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休養生息
- 半島1812
- 柳絮惹清風
- 2450字
- 2023-11-26 17:00:00
“這個……”
尹萬奎就是個農民出身,不太清楚后面局勢會如何發展,也自然無法回答。
申承佑見尹萬奎說不出什么,便看向主位的柳東旭。
“大帥,我覺得我軍現在應該是收集糧草、注重農耕、訓練兵馬,盡量發展內政,不要引起官軍的注意。
各地的官軍數量雖然在增加,但他們為了平叛,同時也在大量消耗,無論是士兵的生命,還是糧草,或是各地的人口,肯定都會被大量消耗。
到時候就算真的叛亂平息,在我軍戰斗力增強的情況下,朝廷恐怕也無力再來剿滅我們。”
柳東很認同申承佑的看法,雖然他也想趁機攻城略地,可一旦真要這么做,說不定朝廷在各地官員擴軍后,先來剿滅他們。
柳東旭從來不是獨斷專行的人,他雖然認同申承佑的想法,可還是要問一下其他將領的看法。
“諸位,你們覺得申將軍的建議如何?”
見眾將都不說話,柳東旭便開始點名了。
“文將軍,孫將軍,你們有何看法啊?”
“屬下愚笨,沒有什么看法。”孫宥利說道。
柳東旭見他不想說,也不為難他,而是轉頭看向文星宇。
“文將軍,你呢?”
“屬下認同申將軍的想法!”文星宇說道。
柳東旭知道文星宇和孫宥利剛加入,還有些不愿為起義軍出謀劃策,也就沒強求,轉而看向樸孝信。
“樸將軍呢?”
樸孝信雖然才剛投靠柳東旭,但他本就是起義軍,肯定不會像文星宇他們那樣。
“屬下覺得申將軍說得有理,但僅僅只是收集糧草、注重農耕、訓練兵馬,肯定完全不夠。
我們還要注重商業,盤活定州和安州,別讓兩地的發展受到限制。”
“對對對!”
柳東旭沒想到,樸孝信居然連商業這塊都考慮進去了,還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申承佑,聽令!”
“末將在!”申承佑起身拱手道。
剛才大家一起討論,柳東旭可以和顏悅色,但現在下達命令,他就一臉嚴肅。
“飛龍軍乃我軍精銳中的精銳,我現在將五百飛龍軍全部交給你,望你務必將飛龍軍操練精熟,成為我軍的利劍,做到所向披靡!”
“末將遵命!”申承佑拱手領命。
緊接著,柳東旭看向樸孝信。
“樸孝信,定州與安州的商業這塊,我就交給你,你務必要盤活兩地的商業,讓兩地的經濟蒸蒸日上。”
“末將遵命!”樸孝信拱手領命。
隨后,柳東旭看向另外幾個將領。”
“姜民赫、鄭圣翰、文星宇,飛龍軍以外的一千五百名騎兵,我全部交給你們,日夜操練,不得懈怠!”
“末將遵命!”三人齊聲拱手領命。
柳東旭來安州后,準備就在這里長期坐鎮,所以將崔京浩調到了定州,將姜民赫調了回來。
此時兩地的起義軍,基本安州和定州的都有,以便士兵們互相熟悉,能做到大規模作戰。
安排完騎兵,柳東旭就開始安排步兵了。
“吳燦宇、崔鳳寬、許瑀、張奉僉,八千步兵就都交給你們操練,千萬不能懈怠,我們后面還有很多戰要打!”
“末將遵命!”五人齊聲拱手領命。
軍隊的事安排完了,接下來就是城防了。
“尹萬奎,你負責兩地的城防,多備滾木壘石、強弓硬弩猛火油等,隨時聽候調用!”
“末將遵命!”尹萬奎拱手領命。
接下來就是糧草,柳東旭準備交給孫宥利負責。
“孫宥利,你負責兩地的農耕和糧草,我會隨機派人去檢查,千萬不要出差漏。”
“末將遵命!”孫宥利拱手領命。
內事安排完了,就只剩最后的外事,情報工作了。
“林秉國,你還是繼續負責打探軍情,時時注意各地的動向。”
“末將遵命!”林秉國躬身領命。
命令全部下達后,柳東旭就讓眾將各自去忙了。
他們很多都是要在定州和安州兩地來回跑的,有的要去定州負責練兵,有的就在安州練兵。
一大早上,天剛蒙蒙亮的時候,柳東旭就按時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
他是全軍主帥,必須要起到表率作用,特別是在這個大亂之世。
別看他現在掌控著安州和定州這兩座大城,人口加起來也超過了二十萬,可真正的士兵只有一萬人。
雖然他也將治下的百姓都組編一下,可真要讓他們上戰場,順風順水時還能做到一擁而上,可一旦出現潰敗的跡象,這群百姓也肯定會做鳥獸散。
處理了一會兒政務后,柳東旭便領著親兵,開始巡視各軍的操練情況。
他到南門外的校場時,正好看見一隊步兵在操練長槍。
在這個還在用冷兵器的國家,長槍絕對是軍隊中的主要兵器,畢竟一寸長一寸強。
士兵會用長武器,一躍而前,敵人在二丈以內,即令用較短的木桿槍,也可將其殺傷。
但長槍也有弱點,如遇劫營、巷戰、爭奪城門、攀登城墻等情況,長兵器肯定不如短兵器順手。
好在負責訓練的主將吳燦宇,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新兵,長槍兵在操練長槍的同時,也會練長刀、斧頭等短兵器,而專門的刀盾兵,則不會反過來練長槍。
觀看完長槍兵的訓練,柳東旭又往前走了段距離,看到了正在訓練刀盾兵的崔鳳寬。
再往前走,就是許瑀負責的弓箭兵,同樣仔細認真。
柳東旭這一路看到,覺得沒什么問題,便領著親兵們離開了,但他沒回城,而是去看了一下田間。
現在已經六月中旬,農作物都已經長得非常好了。
如今家家戶戶都分到了屬于自己的土地,雖然也要上稅,還要給起義軍種公田,但一個個還是非常踏實認真在做農活。
起義軍雖然也收稅,但相較于朝廷,已經是低了不少了。
而且柳東旭還承諾,等推翻了無道李氏后,稅收還會進一步降低,百姓們全都干勁十足。
柳東旭視察完各軍的操練情況后,回到了府衙。
看著案頭堆得如小山一般的公文,他只覺得頭大。
柳東旭前世當過兩三年兵,讓他行軍打仗勉強還行,可要他處理這些公務,還真有些為難他。
所以他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必須找些識文斷字的文人,來幫他處理這些政務。
可以他如今的身份,找文人入伙比找武將要難得多。
他這一路殺過來,投靠的武將不少,可就是沒有一個文人。
柳東旭心里也清楚,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還就是自己。
如果不是他選擇走底層路線,將上層那些貴族豪強都全部抄家,也不會一個文人也招不到。
真正有才學的文人,基本出生于貴族豪強之家,只有這樣的家庭,才能供他們讀書。
一籌莫展的柳東旭,暫時只能自己處理政務,無奈拿起案桌上的一分公文。
說是這段時間天下大亂,有不少百姓逃竄,有一些聽聞安州和定州在分地,也跑了過來。
看到這份公文,柳東旭突然想到了一個解決缺少文人的問題。
平安道北面有不少城池,那邊也發生了叛亂,有一些文人也會南逃。
雖然他們大多是往京畿道而去,但柳東旭可以將他們半道截下來。
他就不相信,平安道北部這群遠離中央的底層文人,會沒有一個不動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