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流浪兒童的生活景況

從36位流浪兒童在救助保護流浪兒童中心教室對“在街上生活是什么樣子的?”這一問題的回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流浪兒童的生活境遇(經過調查人員的歸納分類)。

(1)對流浪生活性質的描述:很痛苦,艱難,孤獨的,悲慘的,寂寞的,憂郁的,可憐的,很危險,恐懼,自由(沒人管),很快樂,無憂無慮。

(2)對流浪生活狀況的描述:吃不好穿不暖,睡不好,很危險,沒有關懷沒有溫暖,無依無靠,亂跑(指到處流浪漂泊)。

(3)與他人及社會的關系和狀態:被人瞧不起,被人欺負,被人打,被人騙,被人幫助,被人收留(專指目的不良的人、不是抱有善心的人),被人屈辱,被人雇用(干壞事),被人控制。

(4)內心感受:無可奈何,感到不幸福,自己感到丟人。

從上述描述與感受中可以看到,流浪生活中的兒童有以下特點。

(1)個人流浪生存的困難性與不良性。

(2)過早地或不合時宜地必須自己養活自己。

(3)流浪生存行為的社會邊緣性。

(4)無實際人文人倫教育與知識技能教育。

(5)人格扭曲。

(6)思想情緒經常穩定不下來(形成焦慮性人格)。

(7)生存狀態的不安全性(易被侵犯性)。

(8)原來已有的和想繼續發展的許多權利反而被排擠和喪失。

(9)與主流社會有實質性隔絕,個人孤立在普通人群之外。

(10)只有大量制造不良性刺激行為才能看到自我。

(11)違法與越軌行為的經常性及被迫性。

(12)準犯罪類型人的偏向及人格形成。

流浪生活,使其中的兒童成為一個比普通兒童更具有深深內在矛盾的矛盾體。

調查人員將與流浪兒童交談中記錄下來的一些內在矛盾進行了歸納。

(1)外出流浪生活中的生活照顧比家里差和難。這些差和難與個人向往自主性之間的矛盾。

(2)流浪生活中不良行為給予自我滿足和刺激的效能,與自己內心中想學好,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的內在性矛盾。

(3)那些有害無益的惹是生非、招災惹禍的流浪生活和行為,與想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的矛盾。

(4)有家和無家無人管束自己,這兩個方面對自己有用的價值和好處都想同時得到的矛盾。

(5)人的長遠性發展與原有善的本性被眼前流浪生活扭曲的矛盾。

上述也是在未成年人成長階段,兒童對家庭、學校和社會必然存在的社會化依附性,與期望自己掌握更大社會自主性交織在一起的矛盾。

通過調查,無論明顯表現出的狀況還是內心深處的想法,流浪兒童一般認為離家出走的最根本推動力是心靈中那個強烈躁動的自我意識或自我獨立意念(但是調查研究結果不認為是個性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但他們抽象意識中的自我獨立欲望必然會遇到具體的經濟生活支持問題,雖然不可否認許多流浪兒童已經有了生存經濟來源。

此外,調查人員還從許多流浪兒童身上看到:那些離家出走,陷入流浪生活的兒童,雖然在生存經濟獲取行為上擺脫了對家庭的依附,但依附于大量的不良流浪行為之中。這種對不良流浪行為的依附性,雖然符合經濟上的獨立才有可能獨立這個原理,然而,就兒童成長期的特點來講,兒童脫離監護人的供給,從流浪方式中得到的經濟獨立,大多是通過非正當手段得到的。這個不能將其歸咎于完全排除未成年人工作勞動機會的法律制度的正義性。

調查人員從絕大多數流浪兒童的口述中也看到,并且經過與其討論,他們也承認,有的甚至還非常明白,其所謂經濟獨立卻是非正當經濟來源的托詞。從中就可以使人們完全明白流浪生活是怎樣將流浪兒童原有社會化成果傾覆和本有良性人格倒置的。流浪生活實質是顛倒黑白,表象是經濟獨立,作用是讓自己感覺到自我的無限伸張,最終使流浪兒童深深地陷在流浪文化中而不能自拔,懊悔的內心與刺激的感觀長期揮之不去。這種絕大多數流浪兒童不得不依靠的非正當經濟獨立手段使兒童的思想、人格、人本性及社會化方向扭曲。那種處于經常性危機和威脅的,人生前途毫無企望的和不能真正享受社會自由與秩序的流浪生活狀態,被非正當經濟獨立所掩飾。兒童的天真和本性被流浪生活磨蝕了,其主體性的發展被流浪文化污染了。兒童的自我不再是社會性的自我,最充分的發展空間沒有了,自我和自由失真了。這個是調查者在與流浪兒童相處的所有時間中,經??吹降暮透杏X到的他們內心深深的痛。

同時,流浪兒童也同樣認為,在流浪生活中,自我獨立不再是主要追求。流浪生活中直接追求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流浪文化中,各種流浪手段都成為麻痹自我,試圖增加所謂感官快樂的工具。流浪兒童也不得不使用這些工具產生的不良刺激經常滿足自我,此時,自己也已經逐漸成為流浪生活的工具,深陷在流浪文化沼澤之中,雖然許多流浪兒童欲要自拔,但已經無力了。

也許有人會問,也確實有許多人這樣問過,流浪兒童為什么不早日回歸家庭,結束流浪生活,減少內在矛盾的折磨?對此,對流浪兒童的種種回答進行歸納就可以看到:陷入流浪生活中的兒童,許多都是以流浪生活的刺激性來滿足自己,用以實現自己生存價值的;而此時的其他廣大普通兒童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著父母,這種依賴性不僅表現在經濟生活上,而且還表現在感情的依賴上。相比之下,在很大程度上,流浪兒童需要的卻是感情上的依賴,而非物質上的。因此,只是在特別困苦時,流浪兒童才對家庭的撫養功能與情感功能產生向往,而在更多的時候流浪兒童是無須承認過去的家庭的任何作用的,這是流浪兒童愿意繼續過流浪生活而難以回歸家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英山县| 广丰县| 翼城县| 兴宁市| 邹城市| 商都县| 中方县| 长白| 思南县| 安义县| 四会市| 灵山县| 胶南市| 武穴市| 栖霞市| 嘉义县| 潼关县| 将乐县| 阜新| 南汇区| 阆中市| 沙雅县| 巴塘县| 会同县| 阜新| 鄂伦春自治旗| 崇左市| 萍乡市| 中宁县| 临潭县| 渝中区| 灵璧县| 隆林| 剑川县| 靖远县| 景泰县| 莆田市| 阆中市| 泰宁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