。

種傳統作物的上繳土地產出的十分之一,種那些被魏忠賢他們弄來的玉米,紅薯,土豆的,可以選擇上面的一種方式,或者成為雇農,拿一份錢糧。

而且還給他們言明,只要表現的好,這些土地會讓他們優先低價贖買。

靠著這種方式,五百多萬畝土地,除了十分之一還沒有被利用起來以外,其他的都能給朱由檢帶來不少的收益。

而這些得到了實惠的百姓,自然是對這個新皇帝感恩戴德,要知道他們種的土地,是皇莊,除了十分之一上繳給皇帝,其他的都是自己的。

那些管事的太監和錦衣衛,也因為魏忠賢的吩咐,不敢在這里動手腳。

反正他們是一年一輪換,只要不在這里當值,回到城里,欺壓商戶收些保護費可比這個來錢快,而且還不用擔心掉腦袋。

也正是因為如此,崇禎皇帝在民間的口碑才越來越好,哪怕是他長期不上朝,民間也沒有什么人說他的壞話。

如今面臨國難,這些老百姓也是義無反顧的,和大明,和他朱由檢站在了一起。

其實老百姓很簡單的,只要能有口飯吃,沒有誰希望改朝換代,一將功成萬骨枯,那萬骨基本都是他們這些普通的百姓。

不過開心歸開心,朱由檢心里還是有點筆數的,哪怕是新軍,對上建奴的鐵騎,大概率也不是對手。

所以決戰什么的,朱由檢想都不去想,就是一個堅壁清野,就是一個和建奴拼消耗,反正如今也不是農忙季節,建奴造成的破壞不會很大。

而且靠著自己在宮里帶人,不斷研制出的那些秘密武器,雖然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可也夠建奴喝上一壺。

