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胎息路斷
- 從南宋開始重建修真界
- 陸追潮
- 2163字
- 2023-11-21 19:18:22
據王璟山祖母所言,王家這一脈的祖先,乃是魏晉時期的名門望族。
這在越州,類似于“中山靖王之后”,不是什么新鮮話。
祖母的本意,是借先人事跡鼓勵重孫出人頭地,金榜題名。
然而,年幼的王璟山凝視著紙上無數次練習、卻依然粗糙草率的字跡,只想深感遺憾地溜去游園踏青。
少年深知,僅僅因為姓氏為王,并不能使他沾上澹齋先生的文脈。
此外,家中的土地與兄長們的數量相當,王璟山無論如何也無法相信,這個家庭有需要他來支撐的一天。
索性與一眾小伙伴整日投壺嬉戲,不負韶華行,
直到尊道十一年,王璟山七歲。一群自詡為仙人家眷的強盜,悍然闖入越州,將王氏整個的土地家業幾乎盡數圈占。
祖母寄信給身居朝中的祖父,企盼他能夠出面斡旋,卻最終等來祖父的骨灰盒,以及一紙無情的流放令。
舉族三百二十七人,必須在半年內遷往幽州冰寒之地。
王璟山尚未來得及轉換身份,人已渡過江岸,遠離了家鄉。
流放之路很是艱辛,啟程不過數日,隊伍里便有多位女眷倒下。
才剛行至歸德府,南邊仙人內戰爆發。
修真司將臨安城攪弄得殘破不堪后,火速撤往廬州以北,建國北宋。
為了與南邊分庭抗禮,凡十四歲以上男子,均被修真司征召入伍。
王璟山的那群哥哥、舅舅還有伯父,全部成了北宋軍隊的一員。
說是軍隊,卻完全沒經過訓練,武器也只是簡單的木矛木盾,弓箭更是沒有。
只因此時的戰爭,在仙人登場后,已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僥幸帶著兩只斷手,從戰場活下來的老仆告訴王璟山,仙人們交手,彼此所修功法、法術大抵相同,胎息境界又大差不差,想干掉對方必須決一生死才行。
但仙人們愛惜自己的修為與性命,怎會舍得玉石俱焚?
于是想了個辦法:
兩邊互派凡人軍隊,圍攻敵對的仙人一方,進行仙凡對戰。待到戰場上沒有站著的凡人了,再評估各自剩余的靈力。
哪邊剩的靈力多,原則上能夠施放出的法術就更多,便算哪方獲勝。
如此,仙人們便能以最小的自己人傷亡,分出戰爭的結果。
“而凡人不算自己人?!?
因為這句話,王璟山的哥哥們,沒有一個活著歸來。
尊道十二年末,兩宋和議,這片大陸再次形成南北鼎立的格局。
王璟山舉族一百零四人,被就近安插在開封府。
此時的他,已是孫輩唯一的嫡脈。
北宋國不設朝政,修真司直接管轄全國,和議后頒發的第一道政令,便是靈田改造。
上百萬畝良田從此禁止民用,只允許耕種靈稻,供予仙人饗食。
每十根靈稻需要一人精心呵護,而每畝良田最多能種植六百根靈稻,因此一畝地需要六十名凡人共同耕種。
這直接引發了震爍古今的勞力短缺。
可即便修真司大興徭役,連女人與老婦也不放過,仍舊有超過九十萬畝靈田荒廢。
同時,為了避免種糧食的人減少,造成來年饑荒,修真司又制定了限制非農業政策。
商業和手工業被取締,所有城鎮人口被迫遷往農村,使得北宋國直到如今也沒有再出現大型城市。
倘若命運沒有峰回路轉,少年王璟山或許會在田間辛勤勞作,待娶妻生子,再與妻子到靈田里為仙人勞作,直至終老……
“唷,想什么呢?”
一把拂塵迎面掃來,打斷了王璟山的失神。
他抬起頭,迎上丁達皮笑肉不笑的老臉,立刻謙卑地垂下頭:
“回干爹,兒子想家了?!?
“你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重情。”
丁達挽著少年的手臂,引著他離開寺廟正殿,散步到一處被夜風環繞的古井前。
“你可曾怨我,以宗族要挾?”
“若無干爹,兒子尚在地中刨食,祖母病重或已離世。只有恩德,沒有怨恨?!?
“我不信?!?
丁達擺了擺手,示意少年不必辯解。
“想當年,老馮與張、劉二將皇城一戰,奪走《修真百藝僻閣集注》與《天上劍宗御劍訣內門弟子用》到如今,你可知為何,沒有第二人練成這御劍訣?”
王璟山想了想,“難道是因為《正道練氣功》?”
“對,也不對。”
丁達在古井邊沿坐下,幽幽道:
“這照理來說,修仙本應是條萬難之路,然而自祥興二年以來,凡是修煉《正道練氣功》者,無不成功胎息。”
“干爹的意思是,真君賜下的功法有問題——”
“大膽!”
丁達不由自主地朝著王璟山的臉龐甩出一記耳光,仿佛是本能反應般地觸發。
“有問題那也是咱們的問題,真君豈有不對之理?”
王璟山咽下口里的血沫,誠懇道:
“干爹教訓的是?!?
“那你可知何為靈根?”
“兒子不知?!?
“靈根,是修仙者的一種必備資質?!?
丁達的語氣略微緩和下來:
“這兩個字,雖說在《南都賦》《黃庭外景經》里也能找見,但據趙官家所說,《修士常識》中對靈根的提及,與道教《南都賦》大不一樣。”
“有何不同?”
“不知道?!?
丁達輕哼一聲,道:
“那趙官家把《修士常識》死死攥在身邊,從未把全書公開,只肯隔三差五地吐露只言片語。別說咱們北宋,即便是南宋那一大幫子胎息,對該知道的東西亦是一知半解?!?
王璟山沉吟片刻,謹慎問道:
“那干爹的意思是?”
“不可能每個胎息修士都有靈根。咱們之所以能引氣成功,是因為真君所賜功法能夠繞開、乃至提升資質?!?
“真君的仙法奧秘無窮,兒子實在難以言表。”
聽得少年這句肺腑之言,丁達臉上竟露出與有榮焉的表情。
在誠心頌念真君尊號三聲后,丁達長嘆了一口氣。
“可惜,真君的福澤不是無盡的?!?
王璟山平靜地掃視了廟門一眼,只見內監們正領著那四十九名玉女逐一進入大殿。
“干爹何出此言?”
“你受過典儀,還擱這裝什么無知呢?”
丁達情不自禁地壓低音量:
“尊道十四至十六年,整整兩年,北宋國除你之外,就再也無人修煉《正道練氣功》晉升。
“到今天尊道十八年,也不過十二人引氣入體,可謂胎息路斷……
“這與當初祥興三年,崖山萬人同期胎息的場面相比,簡直天上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