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擴軍,移民
- 反清:我的夫人是慈安
- 紅色山茶
- 2923字
- 2023-12-08 08:36:22
咸豐二年臘月三十,包頭平山鎮。
平山鎮就是曾經的三十里鋪,由于從這里開始往西上百公里的地界,如今都是平山堂的地盤,再加上這里現如今又成了包頭民團的駐地,因此這個原本的小村子,被“提拔”成了一個鎮,連名字都改成了平山。
從十月末到現在,僅僅過去了兩個月的時間,包頭民團的規模就已經擴充到了萬人的規模。
何平之所以這么著急的擴軍,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今年在京城搞出來的一系列事情。
他也擔心萬一消息泄露了,咸豐皇帝會派大軍來報仇雪恨呀,尤其是后來聽說張三他們還把皇后給打死了,他就更加的提心吊膽了。
這可算得上是殺妻之恨(到現在何平都不知道,應該算是奪妻之恨),一旦消息泄露,咸豐皇帝肯定要報復他的?
因此,趁著現如今可以正大光明的招兵買馬,何平直接就把自己的隊伍擴充了好幾倍,達到了一萬多人的規模。
由于是大冬天,這些人不可能在這樣的天氣里帶著家屬過來,因此倒是給了何平一定的緩沖時間,建設相應的家屬區。
他現如今拉隊伍,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方必須有家有室,哪怕沒有老婆,也必須得有父母兄妹。
這樣一來雖然帶給他的負擔重了一些,但是這樣的士兵也更加好控制,而對團練的控制力,是何平追求的第一目標。
當然了,既然有了第一目標,自然也會有第二目標。何平之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擴軍,那肯定也是有他的目標的。否則以他這萬事求太平的性格,又怎么可能無緣無故的買官和擴充軍隊呢?
目前,擺在他面前的大事有兩件,一個是他早就蓄謀已久的棉花種植計劃,另一個就是要在今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
之所以何平要急著在這個時代種植棉花,是因為他現如今的發展模式,實在是太依賴后世的輸血了。甚至可以說,一旦后世的輸血出了問題,他在這個世界建立的一切,立馬就會土崩瓦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放在何平身上也是一樣的。他已經明顯感覺到了后世兄弟們的變化,萬一他們有一天跟自己鬧掰了呢?那他在這個時代可就直接玩兒完了。
畢竟,他現如今收入的大頭,全部依賴于后世搞過來的各種小商品。再有就是一些工業設備,生產出來的適合這個時代使用的商品。
可不管是后世直接送來的,還是這個時代生產的,其實歸根到底依然是對后世的依賴。直接送來的就不提了,即便是在這個時代生產的,那些設備的零部件,包括各種生產輔助材料和設備,全都需要后世的供應才能辦得到。
因此可以說,何平在這邊折騰了兩三年了,可依然沒有為自己建立起一個自我造血的能力。
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那他在這里的基業就不完整,就有漏洞,因此,他這才迫切的希望展開棉花的種植事業,進而為自己的紡織工業提供足夠的原材料。
畢竟對于現在的何平來講,紡織技術和設備不是問題,他這里有了鋼鐵廠,有了電廠,有了小型的軋鋼廠,甚至還有了生產組裝電動機的工廠,因此只要有了后世送過來的紡織設備樣機,那他已經具備了仿制的能力。
當然了,太過先進和自動化的肯定是不行,但達到后世建國初期的水平還是沒啥問題的。
而目前來講,制約他這個計劃的關鍵一環在于原材料,畢竟他的紡織機械和技術再牛叉,沒有棉花那也是白搭不是?
