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中的經濟學家:經濟學家如何影響世界大戰的勝負
- (新)艾倫·博拉爾德
- 7153字
- 2023-11-17 17:30:45
1935年:約束軍費開支
1935年,德國悍然撕毀《凡爾賽和約》,開始重整軍備,引入普遍征兵制,并通過《紐倫堡法案》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在東亞,爭奪中國控制權的斗爭愈演愈烈。蘇聯與日本達成了一份令人不安的協議,承認后者對中國東北地區南滿鐵路的控制,而蘇聯則控制中東鐵路。[24]在中國,國民政府已經實際承認日本對東北地區的軍事控制,但中國共產黨則號召建立統一戰線抗擊日本。在日本,日益激進和失控的軍隊派系發動政變,繼續海外侵略,并試圖刺殺反對他們的日本政客。
高橋是清對重掌財政大權猶豫不決:他知道軍部擁有實際的內閣否決權。他長期反對激進的軍部,也知道這樣做的危險性。1931年,他曾威脅說,如果日本軍隊按計劃進攻中國東北的錦州市,他就辭職。第二年,他又成功阻止了軍部準備將日元作為偽滿洲國貨幣的計劃,主張偽滿洲國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他還反對日本軍隊在偽滿洲國的軍費開支,理由是這會擠出與其他國家更重要的貿易往來。日本軍隊一開始侵占中國東北,高橋是清就呼吁陸軍大臣撤回軍隊,這令軍部憤怒不已。軍事極端分子給高橋是清貼上“日本帝國的敵人”這一標簽。
高橋是清一直希望他的財政擴張政策是臨時性的。1934年,他終止了蕭條救助基金,但限制軍費開支則非常困難。他給陸軍和海軍提供的經費一直低于他們的要求,這讓內閣中的將軍們大為惱火,有時演變成公開對峙。1933年底,英美兩國提高了對日本商品的關稅,高橋是清將此部分歸因于日本軍事集團對蘇聯和美國的威脅。
1933年初,預算編制審批過程對所有人來說都特別艱難。高橋是清當時已78歲高齡且疾病纏身,他對整個預算程序極不滿意,考慮再次辭職,但是首相齋藤實鑒于他的實力、知識和聲望,極力挽留,他又一次同意了。他再次試圖改革預算制度,限制大臣們為自己爭取利益并夸大自己的訴求。高橋是清希望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預算程序,首先確定國家優先事項,然后其他初級大臣再參與進來。但是,他從未得到支持。事實上,由于軍部此時任命了執行強硬路線的軍官擔任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局勢進一步惡化。
1934年中,齋藤實內閣因腐敗指控而倒臺,起因是“帝人事件”[25],政府被指控救助了失敗的企業家,造成投資人獲得不義之財,后來證明所謂的指控是右翼軍部人士捏造的。高橋是清的幾位同事遭到逮捕和判刑,其實真正的目標可能就是高橋是清本人,但他并沒有被嚇倒。他的增長政策依然受到廣泛的支持,包括大小企業、中間派官員、政黨政客和溫和的工會聯盟等。但軍部和某些右翼分子主張建立一個更強勢的專制政府、更強大的軍隊以及向海外擴張。時任海軍大臣岡田啟介被任命為新首相。岡田啟介要求高橋是清繼續留任,但后者深受“帝人事件”的傷害沒有答應,而是推薦他的副手接任。但這位繼任者經過四個月的緊張工作后就去世了。1934年11月,80歲且身體狀況持續不佳的高橋是清又被召回,擔任他的第七任也是最后一任大藏大臣職務。
高橋是清的1934—1935年預算以不得不撥付更多軍費而結束,這個結果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軍費開支與前幾年相比大幅增長,已幾乎占到政府支出的一半。程序幾近失控,名義上的文官政府已經被軍部大臣綁架。但至少經濟增長得更快,為縮減債券發行規模和提高公司所得稅率提供了空間,盡管后者被證明是不受歡迎的。軍部政客和激進分子通過政治宣傳及刺殺手段,繼續恐嚇對手。他們對美國的貿易政策及美國對待日本移民的態度感到憤怒,對列強批評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行動感到憤怒,對《倫敦海軍條約》和《華盛頓海軍條約》感到憤怒,對中國的抵抗運動感到憤怒,以及對大蕭條造成的經濟損失感到憤怒。
到了1935—1936年預算年度,高橋是清致力于回歸平衡預算,此時經濟增長已經改善,通貨膨脹正在抬頭,債務也在增加。他經常說,財政刺激措施必須被視為暫時性措施。
