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停車場
- 直播:從打造山洞民宿開始
- 南山易秋
- 2040字
- 2024-04-19 11:53:00
這天氣,夏天就不適合戶外工作。
徐陽汗如雨下,草帽都浸濕了,跑到一邊樹下躲會陰涼。
脫下帽子,徐陽扇著風,一邊打開一瓶瓶裝礦泉水。
咕咚咕咚一口灌了半瓶的樣子。
“啊~舒服”
水是放在陰涼處的,所以溫度還行,大半瓶下去,總算感覺活過來了。
清理雜草,給徐陽整的腦袋脹脹的。
老爹在一邊樹下,也是摘下帽子扇著風。
“爸~就差崖邊那里沒清理了,這個車庫要不要拆了”
徐陽朝著老爹喊道。
“拆了吧,這位置都在中間了,你要統一弄車庫,沒必要留著了”
“行,那一會就拆了吧,我回去拿工具去,你要正氣水不?”
“拿一瓶吧”
“行”
戴上草帽,徐陽回去拿鐵錘,車庫之前就是靠釘子釘上的。
這沒工具多難拆啊,拆下來的板,到時候也能留著再用。
徐陽可是很勤儉持家的,不是暴力拆除,把釘子起了,還是能用的。
木材也是花錢買的,能用就留著用。
沒一會徐陽就拎著錘子過來,還拿了個袋子,梯子。
畢竟是用來做停車場的,所以釘子這些尖銳物品,自然是不能隨意扔在這的。
待會裝袋子帶回去,
拆除的重任就交給老爹了,徐陽繼續回去割草。
割下來的草灌木就堆在大樹下,等枯萎腐爛了,當養料了。
老爹則是爬梯子上了車庫頂上,錘子敲下,一塊塊木板也隨之被拆下。
直接扔了下來。
鋤草看著容易,但是做起來還是比較累的,尤其是數量多的情況下。
崖壁這邊的草木更是繁茂,重復著同樣的動作給徐陽整的都有肌肉記憶了。
一蓬蓬草割了,隨后用鋤頭翻地一遍,把根鏟斷。
這才算是徹底結果了草草的生命。
“咕咚、咕咚”
在烈日下長時間戴著帽子也不好,腦殼悶不透氣。
總感覺有點脹脹的感覺,在樹下陰涼地,脫掉帽子,喝了一瓶正氣水。
主打預防為主,主要是后面這會出汗少了。
腦袋脹,也不知道是水喝少了,還是怎么樣。
三個面的草,灌木啥的都給清理干凈了。
還有一面是路口位置。
沒有其他停車場,那么方正,畢竟是在山上。
雖然兩人清理草木的時候竟然按直線來。
但是最后還是成了橢圓形。
這個問題不大,只要停車位是板正的就行。
“小陽,過來”
“好勒”
老爹喊了一嗓子,徐陽起身走了過去。
車庫的板都拆完了,現在就剩下幾根支撐柱了。
徐陽把柱子邊上挖開,老爹則是松動著拔了出來。
看著一地的木板,得,又得搬回去了。
老爹正在清理剩余木板上的釘子,徐陽則是開始搬運工作了。
留著下回還能再用用,搬必須得搬。
一直忙活到四點多才搬完。
“今天是來不及了,先把車位尺寸標起來吧”
“你回去把石灰粉拿過來”
想了想,徐振開口說道。
“停車位一般是多大來著?”
“等會,我看看”
這個問題難到徐陽了,老爹也不清楚,自己也不清楚。
遇事不決,直接搜。
“有了,爸,寬兩米五,長五點五吧”
一般小轎車長度差不多都是四米五以上,不超過五米的長度。
所以正常車位是兩米五寬度,五米三長度的標準。
徐陽想了想,自己的長城炮就超過五米五了。
反正山上地廣,長度就整長點唄,無所謂。
而且徐陽還考慮到游客過來一般要是自己開車過來的話,應該差不多都是suv越野之類的。
不然山路可不好走啊。
顛簸是一個,底盤太低,容易被刮了。
徐陽要是買新車也不會買小轎車的,不適合山地。
而且徐陽一向喜歡視野高點的,小轎車有些人感覺都躺著開車一樣。
太舒適也不行,開車容易睡著。
還是用的工地上那種測量繩,一個可以作為直線,而且長度也夠長。
距離懸崖邊三米遠的地方,開始。
“小陽,按照繩子撒上石灰,先打一條直線”
“好勒”
聞言徐陽戴上手套,抓了一把石灰沿著測量繩撒去。
有些撒在繩子上也沒什么,只是做個記號。
一條三十米長的直線就被劃了出來。
不是長度不夠,而是徐陽覺得距離夠了。
三十米,兩米五寬,就是十二個車位了。
甚至感覺有點多,長度兩頭位置就劃了五米五的長度。
看了看空蕩蕩的空間,間距就三米吧。
正常的間距,再次劃了一條直線,隨后把一個個車位線也劃出來。
脫下手套,拍了拍手,這樣也才用掉一半不到的位置。
想了想側邊空了一塊地方,徐陽準備畫幾個大點的車位。
比如大型越野,比如長城炮這類的,或者有停放房車的,或者旅游大巴的。
位置就選在靠近山路口的一側。
旅游大巴的車位寬度在四米左右,長度十六米。
比正常大巴車位大點,沒事反正空地多。
二十四個小車位才不到一半的位置,并且兩側都空了有位置的。
出來一些位置就是給旅游大巴,或者大型越野車停的。
類似長城炮這類的,車位尺寸寬度三米,長度六米五。
兩側各劃了四個大車位,大巴車位,一邊一個。
只弄了兩個,主要徐陽想了想,估摸也不太會有大巴車過來吧。
畢竟民宿小眾類型的,現在可玩點也比較少,不適合大規模的游客過來。
就先預留這幾個吧,八個大車位還是有必要的。
徐陽自己就要停一個,現階段這些車位足夠了。
做好標記,明兒也是體力活,得把青磚搬出來,不過不用水泥就是了。
明兒直接鋤頭開槽,把車位線挖出來,然后鋪上青磚就行。
多余的泥土回填,或者轉移到林子也行。
只是車位,不用那么嚴謹,鋪青磚好看是一個,更多是標記車位尺寸。
不然都亂停,移車開車也不方便,所以還是有必要規劃下的。
跟老爹把工具收拾收拾一番,隨后回到山洞。
兩位老師傅,手藝沒得說,雕刻的沒有破損,前幾個字體都已經描上黑漆了。
只剩最后一個字,忙碌幾天總算是收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