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廷令
- 春秋:杞人不憂天
- 得見春秋
- 2491字
- 2023-12-15 08:00:00
“接著說鎮邑?!辨Π矝]有搭理李克的反問。
“除了鎮邑大夫,我打算再設一位教化大夫,負責官學和教化;
一位司農大夫,負責引領國民在準確時間耕種,以及收取農稅;
其余事務,交給鎮邑大夫統一管理,包括以后用來平衡物價和鹽價的商鋪;
三位大夫互相監督,其中稅收由司農大夫獨立負責,鎮邑大夫無權干涉?!?
“司農大夫不僅要識字,還要精通農事,掌握交替輪作、收糧計數,對士人要求太高了?!崩羁苏f。
毛贏點頭,“很多士人都是不耕作的,讓他們精通農術,非常困難?!?
毛贏是極少數精通農事的士人,絕大部分士人不屑去學習農術,覺得不符合士人的身份。
愿意刻苦學習技術的人,通常都直腸子的“理科生”,把稅收交給正直老實的人,才是姒安的最終目的。
那些腦子好使,道德底線靈活的人,合適處理民事,少和錢糧打交道。
“毛贏師兄不要局限在士人里,農戶已經掌握農術,只需要學會文字和數術,一樣可以滿足司農大夫的條件,這個職位,也是留給農戶孩子的上升通道;
這條路,直通未來的卿級大司農,是農家孩子的專屬,士人想要擔任大司農,也可以去學習農術,從司農大夫開始干,我不反對競爭。”
姒安不打算將司農大夫,交給沒下過地的士人,他們只會把春耕秋收全部打亂。
一旦錯過時節,一年時間白白浪費,姒安不敢開這種玩笑。
李克想到官學,忽然鼓掌歡呼,“農戶的孩子從小在家學習農術,在官學學習文字和數術,如此一來,只要過了最初這段起步時間,以后都不會缺少司農大夫。”
“大師兄厲害。”姒安夸獎道。
“這就是官學的意義?”毛贏問道。
“沒錯,”姒安說,“有這個成為大夫的機會作為指引,會有更多農家孩子去求學,從而增加杞國官學的學生的數量,加上免費上學的,軍屬的孩子,不需要勸學,我們就能擁有足夠多的讀書人。”
農耕時期的國家,對讀書人的需求并不高。
太過拔高和普及,反而會導致宋朝和明朝時期,讀書人冗余的現象。
哪怕朝堂上下都知道冗余嚴重,朝廷也不能不管,否則讀書人沒盼頭,帶頭鬧事,可不是開玩笑的。
雖然黃巢和畫家還沒出生,但姒安看過劇本,知道得一清二楚。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不能推廣義務教育,惟有讀書高的現象,也必須遏制。
讀書、參軍、種地、經商、工藝都有出路和希望,沒必要死磕讀書這一條路。
不能學習秦國,只有軍功可以獲得爵位和土地,依靠一條腿走路。
秦國統一六國以后,底層百姓無仗可打,為了上進,只能將矛頭對準秦朝官府,拉開二世而亡的序幕。
“以后負責規劃城邑,溝渠、道路的官員,也只能從工匠的群體里選拔?”毛贏問道。
“工程規劃,屬于大司空,優先取有手藝的工匠子嗣,除了學習文字和數術,后續還會有專門教授水利和建造知識的建筑學院,所有課程都合格了,才能任職,司空職位只到縣級城邑,一個縣邑的所有鎮邑規劃,都由他們負責?!?
工程建設的體量,比收稅種田少太多了,沒有必要分布到每個鎮邑。
而且這個工種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現有能力無法培養那么多相關人才,只能省著點用。
大司空這個職位,自然也要比大司農低一些,只能是下卿。
“這樣一來,豈不是所有行業都有出路了,除了商人?!?
姒安笑道:“商人動輒家財無數,還要什么出路?給商人的限制放松一些,就是對他們最大的仁慈了?!?
商人,大部分都是不擇手段求財之人,自古以來都不配擁有過高的地位。
直到資本的概念出現,整合資源成為巨無霸,才逆轉局勢。
毛贏提這么一句,也只是提一提,幫那群眼里只有錢的人說話?不存在的。
李克說:“鎮邑三大夫已經說完,小師弟對朝堂的改革,一起說說吧,都說了兩個了。”
姒安點頭,思索一會兒才開始說。
“軍隊方面,除了元帥這個上卿爵位,可能會設置左右大司馬,管理軍隊,中卿爵位;
民戶管理,設置大司徒,中卿爵位;
官吏考核,糾察官員,設置大司士,中卿爵位;
管理農耕和農稅,設置大司農,中卿;
君主的私人顧問,設置廷令,中卿;
刑罰獄訟管理,設置大司寇,下卿爵位;
祭祀禮樂、外交,設置大司禮,下卿爵位;
土木建造和百工管理,設置大司空,下卿爵位;
維護宮廷安危的庭衛,下卿爵位:
維護都城安危的都衛,下卿爵位?!?
司空、司徒這些職位,都是春秋時期的官職稱謂,毛贏和李克都懂。
庭衛和都衛,名字已經說明一切,是保護國君和國都的軍隊,國君掌控國都的關鍵力量。
唯獨廷令這個官職,從未出現過。
“小師弟,這個廷令,私人顧問,什么意思?”
“沒有具體權力,只對君主負責,專門幫助君主解決任何問題的職位,擔任左右二相的過渡?!?
“小師弟打算用廷令平衡君主的權力,約束臣子?”毛贏問道。
“沒有具體權力,卻是半個上卿,會不會權力過大?”李克說。
“無實權預備國相,權力可大可小,只有通過廷令的考驗,才能有擔任上卿的資格,這是君權的體現,避免君權被架空,左右國相在場,他只是一個給君主提意見的人?!?
“我明白了,”毛贏說,“小師弟打算用這個職位考驗未來的國相的心,是為國家,還是為自己?!?
“正是如此,”姒安笑道,“明升暗降的職位,才能考驗人心?!?
中卿爵位和預備國相的名聲,屬于提升。
若是國君不滿意某一位大臣,可以把他放在這個位置晾一段時間,然后以不合適為由撤掉。
因為原位置被遞補了,只能閑置在家,從而達到撤職的目的。
實權大臣忽然被調到這個好壞參半的閑職。
忠臣自然是隨意國君處置,安之若素,甚至因為國君考察自己,而感到榮幸。
有其他想法的臣子,忽然被架空,必然會坐不住,除了司馬懿這種陰人測不出來,大部分人都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若是拿不準,多來幾次搞心態,甚至閑置一段時間,遲早能玩明白。
但在姒安眼里,忠臣坦蕩,沒有什么好遮掩的,看不透的人,已經不需要明白,一律當奸臣清除。
杞國朝堂不需要看不透的人,哪怕是治世能臣也不行。
這種人一旦在內部搞破壞,產生的危害,比帶來的好處嚴重得多。
炸彈一樣的人物,姒安寧可用稍微遜色一點的靠譜替補,也絕對不碰。
只要大方向正確,抵達目的地只需要時間,不必圖一時提速。
若是大方向不小心被這種人搞歪方向,想回來就難了。
為了節約一點時間賭國運,不劃算。
用廷令作為過渡,好聚好散,大家都體面。
這個職位最大的作用,是幫助君主改變裁撤朝臣的理由,平穩更替,加強君主的權力。
考察國相繼承人,只是順帶的作用。
李克和毛贏都沒看出來,或者是看出來,但都默許了。
不管怎說,他們都是好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