日本對中國東北軍事控制的關鍵在于鐵路網,軍隊想對鐵路網進行擴建。1935年,高橋是清是唯一一位反對南滿鐵路公司擴張計劃的資深大臣,在他看來,這是在助長日本軍國主義。他似乎比軍部更清楚地預見到,軍隊離不開西方的技術和關鍵原材料,如航空燃油。
由于預算需要全體大臣(包括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的一致同意,在不斷升級的困難氣氛中,高橋是清在其任內最后的四次預算編制中均與軍部發生了公開的沖突。這一次,軍部再次反對高橋是清提出的預算方案,以非常對抗的方式增加不切實際的軍費開支要求。高橋是清中斷了預算談判,并公開批評大臣們沒有誠意。他將日本經濟與西方經濟進行比較,指出美國的人均收入幾乎是日本的10倍,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日本無法像西方大國那樣花錢。軍隊以最強硬的語言指責他,“我們的領導人必須徹底改變和撤換”(Smethurst, 2007,第291頁)。
在高橋是清最后的幾張照片中,有一張拍攝于1935年末,照片中的他面帶困惑的微笑,正在喧鬧的帝國議會預算辯論中讀書。他讀的書是費比安·西德尼和貝特麗絲·韋伯合著的《蘇維埃共產主義》。很顯然,高橋是清安排一家大報社發表這張照片有故意和挑釁的成分,因為該書宣揚共產主義已經被日本政府審查機構禁售。高橋是清意識到自己面臨的風險,告訴其他人自己可能是被刺殺的對象,但他除了堅持下去,別無選擇。
陸軍大臣最終同意了年度預算,但為時已晚。軍方開始分裂:一個強大的派系堅決反對軍費受到任何限制,他們絕不妥協。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政府召開了冗長而繁復的預算會議,試圖打破僵局。在長達20個小時的會議之后,高橋是清對外發出達成協議的信號,得到了新聞媒體的稱贊,稱他為82歲的“創造奇跡的達摩”。[26]
1936年初,日本獲悉意大利公然入侵阿比西尼亞。高橋是清直言不諱地對此進行了批評,指出這種殖民主義侵略行徑的危險性。軍部將高橋是清的言論解釋為,這也許實際上是對他們占領中國東北行動的新一輪批評。2月20日有一場大選,高橋是清的立場獲得了公眾的支持,但此時他的生命安全正受到右翼分子的直接威脅。
日本帝國軍隊有派系化抗議的傳統?!扒嗄贶姽佟卑l起了一場運動,他們認為國家已偏離正確的方向。他們抱怨天皇被“圍繞君主的邪惡法師”誤導(在他們心目中高橋是首要目標)。青年軍官們要求清除西方思想,恢復國家的傳統純潔理念。這場運動規模不大,但在總參謀部和皇室中有一批很有影響力的支持者,并在1934年的軍事學院事件和一年后刺殺一位著名的保守派陸軍將領的行動中展示了他們的力量。
刺殺和起義是在“國體”[27]的旗幟下進行的,這是一種超國粹主義的日本文化。1935年底,青年軍官運動制訂了一份新的秘密計劃:在一份題為“起義宣言”的機密文件中,他們譴責官僚、政客和其他危害國家政體的人,并計劃為國家消滅這些反民族主義的敵人。一批軍官將率領一支特遣分隊刺殺“國體”的主要敵人,控制首都,并向天皇提交請愿書,他們相信天皇會同情他們的動機。他們列出了一份六個人的刺殺名單,首相名列其中,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大藏大臣高橋是清,他的罪名是“卷入政黨政治,圖謀削弱軍隊,繼續維持現有經濟結構”。
由于生命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威脅,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特別預防措施來保護高橋是清的安全:他接受了如何在汽車中躲避刺殺的訓練,他的辦公室裝有特別的安保設施,他的家配備了特殊門鎖、隱蔽出口、警衛和秘密逃生室。高橋是清很清楚他的危險處境,他說,“我再次加入政府,知道這是我最后一次為國家服務,我已做好死亡的準備了”(Smethurst, 2017,第295頁)。
1936年2月25日晚上,疲憊不堪的高橋是清從馬拉松式的預算工作中抽身,比平常稍早一些回家,看望回娘家來的已婚女兒。全家人一起吃完晚飯后,感到疲憊的高橋是清早早就上床休息了。
