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十萬大軍投西岐
- 洪荒:從玉泉山開始的楊戩
- 松鶴閑云天
- 2511字
- 2023-12-06 09:50:19
姜子牙隱居渭水,就是為了等待西伯侯姬昌,倒也不拿架子,欣然同意。
二人攜手一起走出了山林。
姬昌讓姜子牙進了行輦,自己親自為姜子牙駕車前行,一直到了官道之上,足足行了八百步。
姬昌為姜子牙拉了八百步的車,姜子牙為姬昌建立了八百年的王朝。
一飲一啄,自有天定。
姜子牙進了西岐,萬民爭看,無不欣悅。
隨后西伯侯姬昌升殿,封姜子牙為右丞相,只在本土勢力左相散宜生之下。
姜子牙謝恩,偏殿設宴,百官相賀對飲,其時君臣有輔,龍虎有依。
幾個月過去,姜子牙相國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條,行行有款,西岐國力大增,文武百官無不信服。
見自己威信已起,時機成熟,姜子牙特向姬昌舉薦楊戩:
“侯爺,西岐如今兵強馬壯,若是對付朝歌,恐力有未逮。
還需招攬猛將,先北而東,徐徐圖之。”
“丞相,此言深得我意,若有人選,可薦之。”
“卻有一人,我師侄楊戩,武藝高強,在朝歌雖不過是巡城將軍。
手下也有十萬精兵,早已心向西岐,我修書一封即可來投。”
“哦,既然如此,丞相快快修書一封,為我西岐添一大將。”
“善”姜子牙修書一封,直往朝歌而去。
朝歌
楊戩緩緩放下手中的信件,傳令道:
“老大,老五、老六,召集兵馬,我們先回梅山,聚攏大軍再向西岐出發。”
“諾!”
康安裕、郭申、直健三人,領完軍令,走出軍營,將六百草頭神聚集,眾人朝梅山飛去。
到了梅山,又是一番兵馬整頓,點齊十萬兵馬后,楊戩大軍開拔,直往西岐而去。
至西岐五十里處。
楊戩帶領大軍降下云頭,從陸地而行,卻是要擺開兵馬,彰顯實力。
雖然是投奔西岐,但是投奔的方式不同,待遇也不同。
有人推薦和沒人推薦是兩回事,手上有兵有馬還是孤身一人投奔也是兩回事。
楊戩此時就是要將十萬大軍依次擺開,彰顯聲威,提高地位。
西岐
早有探馬,將楊戩大軍來襲一事,上報西伯候府中。
此刻西伯候姬昌、右丞相姜子牙,左丞相散宜生,西岐大將南宮適、辛甲,四賢八俊等文武大臣,立于西岐城樓觀聞楊戩大軍。
只見遠處烽煙滾滾而來,十萬大軍,俱是黑衣玄甲,如一朵黑云,潮水般朝西岐籠罩而來。
令行律止,十萬大軍如同一人,士兵盡皆昂首挺胸、齊步同行、氣勢沉重,如泰山壓頂而來。
陣列玄襄,弓弩兵在前陣,刀盾兵居于其后,車兵在兩側。
之后戈兵在最前,長戟在中陣,長矛在后陣,各兵種依次排列,黑色旌旗飄揚。
待得靠近西岐二里之處,大軍止住步伐、刀盾交擊、矛戈揮舞、大戟矗立。
十萬參照大秦銳士之法,鍛煉而成的大軍齊呼:
“風!風!風!大風!”
鐵馬金戈之勢撲面而來、讓人膽寒。
城樓上眾人觀之,如此軍紀嚴明、隊伍整練、如指臂使,果然好人馬,領兵之人必有大將之才。
噠!噠!噠!
隨著一陣密集的腳步移動聲,大軍往兩側移動,讓出一條道路來。
一氣宇軒昂身穿銀色戰甲、黑色龍紋披風的青年將軍,騎著赤焰馬緩緩向前走來。
此人正是楊戩,身后跟著同樣身著戰甲梅山兄弟。
待走到城門百步,楊戩雙手抱拳行禮道:
“鄙人楊戩,接我師叔姜子牙書信,特來投奔西岐。”
楊戩此話一出,猶如水落油鍋,城頭上,頓時變得喧囂起來。
文武眾將,議論紛紛,這楊戩是何方人氏,手下有如此精銳大軍,為何在以前的大商軍中未聞其名,當真怪哉。
也有人暗中對姜子牙更加警惕。
“這姜尚不知從哪里找來的幫手,以后這西岐到底是姓姬還是姓姜?”
