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投資報告(2015)
- 劉德良等編著
- 3字
- 2024-02-04 18:29:44
總報告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狀況和特點分析
摘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之后,文化產業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支持國有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鼓勵文化與資本對接。國內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中央政府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對于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強勁的推動作用。中國的金融業則面臨著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互聯網金融崛起等因素導致的新競爭時代的到來,資本亟待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和新的發展空間,文化產業日益成為各類資本的目標。在政策紅利和經濟發展的作用下,我國文化產業投資5年間實現規模翻番,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資經驗積累仍不足,專業的文化產業投資人才缺乏。因此,文化產業投融資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對于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具有戰略意義。
關鍵詞:文化產業投資 文化金融 文化投資人才 公共財政文化投入
2005年4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明確指明非公有資本可進入的文化產業領域及相關的限制條件,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大力參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此項決定正式打開了社會資本投身文化產業領域的大門。之后,國務院和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和各行業的主管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政策,積極引導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尤其是《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支持國有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鼓勵文化與資本對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在文化領域要“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文化產業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投資機遇,社會資本迅速響應,大規模投資文化產業,投資規模逐年擴大,2009~2013年間年均投資增長率接近20%。
2013年,我國文化產業投資總規模同比增長16.68%,文化境外投資的投資區域和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各渠道的文化產業融資保持穩步增長,文化產業投資整體持續向好,文化內容固定投資增長有偏慢的跡象。隨著國家文化產業投資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不斷健全以及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持續看好,我國文化產業投資的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