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地域社會變遷中的廣東鄉村婦女研究(全2冊)
- 劉正剛
- 654字
- 2024-02-04 18:41:18
第二章 明代珠三角地區訴訟中的女性研究:以案牘為例
明代是廣東社會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階段,社會經濟充滿了商業化氣息,明代也是廣東士大夫成長的重要時期。宋元珠三角地區“婦女強男子弱”的社會風情,經過明代士大夫們的形塑,以及儒家文化向基層的滲透,婦女在城鄉社會的變遷中盡管仍相當活躍,但明顯在不少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明崇禎元年至七年,[1]浙江桐鄉人顏俊彥出任廣州府推官時編著的《盟水齋存牘》[2]為我們提供了某些證據。該書編著可能完成于廣州任內,因書中有顏俊彥在“廣李署之盟水齋中”所寫序文,書中所記主要是他在廣州任推官期間所撰的判語及公牘。廣李署指的是廣州府治之內理刑名的官署。廣州府治的中心是正堂,正堂后邊有知府廨,東邊有清軍同知廨、經歷司,西邊又有海防同知廨、督糧通判廨、捕盜通判廨、理刑推官廨、照磨所等。廣李署可能就是理刑推官廨,內中有盟水齋。[3]目前學界已根據《盟水齋存牘》出現了多篇研究廣東鄉村社會以及婦女狀況的論文。如有人通過對婦女財產繼承訴訟案件的分析,認為明中后期,婦女的財產繼承資格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無論出嫁女或在室女都有一定的財產繼承權。[4]有人從女性對娘家財產繼承、改嫁時奩產的處置權以及孀婦的財產權入手進行分析,指出女性在實際生活中擁有比法律規定更多、更大的家庭財產權。[5]其他尚有圍繞《盟水齋存牘》展開對明代訴訟史的研究。[6]然而,這些論著著重從明代司法的視角討論明代珠三角地區的社會變遷。本章主要從財產繼承權、立嗣權、貞操觀等方面討論明末珠三角地區婦女在日趨濃厚的商業化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