為了這些寶貝,朱由檢在梳理內宮,遣散了大批宮人后,把皇宮里的幾個大殿都騰出來,讓那些大明的科技人員隨意折騰。

像什么徐光啟,孫元化,宋應星,王徵,畢懋康,薄玨,徐正明這些科學達人,能工巧匠統統被朱由檢弄了進了宮里來。

雖然這些武器算不上跨時代,可對付野蠻的建奴,應該是夠用了。

果然,與建奴在京師接戰的第一天,靠著足糧足餉,哪怕是使用原本的武器,大同軍和宣府軍也頂住了建奴的猛攻。

更是在城頭的巨炮以及曹文詔騎兵的協助下,擊殺了建奴及其蒙古仆從軍三千余人,建奴后續的幾次進攻也被接連打退。

到了晚上,更是在參謀部的指揮下,偷襲蒙古人大營,然后通過圍點打援又一次給予建奴重創。

雖不知具體殺傷數目,可光是建奴正白旗和正黃旗的頭顱,就拉回來了十幾輛大車,俘虜也帶回了一百多個。

那些得勝回城的新軍,特意拉著那些建奴人頭,和被俘獲的傷兵,圍著京城轉了一整圈,讓京師的軍民士氣大振。

那些頭顱在游街后,被朱由檢命令擺在德勝門外,做成了一個小京觀。

對于那些俘虜,朱由檢自然也不會慣著,這時候可沒有什么日內瓦公約,而且他們只是叛賊,大明可沒有承認所謂的后金政權。

那些可憐的女真人民,因為一小撮野心家的自私自利,被他們綁上了對抗大明的戰車,大明一直在想著怎么拯救他們于水火之中。

而這些屠殺遼東百姓的暴徒,被錦衣衛嚴刑拷打,受盡折磨說出了他們知道的一些信息。

然后就被偉大的皇帝陛下放在菜市口,向圍觀的百姓,公布這些建奴的罪行,以及遼東百姓的慘狀。

最后在百姓的咒罵聲中,這些個俘虜,被有經驗的儈子手施以千刀萬剮之刑,在悔恨與痛苦中結束了他們罪惡的一生。

接下來的幾天,建奴不光是沒有再次對京師發起進攻,就連大營,也因為明軍的襲擾而后遷。

京城百姓看到建奴慫了,自然是興高采烈,嚷嚷著讓皇帝陛下派兵,將這些畜牲斬盡殺絕。

不過朱由檢和參謀部的眾人,卻開始擔憂起來,因為大明如今的能戰之軍,基本都在京師附近,其他的地方,可都是有那些老式部隊駐防。

雖然在人數上,大明的軍隊是建奴的很多倍,可是戰斗力,實在是不敢讓人恭維。

不過對于這些擔憂,無論是朱由檢還是參謀部的參謀們,都是沒有解決辦法,只能期待前期的安排,能夠減少百姓的損失。

果然,首戰結束,建奴的部隊休養了幾天后,在崇禎二年十二月三日,撤離了京師郊外。

在三河他們開始分兵,其主力在黃太吉的帶領下,繞過孫承宗駐守的通州,沿著運河一路南下。

兩白旗則是在代善的統領下,放棄了三河周邊的城池,把這些地方搜刮一空后,繞過洪承疇鎮守的薊州,退往遵化一線,為黃太吉守住后路。

看到黃太吉領著大軍放棄京城,浩浩蕩蕩的南下,孫承宗連忙派斥候尾隨,已確定黃太吉大軍的去向。

同時他還派遣了信使,將這一情況告知了崇禎,讓這位皇帝陛下來拿主意。

入朝這兩年,孫承宗發現自己這個弟子,雖然和其他皇帝比著,有些離經叛道,可卻越來越讓人放心。

雖然沒有嚷嚷著頒布什么變法政令,卻在京師周邊,利用皇莊和抄沒過來的田產,訓練出了一支擁有戰斗力的新軍。

在陜北,更是利用陳錦時他們的反賊身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不聲不響之間,這個學生就完成了武宗皇帝,鬧得天翻地覆,也沒有掌控住的軍權。

不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變革最好,對大明的元氣傷害不大,畢竟陜西那邊是邊陲,而且天災不斷,如果不是有陳錦時在那里折騰,恐怕早就出了大亂子。

當初孫承宗對于陜北是心存疑慮的,一個是怕官紳集團反撲,另一個就是怕陳錦時以后反噬。

不過第一個擔憂,因為一句陜北那邊是反賊,就能推個一干二凈,第二個擔憂,也在了解到陜北的權力構架后,得到了釋懷。

有這么一個陰戳戳的皇帝在,已經陷入死地的大明,有了浴火重生的希望。

此時的黃太吉,并不關心老對頭孫承宗心里想什么,只是帶著部隊一路南下。

對天津,滄州這樣的大城,建奴的大軍都是視而不見,只是在沿途的小城與鄉鎮,劫掠物資和人口。

只要他們不陷入攻城戰,那無論是孫承宗還是京師里的崇禎皇帝,都對他們毫無辦法。

畢竟在野外,哪怕是面對那晚埋伏他們的精銳明軍,建奴的鐵騎也絲毫不懼。

那些明軍要是敢追上來,與他們野戰,黃太吉和那些建奴高層,恐怕做夢都要笑醒。

在他們轉變戰略后,收獲就開始豐盛起來,無論是糧食,物資還是人口,建奴的鐵騎都是繳獲頗豐。

唯一一次遇到的抵抗,也是一些漕軍的偷襲,不過面對兇悍彪勇的八旗精銳,這些漕軍一觸即潰,被他們的騎兵追在后面一路砍殺,幸存者寥寥無幾。

而沿途的官兵,都是龜縮在各自的城池里,絲毫不敢動彈,只盼著自己的大軍不把他們當做目標。

對于這些大城,黃太吉他們也是極為眼饞,不過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也只能是忍痛放棄。

不過短短半個多月,黃太吉他們就抵達了山東的門戶——德州。

駐守在德州的明軍參將劉澤清,不顧山東巡撫的嚴令,放棄了守衛堅城,而是想要對建奴襲營,以此獲得軍功,得以升官發財。

只是已經被朱由檢偷過一次家的建奴高層們,從這次南下以后,就對夜晚遭遇襲營,有了足夠的準備。

面對兇悍的建奴鐵騎,劉澤清被打的丟盔卸甲,這次爭功冒進的夜襲,以明軍大敗而告終。

因為被建奴殺破了膽,面對建奴的不斷追殺,這個狗東西直接棄德州而不顧,帶著手下的殘兵逃往陵縣。

山東的門戶德州城,陷入了無兵防守的境地,在通過審訊明軍戰俘,得知這一消息后,一直為沒有拿下過明國大城,而遺憾的建奴高層興奮了起來。

在黃太吉的命令下,建奴的大軍包圍了德州城,招降被拒后,黃太吉命令大軍打造攻城器械,準備強攻,大明的德州保衛戰一觸即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海市| 平武县| 长兴县| 广水市| 建宁县| 海安县| 陆良县| 襄垣县| 宁阳县| 石棉县| 丰台区| 长治市| 宜丰县| 防城港市| 新民市| 辽阳市| 伊春市| 沾化县| 色达县| 都江堰市| 台南县| 奉化市| 齐齐哈尔市| 都江堰市| 印江| 化隆| 霍林郭勒市| 屏南县| 苏州市| 冀州市| 宜君县| 周至县| 新余市| 秦皇岛市| 教育| 凤冈县| 宁化县| 嘉义市| 赫章县| 榆社县| 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