西伯候姬昌卻不管這些是是非非,抬手止住喧囂,笑道:
“丞相推薦之人,今日一見,果然非同凡響,諸位,快隨我出城迎接。”
隨著西岐城門打開,西伯候姬昌帶著文武百官開城迎接楊戩。
楊戩帶著梅山兄弟上前拜見,十萬大軍在城外就地扎營。
雙方一陣寒暄,西伯侯姬昌升殿,封楊戩為三品鎮北將軍。
與本土軍方勢力首領南宮適相當,隨后安排宴席,款待楊戩,雙方推杯換盞,好不快意。
此時西岐尚未立國,且天下承平日久,文官為主,武將難封。
西伯候治下官員最高為二品,均為文官,就連姜子牙也不例外。
作為諸侯麾下,三品武將此時就是西岐最高將領。
楊戩的三品鎮北將軍,與目前的軍方第一人南宮適平級,還高于辛甲、四賢八俊等人,
比姜子牙推薦的四平將軍還要更高一籌,可以看得出,楊戩這十萬精銳兵馬起的作用。
待到姬昌征伐北伯候,楊戩還可再立功勞,晉升官職。
一番操作之下,不難成為西岐軍方第一人,在以后的武王伐紂之戰,那就是占盡先手,大有可為了。
酒過三巡
“刺啦!”一聲
西岐武將中有一人突然起身道:
“候爺,光是飲酒無以為樂,不如讓我等西岐將領與楊將軍等人演武一番。
為侯爺、各位公子、大臣助助興。”
楊戩識得是發言之人是西岐武將辛甲,南宮適的部下。
“看來自己初來西岐,就驟然獲此高位,卻是引得西岐本土軍方勢力不滿了。
演武是假,乘機落自己面子,打壓自己的威風才是真。
姬昌一代雄主,自付能壓得住事,估計也是樂見其成,好借機看看自己等人的本事。
至于子牙師叔,此時在西岐上有西伯侯,中有散宜生、南宮適,下有一桿文武大臣,自身處境,比較微妙。
且作為推薦之人,目前卻是不方便開口對我施以援手。
不過就憑西岐武將這些個爛番薯、臭鳥蛋,還掀不起多大風浪。”
果然,西伯候姬昌聞言,拍手叫好道:
“此言不錯,不知楊將軍意下如何。”
楊戩端著酒杯,將美酒一飲而盡,輕飄飄的說道:
“侯爺有此雅興,楊戩自是愿意奉陪,梅山兄弟你等下場,陪辛甲將軍玩玩,記著,我等初來乍到,出手還是要分得清輕重。”
“是,二爺。”
梅山兄弟抱拳受命。
“哼”
見楊戩此言頗為看不起自己,辛甲卻是極為不滿,冷哼一聲。
隨后辛甲提劍下場,對著梅山兄弟道:
“不知哪位愿意下場賜教一番”
“我來!”
梅山老六直健,為人直爽,最是性急。
遇上打架那是一馬當先、當仁不讓,六人中他年紀最小,是以無人和他相爭。
看著是梅山兄弟中,年紀最小一人來襲,辛甲不免有些輕視。
大喇喇拿著劍站著,卻是在等待直健出手。
“辛甲將軍,刀劍無眼,我等還是一起出手的好。”
直健抱拳行禮規勸道。
“要打就打,少羅嗦!”
“好,看招!”
鏗!
雙劍交擊,辛甲手中利劍被磕飛出,直直的插在地上。
電光火石之間,辛甲敗了,看著自己顫抖的右手,辛甲不敢相信。
但頸間冰冷的劍鋒在提醒著,他確實敗了,被人一招打敗了。
“承讓了”
直健收回放在辛甲脖子上的寶劍。
辛甲羞得滿臉通紅,直沖沖地返回座位,卻是連地上的寶劍都不要了。
靜!
此刻見辛甲被一招打敗,在場眾將無不驚訝,一片寂靜。
“想不到這楊戩不僅帶兵厲害,手下也如此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