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總序
在高等院校,教學科研是一般教師關注的主要對象,教師們不僅關注自身的教學科研,也關注他人的教學科研,但對于學校和學院,高度關注的則是學科,即我們通常講的學科建設。所謂學科建設,一般包含學科平臺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四個方面。學科平臺建設,主要指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學位授權點的設置和建設、博士后科學流動站的設置和建設,另外也包括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設置和建設,以及其他各類研究平臺的設置和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主要指師資隊伍的規模、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等方面。科學研究,主要指師資隊伍成員從事學術研究所產出并公開發表和出版的學術論文、著作以及研究報告等。人才培養,主要指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學位授權點所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數量、質量及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和社會各行業的影響。學科建設的四個方面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學科建設的有機整體。其中,學科平臺是基礎,有了學科平臺,有利于引進人才和加強隊伍建設;有了學科平臺,才能招收研究生,進行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是核心,擁有一支合理的師資隊伍,才能支撐和維持學科平臺,才能有進行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主體。科學研究是關鍵,科學研究的成果體現學科平臺的力量,也是培養人才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就不可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人才培養是目標,人才培養必須依托學科平臺,同時,人才培養不但必須要有師資隊伍,而且必須要有具備科學研究能力的師資隊伍,才能完成合格的人才培養。
與國內大多數高校一樣,陜西師范大學的歷史學科建設在2012年之前,主要進行的是學科的外延建設。所謂外延建設,就是指增加學科的數量和規模,如擁有幾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幾個國家重點學科以及幾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民眾對高等教育有更高期待,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推動高等教育的內涵發展,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發展道路,高校學科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學科建設的重點由外延建設轉向內涵建設。外延建設主要強調量,而內涵建設則更加注重質,外延建設為內涵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在已有學科平臺的基礎上,凝練高水平的隊伍,產出高水平的成果,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將成為學科發展的關鍵所在,而統領這三方面的正是學科特色。凡大學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大學的特色集中體現在學科特色上。所謂學科特色,主要指在某一學科的某一領域,凝練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團隊,產出一系列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同時培養出一批在學術界和相關行業有影響的人才。說學科特色是學科內涵建設的靈魂,原因有三:一是從人力資源配置看,很難有一個高校有能力支撐一個學科(一級學科)所包含的所有學科領域。二是從財物資源配置看,很難有一個高校有能力支持一個學科(一級學科)所包含的所有學科領域發展所需要的財力和物力。支持學科建設不僅必須要有研究團隊,而且必須要為研究團隊提供從事科學研究所必需的財力和物力,如從事歷史學研究所必需的場所設施、網絡環境和圖書資料等,只有完成人財物的合理配置,才能進行科學研究。三是只有發展學科特色,實現資源配置才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如果學科領域廣泛,需要配置的文獻資源也必然廣泛,相應地如果學科領域相對集中,需要配置的文獻資源也相對集中,成本低而利用率高。另外,發展學科特色,易于傳承學術傳統,易于形成內部合作,易于產出系列成果,易于培養團隊人才,易于形成學術影響,也易于保持學術影響。
發展學科特色需要考慮諸多因素。作為歷史學科建設,要充分考慮地方歷史文化,形成自己的學科優勢,這種優勢既能更好地服務地方,也能充分彰顯自己的學科特色。要注重已有學術傳統,順應國家長期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著眼未來,長遠規劃學科特色。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實力地位,謀劃學校能夠實現的規劃,因為學科建設規劃只有在人財物的可持續投入基礎上才能實現。
陜西師范大學的歷史學科,依托地處周秦漢唐歷史文化中心、考古資源豐富、出土文物規格高和數量大的特點,經過70多年和幾代歷史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周秦漢唐歷史為主要研究領域的學科特色,中國古代史國家重點學科的獲批也是對這一學科特色的充分肯定。隨著國家對歷史學科精細化分類管理,原來既是門類也是一級學科的歷史學一分為三,調整為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根據學校地位的變化和學校對歷史學科人財物的持續投入狀況,面對三個一級學科的評估和建設,在國家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在嚴峻的挑戰面前,思路必須明確,決策必須正確,行動必須快捷。環顧國內外高等院校學科建設成功者,無不具有顯著特色。我們在學科內涵建設中,特色發展是唯一選擇。中國史作為一級學科,我校的中國古代史和歷史地理學作為兩個國家重點學科,是我校的特色學科,也是我校的優勢學科。在國內學科建設的激烈競爭中,只有加大建設力度,才能保持優勢地位;而要保持傳統優勢學科的地位,除了加大已有建設的力度,還必須不斷探索新的學科增長點,才能進一步強化學科優勢,彰顯學科特色。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為地處絲綢之路起點的我校歷史學科發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學院“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不僅順應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也是我院探索新的學科增長點的體現。中國史升格為一級學科后,發展中國近現代史學科勢在必行,而從時間和空間上看,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的研究領域同樣極為廣泛,我們也必須選擇某一領域,重點建設,特色發展。西北地區的近現代史研究是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把西北地區的近現代史作為我校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的發展方向,同樣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也必將成為我校的學科特色和新亮點。
此外,文物博物館學也是學院謀求學科建設發展特色的一大發力點。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根據該通知,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將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博物館已成為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全國范圍內,博物館如雨后春筍,發展迅猛,但博物館學的專業人才明顯不足,這就為高等院校博物館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陜西是考古大省、文物大省,更是博物館大省,博物館的人才需求也相對較大?;诘鼐墐瀯莺褪葘W科建設差異化發展的思路,我校在考古學學科下重點發展博物館學,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陜西省文物局與我校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家文物局在我校設立“國家文物局人才培訓示范基地”,充分說明我校重點發展博物館學符合陜西省和國家對博物館人才培養的需求,特色建設博物館學的思路得到了肯定和支持。我們將在國內博物館學研究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吸收國外博物館學的理論和方法,深入探索努力構建我國博物館學的學科理論體系,彰顯我校博物館學的學科特色。
彰顯學科特色的要素很多,但產出頗具影響的系列研究成果尤為重要。為此,學院設計出版“陜西師范大學史學叢書”。叢書的內容廣泛,涉及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俄國古代史、中西史學比較、中東歷史與國際關系等。希望通過出版本套叢書,集中展現學院教師近年來學術關注的領域和成就。鑒于本叢書是在我校大力推進一流學科建設的開啟之年規劃的,故以一流學科建設的思路代為本套叢書之總序。
何志龍
陜西師范大學長安校區文匯樓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