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就干:互聯網時代的高效時間管理法
- 發憤的草莓
- 1111字
- 2023-11-17 17:12:23
現在想用好時間,為啥比以前難那么多
好不容易找到一段閑暇的時光,抱起一本理論書坐到書桌前,這時,手機叮叮作響。
你瞄了一眼,新聞推送昨晚“中國新歌聲”冠軍誕生,你想就看一眼,結果這一眼就是半個小時。
剛關上視頻,朋友發來微信:“下午去哪里玩玩?”你心想,自己上午看書,下午就放松一下。回復:“我找找最近有什么新奇的店。”于是又打開網頁,在點評網上一遍遍瀏覽……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網絡服務集于“掌”中,方便快捷,也輕輕松松讓你主動貢獻了注意力。像這樣,稍不留神,時間就從指縫間溜走了,社會學家發現,近半個世紀,人們的閑暇時間總體上是增加的,但人們普通主觀上認為自己越來越忙碌。
套用狄更斯的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互聯網會給你的時間管理帶來巨大的困擾。像這樣,稍不留神,時間就從指縫里溜走,注意力就被商家收割拿去賣掉。
除了上面所說的干擾注意力以外,互聯網對個人管理的沖擊還體現在下面要講的三方面。
生活與工作界線模糊
好友曾經吐槽,恨不得把手機扔了。
原來,老板總是喜歡在微信上給她布置任務,隨時隨地,就算休假在外面玩,都不得安寧,她總要不停看手機,生怕錯過什么工作信息。

圖1.5 工作與生活的拉力戰
曾幾何時,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可以用8小時內外作為區分。現在,這條界線越來越模糊了。通信的便利,使你的時間很容易在變相加班中揮手而去。
人與人之間影響增強
吳伯凡在《冬吳相對論》中曾說到一個現象:有的人只不過是躲在被窩里刷朋友圈,結果不小心看到別人貼出的美食圖片,誘發了食欲,立刻向對方要了外賣電話,也叫了一份。
難怪網友戲稱晚上在朋友圈曬美食圖是“深夜放毒”。這“毒”通過網絡輕松地傳開了。
類似的現象不少。比如,網絡名人推薦的東西更容易暢銷,團購大行其道,都利用了一個特性——網絡時代信息暢通,人與人之間更容易相互影響,別人的一舉一動像小石子投入湖中激起漣漪,牽動你心。

圖1.6 網絡圍觀
聯系頻繁和任務碎片化
網絡時代,更多企業呈現“小而精”的特點。其業務可眾包,更像一個虛擬公司,由全國多地若干人強強聯合而成。另外,個人也不再只“賣身”給一個組織,可以通過網絡實現“斜杠青年”的身份:在A公司擔任一個角色,在B公司又是一個職務,還在C公司承接業務。
這種“一對多,多對一”的網狀結構,注定會出現兩種現象:一是跨區域聯系與合作更頻繁,有的人在業務溝通中,在“空中飛人、高鐵常客”的出差中,打碎了時間;二是個人的任務種類與數量前所未見地增加,有的人在眾多任務襲來時暈頭轉向,不知道如何高效應對。
網絡時代,想要多路開源,你的時間很容易碎片化,好像怎么也不夠用。“時間一下子就沒啦!”互聯網背景下越來越多人大聲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