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獨當一面
- 大明之父皇乃征北大將軍?
- 狼煙東去
- 2019字
- 2023-12-09 19:04:00
“你們以為,咱們以區區五萬人馬對陣五十萬,毫無勝算?”
“不,之前兩萬多人馬對上耿炳文的十三萬,殿下不是也帶著咱們大軍取勝了嗎?”
要說敢于說這種穩定軍心的話的人,首當其沖還真就得是姚廣孝。
兩萬人對上了十三萬人馬能取勝的話,要是按照比例算起來的話,五萬人對上三四十萬人,自然也是沒什么可怕的。
但打仗肯定是不能這么計算,用五萬人馬去打數十萬人馬,難度比用三萬人馬去打十三萬人馬不知道大了多少。
“殿下,上一次,咱們是跟耿炳文在他的門口交戰,這一戰若是我們跟著你去解圍永平,那一定也是手到擒來之事,這其中唯一的變數,就是李景隆本就是個冒進之人,他帶領這么多人馬,一定會趁著咱們不在北平城外大營的時候全力進攻,他的人馬實在是太多了,就算是世子和道衍先生以及城中的百姓將士都能以一當十,此戰也是十分困難啊!”
張玉在朱棣的身邊,一直扮演的都是把難聽的話說出來的角色。
他和朱棣都明白,朱棣的身邊需要這么一個人,而他也樂意做這個人。
“但咱們北平這一戰想要扭轉戰局,就只能如此,一旦在北平跟李景隆陷入了苦戰,對咱們絕沒有好處,至于高熾和先生鎮守北平,我也已經留了些后手,只是如今不能說罷了!”
朱棣當然不能說萬一打不過朱權一定會帶著朵顏三衛過來救援的,這樣的話說出去,他麾下的將士就沒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氣了。
“父王和諸位將軍盡管放心,你們不從永平回來,我絕不會放棄守衛北平這一城!”
朱高熾總是能夠適時的表態,他也明白,只有自己表態,才能減少朱棣麾下那些將領的擔心。
果然,朱棣聽了朱高熾這樣提振士氣的言語之后,當時就笑著點了點頭。
再之后對著眾人說道:“李景隆雖說是曹國公,但跟他爹,可是不知道差了多少,就算是相比于耿炳文,也是大大的不如,本王自幼就跟他結識,跟他一道讀書習武,他是個什么樣的人,本王還是知曉的!”
眾人一聽就知道,朱棣要分析一波李景隆了。
朱棣知道李景隆,自然比他們知道的要多,要細致。
現在朱棣既然愿意說,他們自然也得好好聽一聽。
不然到了戰場上卻不知道李景隆用兵的方式,自然是不行的。
果然,朱棣再一次掃視一圈,見眾人都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直接就又繼續開了口。
“兵法有五敗,他們的曹國公李景隆全都犯了,故其兵必敗無疑!”
朱棣直接就做出來這樣的判斷,在他這么多年打仗的經驗之下都是相當少見的。
眾將士見他這么說,全都有些震驚。
但他們明白,朱棣肯定不光是為了提振他們的信心才這么說的。
他這么說,肯定是有所依仗。
“他李景隆倉促前進,那便是政令不修,上下離心;南軍將士們不適北平霜雪氣候,糧草不足;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求勝心切,剛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所部盡是烏合之眾,且不團結。這還不是他率軍的五???”
朱棣一一解釋了他這么說的緣由,將士們自然也就明白了。
五十萬大軍,光是糧草每天的消耗就是不計其數。
而李景隆竟然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就把大軍都開到了北邊。
而且如今的天氣也已然是過了九月,這一戰一定是會打到入冬。
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南軍沒有隨身攜帶棉衣等御寒之物,對于他們來說這一戰就難打了。
李景隆自然是沒有考慮那么多,他想的就是帶著這么多的人馬,直接就能把北平給打下來了。
他完全低估了朱棣的能耐,更低估了整個北平。
“本王之前所做的部署,那也完全是為了引誘南軍深入,道衍先生協助世子高熾留守北平,本王則親率大軍去援救被遼東軍進攻的永平,如此既能把永平的圍困給解了,又能讓李景隆覺得這個是個攻破北平的天賜良機,更為急切的率軍到來,這一戰雖說算是冒險了一些,但一旦成了,南軍五十萬,便幾乎是一點作為都不會有!”
朱棣面對著自己的親信們,把這一戰的重點說的幾乎是一字不落。
眾人自然也能理解朱棣的用心,這幾句話下來,信心自然也就十分充足了。
“殿下,世子雖說聰慧,這些時日也在學習兵書戰策,但畢竟沒有實戰經驗,這北平怎么守,你走了之后,自然是全聽世子的,但你還未走,不如給世子定下基調??!”
姚廣孝還是十分了解朱棣的,他這么安排看似冒險,但實際上一定早就把進攻和守衛的辦法都給想好了。
果然,姚廣孝這么一說,朱棣馬上就看向了朱高熾。
“高熾,這一次守衛北平,在我沒率軍回來之前,只有一件事!”
“父王但說無妨,我定會按照父王所說!”
見朱高熾對于自己的指揮沒什么反感,朱棣微微頷首,之后說道:“李景隆來,只宜堅守,不能出戰。再有,我一離開,你就把盧溝橋的守軍撤去,給他創造出直接就能帶兵圍城的景象!”
朱棣如此大膽的布置,就是姚廣孝聽了之后,都是微微低下了頭,長出了一口氣。
五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這種事光是想一想都會被驚出一身冷汗。
如此重擔交給了從未上過戰場的朱高熾,姚廣孝也知道,這是朱棣生平最大的一次冒險。
雖說他本人帶著北平的精銳已經去了永平,但徐妙云、朱高熾甚至朱瞻基都在北平,北平的重要性,是每一個將士都知道的。
把盧溝橋的守軍撤了,就相當于把敵人直接放到了北平的護城河外,眾人的目光在這一瞬間都集中在了朱高熾的臉上。
朱高熾感受著眾人的目光,他知道,自己獨當一面的時候,好像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