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年3月。
進入三月份,半島北部的氣溫開始回升,白天基本都在零上度左右。
申承佑和樸孝信,領著六百飛龍軍,四百騎兵,整裝待發。
雖然兵馬不多,但他們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此次出擊的目的。
六百飛龍軍的訓練,基本都在馬背上,這個剛過去的冬季,他們也依然艱苦訓練,只為成為大帥手中最鋒利的劍。
另外四百普通騎兵,雖然也沒怎么間斷過訓練,但相較于飛龍軍的強度,還是要差上不少。
可縱使如此,他們的訓練強度,也比大多數官軍的訓練強度更高,戰斗力絲毫不弱,只是飛龍軍更強而已。
這次申承佑是領兵沿大同江北上,進入價川地界。
天黑時,全軍停下,找了一個背風的山坳休息。
士兵們迅速搜集樹枝、枯葉和干草等,燃起來許多火堆。
現在氣溫雖然回暖了一些,但也才剛到零度左右,最熱的時候連三度都不到,還是挺冷的,不過也比之前零下十幾度好得多。
輜重隊迅速倚山挖灶,開始燒水做飯,所有士兵不卸甲,馬不卸鞍。
雖然他們這才行了不到四十公里,但也因天氣的原因,有些疲憊不堪。
全軍吃過飯后,留下一部分人站崗,其他人立刻休息。
雖然沒有下雪,但呼嘯的寒風卻依舊刺骨,將士們只能擠在一起,相互取暖。
到了五更天的時候,全軍起身上馬,繼續往北奔馳而去。
行至價川附近,他們發現了一座營寨,經探明,是幾個貴族豪強聯手打造的營寨,以求在這個亂世自保。
營寨不大,除開那些貴族豪強,私募的打手還不足百人。
申承佑微微一笑,看了一眼旁邊的樸孝信后,看向了其他赤焱軍士兵。
“兄弟們,我們北上的第一戰,就拿他們開刀吧!”
“嚯,開刀,開刀!”
士兵們情緒激昂,一個個都揮舞著武器呼喊著。
另一邊的徐春輔,在接到趙興鎮發來的教旨后,十分不屑且囂張,他還直接將朝廷派來的使者給斬首了。
他之所以比金會淵的膽子都還大,不僅僅因為趙興鎮上次偷襲了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準備稱王了。
徐春輔和他手下的林栽洙一樣,都是一個志大才疏的人,而且野心都還很大。
只是打下了定州、安州、肅川,占據了平安道北部,他就敢稱王了,實在是作死。
可就在他剛剛稱王的時候,申承佑帶兵打了過來。
很顯然,這種時候被人打進來,徐春輔極為惱怒。
他立刻召駐守肅川的李儒秀前來安州,令其統兵五千,征討入境的賊寇。
安州現在被徐春輔定為了國都,敵人都打到國都附近了,肯定要派大軍攻打。
林栽洙因征討賊寇,屢戰屢敗,所以這一回,徐春輔將他換了下來,讓李儒秀出擊。
其實徐春輔知道,在自己的地盤內還有一支叛軍,那就是洪景來重新拉起來的隊伍。
洪景來經過定州之圍后,雖然一直不甘心,可心氣早被李堯憲打沒了。
特別是在被柳東旭收繳兵權后,其實已經放下了那些不該有的心思。
可是徐春輔攻破定州和安州后,洪景來召聚了一些起義軍潰兵,覺得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
但經過這么多次的失敗,他哪怕召聚了不少潰兵,想要重新振作起來,可心氣這東西,太過飄渺不定。
更何況定州和安州都被徐春輔搶了,洪景來哪里敢主動去招惹,便只能帶著重新拉起來的隊伍,跑回了自己的老家鐵山。
