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發現的。”宋文說這句話的時候,有些不好意意思,仿佛辜負了姒安的期待。
“難怪。”姒安理解了,也失望了。
一個沒有燈下黑的天才,猛然變成有局限性的人才,落差太大,誰都難以接受。
“既然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你為何還在不斷重復訓練?”
“我想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而且,這段時間輸得太多了,我擔心侍衛們失去信心,所以打算作弊,多贏幾場,嘿嘿。”宋文笑道。
姒安莞爾,難怪公冶大夫要去喊暫停,原來是看出,宋文不懷好意了。
“能夠照顧到士氣,你距離成為合格的主將,越來越近了。”
“公子可有解決新戰術的辦法?”宋文問道。
“你不想自己解決?”
“要是能解決,我就不這么問了。”宋文如實說。
姒安平時對待其他人,向來直言不諱說實話,說錯了,坦白認錯,沒有半點架子。
久而久之,他身邊的人,都習慣對他說實話,有錯誤也會坦白承認。
姒安笑道:“你們一個個,都把我當神仙了。”
“測量標準尺的時候,大家都見識過。”
宋文的話,讓姒安回憶起,自己被動當神棍的日子,尷尬癌都要犯了。
“說說解決辦法吧,”姒安不想回憶起那段不爽快的日子,“既然人數過多,會阻礙指揮,我們只要控制人數在可以指揮的范圍,就不會出現問題。”
“人數太少,再厲害,也打不過幾倍的敵人。”
姒安沒有在意宋文的話:而是問道:“你覺得,按照你的戰術,你能指揮多少人?”
“幾百人,最多不過一千人。”
“足夠了,”姒安說,“一場戰役,不一定需要所有人,都按照這個戰術要求執行,可以區分指揮,組建一支強有力的小股部隊,使用新戰術,作為破陣的刀鋒,將敵方陣線撕開一個缺口,后面的大部隊,按照常規指揮,跟在小股部隊后方,沖進缺口,撕裂敵方陣線,一樣能達到擊潰敵方的效果。”
“公子,這個辦法可行,”宋文激動地喊道,“這支小股部隊,可以從全軍挑選最強壯的猛士,進一步提高全隊素質,破陣效果會更加顯著。”
“你已經有想法了,我不再多說,自己和正、石頭一起討論。現在,你需要解決另一個問題?”
“還有什么問題?”宋文被姒安的話,問迷糊了。
“你想成為一名沖鋒猛將,指揮幾百人的小部隊,發揮你的戰術,還是想成為一位統帥,指揮大部隊,取得最終勝利?”
宋文的喜悅,立馬被沖散了。
思考許久,長長嘆了一口氣,他才說:“我熱愛自己創造的戰術,但我更清楚,我想成為一名,取得最后勝利的主將,先鋒是石頭的夢想,我會教會他如何使用我的戰術,完成他的夢想。”
“既然想成為主將,那你一定想知道,怎樣才能有序地指揮幾萬人而不亂。”
論指揮藝術,多多益善的韓信,是幾千年歷史中,當之為愧的翹楚。
姒安雖然不知道韓信具體是怎么指揮的,但電視劇里說,韓信是通過指揮將,來完成十幾萬大軍的指揮。
這個說法,顯然比韓信獨立指揮十幾萬人更加靠譜,具有一定的參考性。
“請公子教我?”宋文單膝跪下說。
“如果我把十萬人交給你,你會怎么指揮?”
宋文霎時間滿頭大汗。
他相信姒安會教他非常厲害的辦法,但沒想到,姒安上來就是十萬人起步。
宋文低頭說:“不知。”
一萬人,他還敢嘗試,十萬人,他只剩下一頭亂麻。
“我作為杞國公子,直接指揮幾個人做事?”姒安問道。
“公子的兩位師兄,粟、羆、石頭、正還有我,一共七人。”
姒安點頭說:“七個人,我指揮起來很輕松,再增加十人,我也能管理好,但再增加,我就做不到這么好了,這就是我的指揮能力,但你覺得,我實際能指揮多少?”
“公子能指揮十幾個人,也能指揮十萬大軍。”
“你太小看我了,杞國有多少人,我就能指揮多少人。”姒安笑道。
“但事實上,我的確只能指揮十幾個人,這兩者之間,看似矛盾,實則都是正確的,如果你能想明白,我是怎么做到的,你也就能做到了;
去和正一起討論吧,我不會告訴你正確答案,想要學會,必須自己去領悟,教是教不會的。”
“是,公子。”
公冶大夫看見姒安和宋文的私下交流結束,這才回到姒安身邊。
見宋文若有所思地離開,公冶大夫忍不住問道:“公子幫助宋文解決問題了?”
“公冶大夫想知道,我是怎么解決的?”姒安戲謔地看著他。
公冶大夫繃不住了,老臉一紅。
如果知道姒安解決精細化指揮的辦法,他立刻可以復制出宋文的戰術,等于是老將抄襲兩位年輕人的成果,丟人丟到家的表現。
公冶大夫掙扎了一會兒,最終克制不住好奇心,單膝跪地說:“請公子教我,若是公子覺得不該教,也可以拒絕,公冶絕無二話。”
姒安沒有立刻回話,而是在認真考慮,該不該告訴公冶大夫。
按理說,兵家秘術,屬于不傳之秘,不交給公冶大夫,完全說得過去。
己季雖然沒有明說,但已經打算給自己《六韜》兵法,姒安覺得也該給己季留點東西,一位實權軍官就不錯。
公冶大夫的人品,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姒安是相信的。
關鍵是,他能為己季做點什么,有沒有上桌的權利。
“公冶大夫在齊國,能指揮多少軍隊?”
“我是一名旅帥,下大夫爵位,麾下有五百人,其余四百五十人,由副將暫時率領,駐扎在臨淄城,北門大營,和我關系密切的旅帥還有四位。”
公冶大夫的態度非常明朗,如果姒安需要他的幫助,他有五百人可供差遣。
若是不夠,只要條件到位,他能拉攏其他四位旅帥一起,湊出兩千五百人。
公冶大夫的政治嗅覺,比姒安預料的,還要敏銳。
姒安還在掂量他的分量,看看他是否值得投資,他就主動把自己的家底,全部抖出來,顯然已經猜到姒安的意圖,愿意搭上姒安這條線。
“公冶大夫知道我要做什么?”姒安問道。
姒安都明著問了,公冶大夫也不再打啞謎,“知道。”
姒安讓粟清空附近的人,保證不會泄密,然后說:“說吧。”
“公子是在為高家,或者說是在為公子小白,拉攏盟友。”
姒安看向公冶大夫的眼神,充滿無法理解和不可思議。
這么睿智的腦袋,是一個四肢發達的武夫,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