那一夜,由25名軍官率領大約1 500名士兵準備政變。他們給自己起名為“新義勇軍”,口號是“擁護天皇,消滅叛徒”。他們在東京市中心的三個營區集結。這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夜晚,一直在下雪。第二天凌晨5時,在凜冽的寒風中,陸軍步兵中尉中橋基明和陸軍工兵少尉中島莞爾率領帝國第三禁衛軍的120名士兵,向距離軍營只有500米的一個帶有圍墻的舊式風格花園住宅進發。那是高橋是清的住宅。一半的士兵在住宅外停下并形成一個防御圈,另一半則推開門衛闖入住宅。門衛設法打電話給大藏副大臣,警告他這里發生的事情。但是他阻止不了士兵們沖破大門、闖入住宅并涌進高橋是清的臥室。高橋是清被噪聲吵醒,困惑地坐起身來,要求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中橋基明對他大喊:“天罰!”他拔出軍刀砍向高橋是清,幾乎砍斷了他的手臂。中島莞爾大叫“叛徒”,并向高橋是清的胸部和腹部連開數槍。高橋是清倒床而亡。大藏副大臣津島壽一趕到并勇敢地試圖干預,但為時已晚。高橋是清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睡衣上沾滿鮮血,他死了。
刺殺者的狂熱目的達到了,他們從住宅中撤出,加入其他政變軍人的隊伍,向皇宮進發??駸岱肿赢斖砝^續暴力狂歡:他們又成功地刺殺了一位前首相和另一位保守派大臣。
在一系列刺殺后,反叛士兵占領了東京市中心的一座大樓,要求成立軍政府。但經過幾天的猶豫,天皇拒絕寬恕刺殺者,下令平息叛亂,叛軍此時意識到他們失敗了。軍部起初不愿意介入并懲罰誤入歧途的軍官,但最終頒布了戒嚴令,反叛士兵被逮捕并接受審判,盡管這一結果姍姍來遲。
“二二六事件”以新義勇軍的失敗而告終。經過非公開審判,19名軍官被判處死刑并立即執行,多人被監禁。但是,該事件也終結了高橋是清一直倡導的許多思想,包括建設現代經濟、國際經濟合作、民主內閣控制和限制軍費開支等。雖然軍事政變未遂并被鎮壓,但這一事件標志著文官政府對軍隊控制的結束。日本內閣辭職,即將接任的新首相被迫屈從于軍部的許多要求,其中包括只有在職軍官可以擔任戰爭大臣和海軍大臣的新要求。這意味著,如果內閣不同意軍部的資金要求,軍部的指揮官可以命令他們辭職,從而拖延預算審批,導致政府倒臺。
高橋是清的嚴格預算程序已經不復存在。軍部增加了軍費開支。第二年,日本軍隊全面入侵中國沿海地區,正式發動戰爭,開啟了讓世界陷入戰爭的恐怖時期。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不受限制的軍費開支主導了日本政府的預算,遠遠超出日本經濟的承受能力,即使加上日本軍隊掠奪的殖民地資源也入不敷出。債務迅速攀升,通貨膨脹率起初躍升到10%,而后達到了天文數字般的水平。
東京處于戒嚴令控制之下,最初的一個月,軍部不允許高橋是清的家屬為他舉行葬禮。最后舉行葬禮時,由于擔心引發騷亂也不允許發布任何公告。但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就在社會上傳開。得知葬禮消息,成百上千的民眾沿街而立等待送葬隊伍,向這位勇敢的老人致敬。當時的皇后無視軍部意見,也送上了花圈。在街上,人們向一位英雄的去世表達哀傷和敬意,也是向一個時代的結束致敬。
高橋是清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政治家,一位了解人民的人。由于身材矮胖,他的昵稱就是“達摩”,基于菩提達摩形象的日本傳統木偶,通常是矮胖的、留著胡須的男人,被視為堅韌不拔和好運的象征。木偶的形狀類似雞蛋,重量在其底部,因而被推倒后可以重新站立起來。達摩通常與一句著名的日本諺語連在一起,即“七転び八起き”,翻譯成中文就是“摔倒七次,起來八次”(含義如同中文的“百折不撓”)。高橋曾七次擔任大藏大臣,但即使是他也未能重新站立起來。

高橋是清閱讀英文日報
[1]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是日本的中央銀行,成立于1882年?!g者注
[2]白芝浩(Walter Bagehot, 1826—1877),1826年出生于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總編。以他名字命名的白芝浩原則是指,在金融危機時,因為信貸緊縮,市場面臨流動性困境,各家商業銀行尤其是小型銀行,都缺乏現金。這時,中央銀行必須對商業銀行放貸。等金融危機過去,商業銀行再慢慢歸還中央銀行的貸款。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從一場流動性緊縮發展為普遍的金融危機。——譯者注