可棉花這個東西,在這個年代,實在不是一個利于收購的商品。在山陜地區,雖然也有很多的棉田,但這些棉花大多數都是人家自用的,極少有人專職的種植棉花牟利。
畢竟在這些地區,相對于種植棉花來講,種植糧食產生的經濟利益更大,種植的風險也小的多,因此極少有大戶愿意不種糧食改種棉花的。
這里是內陸,跟沿海的省份很是不一樣,在這個時代,那邊的商業化程度也比這里高的多,因此即便是何平給出再高的收購價格,在短時間內也很難改變這里的地主們的種植習慣。
所以,為了發展自己的紡織業,何平就必須自己將上游產業鏈打通,甚至是自己建設一個獨立的產業基地。
而后世已經表明,在X疆地區種植棉花是最合適的,尤其是當下的自然環境,比之一百多年后的時代,那里的自然條件更好,因此沒理由種不出棉花來。
可跑到那么遠的地方去種棉花,那可不是個簡單的事情,畢竟,那邊屬于是大清朝的邊境地區,甚至在幾十年前,那里還是噶爾丹的地盤,大清朝花了三代人上百年的時間才收進了囊中的。
可想而知,那邊的本地人對待他們這樣的外來戶,得有多么的不友好。并且此時的X疆,大清朝的統治力度也并不是非常大,尤其是對于南疆,統治力量就更加的薄弱了。
何平想要在這個地區發展棉花種植業,那就不得不面對盤踞在這里的各方勢力。尤其是在南疆,那里的反清勢力更多,更亂,尤其是這里的很多勢力還得到了英國、沙俄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就顯得更加不好對付了。
因此,想要到這一帶發展,沒有強大的武力做支撐的話,那基本上就是在送人頭。
除了發展紡織業這個大計劃,何平等人的另外一個計劃就是參與到即將發生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去。世人都知道,發戰爭財是最快的致富手段之一,尤其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這個帶來的財富可是無與倫比的。
此時的何平可是太需要黃金了,因此參與到這樣的一場戰爭中,可想而知會給他帶來多大的財富,給他的地盤帶來多快的發展。
不過這里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距離問題,克里米亞的主戰場離他這里太遠了,想要將自己生產的戰爭物資賣給交戰雙方,運輸可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不過盡管困難重重,他也必須要參與到這場大戰中去,之所以他如此執著,是因為這場戰爭,幾乎就相當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傳。其參與國眾多,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來也沒有遜色多少。
而且這場戰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今后的世界格局,甚至有些影響一直延續到了后世的當下。
還有最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于,雖然大清朝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但它卻是這場戰爭實實在在的受害國!
這是不是很神奇?
一個沒有參戰的國家,卻成為了一場戰爭最大的受害國,這個話咋聽咋有點兒不可理喻了。
可事實就是這么的不可理喻!
這場戰爭中,無論是戰勝的一方英法,還是戰敗的一方沙俄,在這場戰爭結束以后,立馬就跑來侵略大清了。
畢竟任何戰爭,幾乎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者,像是二戰中的老美那樣的,畢竟是極少數的存在。而真正的戰爭中,大多數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打敗對手的同時,自己也會遭受到極大的損失。
也就是基于這一點,在數年大戰中遭受損失的英法和沙俄,都選擇了在我大清的身上回回血。這也是為啥在幾年后,英法直接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之一。
同時,沙俄也選擇了在同一時間,悍然入侵大清,從大清的身上侵占了數百平方公里的領土。
克里米亞戰爭的雙方,一南一北,一東一西,都選擇了從大清朝身上找回損失,這就讓大清這個最無辜的國家,成為了這場戰爭的最大受害國。
從這個事實也證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絕對不是一句空話,更加證明了,只要你不夠強大,你連愛好和平的資格都沒有!
不管你有多么的愛好和平,那些豺狼虎豹都會逼著你放棄幻想,準備打仗!
何平是愛好和平的,這個從他的名字就能看得出來。因此為了保住自己的和平,他就必須要積極的參與戰爭。
只有在戰爭中提升了自己,盡最大可能讓敵人遭受更大的損失,他才可能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一切。
而如何在戰爭中提升自己呢?那最好的方式便是出售軍火。如此一來,不但自己能賺到錢,還能借著這股東風,提高自己的工業能力,打造出來一個完整的戰爭工業體系,鍛煉出來一批足夠專業的工人隊伍。
雖然何平沒打算直接參戰,但即便是賣東西給雙方,那也是要有武力保衛的,否則人家直接變買為搶,他想哭都找不到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