哪怕他在老家也招了一些兵,讓總兵力達到了三千,但依然沒有任何作為。
徐春輔不在意已經沒了心氣的洪景來,但不能不在意柳東旭統領的叛軍。
更何況,據探子稟報,此次入境的賊寇雖不多,但卻是由申承佑率領的飛龍軍。
徐春輔雖然沒有親自上戰場與這支叛軍廝殺過,但據麾下將領所說,申承佑統領的飛龍軍極其強悍,他不得不重視。
申承佑剛一領軍進入平安道北部,就連破了兩座小城,又是分錢糧,又是分土地,攪得那些貴族豪強人人自危。
此次柳東旭的戰略目標很簡單,就是在搶點東西回去的同時,給徐春輔一個不配合朝廷發兵的理由。
申承佑領兵在平安道北部搞了幾天事后,聽聞了徐春輔稱王的消息。
這一消息,讓他和樸孝信都震驚不已,他們沒有想到,這個徐春輔居然這個膽大無腦。
現在李氏又沒有真正被推翻,趙興鎮還正在利用李旲號令各地軍閥,徐春輔居然就敢稱王,真是不作就不會死。
申承佑甚至覺得,后面官軍主要打擊的對象,可能由赤焱軍變成徐春輔了。
申承佑知道,徐春輔稱王,肯定不會再理會李旲的教旨,那他們也沒必要繼續在平安道北部浪費時間。
申承佑與樸孝信商議后,決定撤軍回平壤。
這次他們率領的都是騎兵,快速突襲攻破了三座小城,有近萬百姓想要加入他們赤焱軍。
不過在出征前,柳東旭就再三叮囑,這次只搞事,不收人,申承佑便拒絕了那些百姓的加入。
他們這次本就不是為了擴張地盤和招兵買馬,沒必要因收人而被困。
反正如今徐春輔不出兵的目的達到了,還不如快去快回。
當然了,按照柳東旭的要求,申承佑與那些百姓說清楚了,如果他們真心想加入赤焱軍,可以去平安道南部,那里才是他們赤焱軍的天下。
申承佑回到平壤厚,跟柳東旭說明了徐春輔稱王的事。
“哈哈哈!”
柳東旭一聽還有這等好事,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徐春輔,還真是愚不可及,這樣也好,免得我們在他身上多花心思。”
除了申承佑帶回的這個重要消息,林秉國也派人傳回了其他聯軍更詳細的消息。
那就是他探明到,趙興鎮這一路聯軍,以金基英為先鋒,金會淵這一路聯軍,由李海昇單獨領軍而來。
趙興鎮、金基英、李海昇,這三人之間,矛盾可不小。
不過主要還是李海昇,他曾被趙興鎮擊敗過,趕出了鐵原,以他的性格,肯定不會真心與趙興鎮合作。
同樣,李海昇與金基英也有仇,之前他就偷襲過金基英的中和,導致兩人都被柳東旭趕出了平安道南部。
金基英為人還不錯,他或許會為大局考慮,不愿太計較以前的事。
可他的兩個同鄉結義兄弟,樸榮顯和崔大實脾氣就沒那么好了,這兩人本來就非常鄙視李海昇,如今只怕恨不得活剮了那家伙。
有了這么多更準確的情報,柳東旭決定將接下來的戰略調整一下,便再次召開了軍事會議。
這次情報更多,大家討論的東西也更多,同時也討論的更快。
大家比較支持放棄其他城池,全軍死守平壤,加上平壤外圍的營寨,拖住官軍聯軍就行。
在眾將看來,只要聯軍一旦被拖久,他們內部勢必會因各自之間的矛盾,最后分崩離析。
這個計劃,柳東旭同意,且已經在做了。
不過他還是想分兵主動出擊,給到聯軍壓力,特別是給趙興鎮壓力。
柳東旭想出兵谷山,只要拿下谷山,那趙興鎮就要時刻擔憂自己的后方。
經過一番討論,柳東旭最后拍板,這次還是由申承佑和樸孝信,率領六百飛龍軍和四百騎兵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