[3]雅各布·希夫(Jacob Hirsch Schiff, 1847—1920),是一位出生在德國的猶太裔美國銀行家及著名金融戰略家,庫恩雷波公司高級合伙人。在1880—1920年間,他創辦了許多新的公司,包括紐約國家城市銀行、公平人壽保險協會、富國銀行公司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出于想要報復俄國虐待猶太人的目的,他曾經提供巨額貸款資助日本軍隊擊敗沙皇俄國。——譯者注
[4]原文為亞瑟港(Port Arthur),即旅順口。——譯者注
[5]1905年俄國革命是指1905—1907年間,發生于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境內的一連串范圍廣泛、以反政府為目的,或沒有目標的社會動亂事件,諸如恐怖襲擊、罷工、農民抗爭、暴動等,導致尼古拉二世政府于1906年制定等同于憲法的基本法,成立國家杜馬與施行多黨制。沙皇指揮不力,導致軍隊在日俄戰爭中慘敗,是革命最直接的導火索?!g者注
[6]原文為2萬億日元(¥2 000 billion),但估計是筆誤,從上下文來看,20億日元(¥2 000 million)比較合適?!g者注
[7]立憲政友會,簡稱“政友會”。1900年由伊藤博文創立。代表日本封建地主和財閥及具有這種背景的政客利益,并受三井財閥的直接支持。先后組織多屆內閣。1940年解散?!g者注
[8]“二十一條”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亡中國的秘密條款。日本帝國主義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的時機,于1915年1月18日由日本駐華公使向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遞交了“二十一條”文件,企圖將中國的領土、政治、軍事及財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g者注
[9]華盛頓會議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有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中國九個國家。華盛頓會議的議程主要有兩項:一是限制海軍軍備問題,二是太平洋和遠東問題。為此組成兩個委員會:“限制軍備委員會”由英、美、日、法、意五個海軍大國參加;“太平洋及遠東問題委員會”則由九國代表參加,兩個委員會分別進行討論。該會議的主要成果包括三個重要條約:四國公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九國公約。這三個公約統稱為“華盛頓公約”?!g者注
[10]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大地震。震后發行的“震災善后處理公債”及其他應付票據因難以兌付,幾次延期,1927年春為最后清理期,日本各界民眾對于金融界能否兌付感到惶惶不安,由此引發信用危機。1927年3月14日,日本若槻禮次郎內閣的大藏大臣片岡直溫在議會上談及“整頓震區票據”時,隨口說出“渡邊銀行或將停止付款”,這引起群眾到各銀行擠兌,使東京、橫濱許多二流銀行歇業。23日,日本議會決定發行公債以救濟震區票據持有者,日本銀行又放出3億多日元貸款,才使金融風潮暫時緩和,但這次風潮的余波仍沖擊全日本各地銀行及工商業。4月20日,日本若槻內閣宣布倒臺。至4月21日,日本各地歇業銀行達30家,許多工業部門倒閉,金融混亂達到極點。根據天皇詔令,由日本立憲政友會總裁田中義一于4月20日組成新內閣?!g者注
[11]帝國特惠制度(Imperial Preference System),是指英國和其他英聯邦成員國之間相互提供貿易優惠的關稅制度,1932年在渥太華大英帝國會議上制定。主要內容是:對成員國之間的進口商品,相互降低稅率或免稅;對成員國以外的進口商品,則征高額關稅,以阻止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勢力滲入英聯邦市場。——譯者注
[12]“十月事件”,也稱為“錦旗革命事件”,是日本極右組織櫻會策劃的一次未遂政變。櫻會首領是日本陸軍的一些中級軍官,他們反對當時日本政府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不擴大戰線的做法,密謀通過武裝政變建立軍人專政。他們在民間右翼勢力的協助下,預定于1931年10月21日出動近衛師團的12個步兵中隊和陸海軍的16架飛機襲擊首相官邸和警視廳,刺殺首相等政府高官,頒布戒嚴令,建立軍人法西斯政權。后計劃泄露,政變未遂?!g者注
[13]“長刀之夜”行動,也稱為“長劍之夜”(德語為Nacht der langen Messer)或“蜂鳥行動”(Operation Hummingbird),是發生在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的一次表面上針對納粹沖鋒隊頭子羅姆的清算行動。希特勒通過該行動,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處決,除掉反對他的政敵,并加強了德國軍隊對他的支持。——譯者注
[14]即今天的埃塞俄比亞?!g者注
[15]原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g者注
[16]“血盟團事件”是指,日本民間右翼激進組織血盟團于1932年2月9日至3月5日執行的一系列暗殺活動,接連刺殺了銀行家井上準之助(前大藏大臣)等人的事件?!g者注
[17]“五一五事件”是指,1932年5月15日以日本海軍少壯派軍人為主舉行的政變。政變者襲擊了首相官邸、警視廳、內大臣邸宅、三菱銀行、政友會總部以及東京周圍的變電所,首相犬養毅被殺。由于政變規模小,缺乏建立政權的具體計劃,未達目的,以政變者自首而結束?!拔逡晃迨录笔侨毡菊问飞系囊粋€大事件。隨著首相犬養毅被暗殺,政黨政治也隨之終止?!g者注
[18]即“九一八”事變。——譯者注
[19]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 1842—1924),英國經濟學家,當代經濟學創始人,現代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奠基人,劍橋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g者注
[20]前田正名(1850—1921),明治時期的日本官僚、男爵,是明治政府制定和實踐殖產興業政策的中心人物。——譯者注
[21]天野為之(Tameyuki Amano),日本早期經濟學家,著有《經濟原論》等著作?!g者注
[22]理查德·卡恩(Richard F. Kahn),英國當代經濟學家?!g者注
[23]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 1867—1947),美國經濟學家、數學家,經濟計量學的先驅者,是美國第一位數理經濟學家,1929年與熊彼特、丁伯根等發起并成立計量經濟學會,1931—1933年任該學會會長?!g者注
[24]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方鐵路”(China Eastern Railway)的簡稱,亦稱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是沙皇俄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而修建的一條“T”字形鐵路。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后,俄國只保留了滿洲里至綏芬河的鐵路支線(中東鐵路)的管理權,而南滿鐵路(長春至大連)則歸日本人控制。1935年3月,蘇聯又把中蘇共同經營的中東鐵路北段(北滿鐵路)以1.4億日元賣給了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g者注
[25]帝人的全稱為“帝人株式會社”,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化學纖維生產商,現在仍是日本化學行業的巨頭?!g者注
[26]“達摩”,也稱為“達磨”,原意是佛教祖師或高僧;在日本有一種基于菩提達摩形象的傳統木偶也稱為“達摩”,有點類似于中國的不倒翁?!g者注
[27]日本的超國粹主義文化。當時日本軍部內有一個“國體原理派”?!g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