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被動參與國本之爭
- 大明文抄公
- 滴滴達(dá)達(dá)
- 2107字
- 2023-12-31 16:22:37
“這倒不是不可能。不過就算佛郎機人親自下場,真的敢派了他們主力遠(yuǎn)洋而來,我李如松也會率領(lǐng)鐵騎,親自上陣沖殺,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打敗。”李如松說道。
“子茂將軍威武。不過國與國之間還是不一樣的,佛郎機人離我們太遠(yuǎn)了,很難派出太多的人。但是倭國不一樣,他們國土太狹小,而且地震、海嘯、臺風(fēng)災(zāi)害不斷,他們是一定想著找更好的地方呆著。他們要想發(fā)展,到隔壁的朝鮮是最方便的,到我們大明也不遠(yuǎn),甚至有些落魄的倭國武士還跑去了南洋當(dāng)傭兵。所以倭國遲早要跟我大明碰上,哪怕現(xiàn)在倭國的不是豐臣秀吉,照樣如此。不解決好倭國的問題,日后一定是麻煩不斷。”張曉解釋說。
又是一番寒暄,李如松方才告辭而出。
第二日,張曉照常寫稿,寫稿休息的間隙,剛想到庭院走走,發(fā)現(xiàn)呂章已經(jīng)在等著自己。
“東家,自從你去國子監(jiān)講課后,好些拜帖送上門來。不過昨天后面您太累了先休息了,拜帖里面也沒有特別要緊的人,就沒有先送上來打擾您。”呂章手上拿著好些拜帖。
“你先把拜帖放在我書房里面吧。”張曉說道。
“好的東家。”呂章把拜帖放在了張曉書桌上。
“那天國子監(jiān)上課的時候你把我講的東西都記下來吧?”張曉問道。
“記下來了,現(xiàn)在還在重新抄寫整理,等整理好了拿給您。”呂章說道。
張曉翻看著這些拜帖,從里面抽出來幾張,其他的放在了另一邊。
“就留下這幾張拜帖吧,其他的拜帖就推掉了。”張曉吩咐道。
……
翌日,第一位客人如約而至。
“董兄,好些日子不見了。”張曉向董其昌打招呼。
“其實張賢弟在國子監(jiān)講課,董某也是在聽的,只是臺下人多,賢弟沒有注意看到了。”董其昌說道。
“那實在是不好意思了,董兄請坐,這是家中的龍井,董兄請品品。”張曉說道。
“賢弟現(xiàn)在是公務(wù)繁忙,本也不想隨意叨擾,實在是有些事還是想跟賢弟商量一番。要是沒什么變數(shù)的話,董某這幾日就要被提拔為侍講學(xué)士了,要給皇長子教書。”董其昌說道。
“好事啊,恭喜董兄,這教育皇子可是重任。”張曉說道。
“這當(dāng)然是隆恩浩蕩。只是陛下如今對立太子之事不置可否,申相因此事都罷官回鄉(xiāng)了。我這教書也不知道怎么個教法,心里不安啊。”董其昌說道。
“既然是當(dāng)了老師,那就恪盡職守就好。董兄,這國本之事,也不是你我應(yīng)當(dāng)議論的事吧。”張曉說道。
“道理自然是這么個道理,只是擔(dān)任了此職,那就已經(jīng)是身在局中了,怎么可能與己無關(guān)呢?賢弟,難道你還沒有聽到什么傳聞?”董其昌有些疑惑看著張曉。
“沒有啊,這些日子我很少到翰林院里,基本都是在家,跟諸位同僚聊得也少。”張曉如實說道。
“難怪了。我這邊收到的消息,給大皇子找的老師本來已經(jīng)是內(nèi)閣擬好了,但是報到陛下那里,陛下親口指示,加了一個人。”董其昌說道。
“啊?這個人難道是……”張曉本來還是圍觀群眾心態(tài)的,但是現(xiàn)在形勢不對勁,吃瓜吃到自己身上了。
“是啊,新加的教師就是張賢弟,聽說陛下有意讓你教皇長子的算術(shù)還有雜學(xué)。”董其昌說道。
張曉一下子沒有回過神來,自己這是干了啥,怎么自己就要卷入國本之爭了。原時空這個國本之爭可是折騰了幾十年,搞得朝野不寧,君臣失和,這也是明朝后期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看歷史是看歷史,自己成了歷史的參與者,那感覺就大大不一樣了。
張曉陷入了沉思,董其昌也沒有打擾,靜靜坐著,連茶水都沒有動。
過了許久,張曉才從思考狀態(tài)中慢慢恢復(fù)過來。沒辦法,這個消息實在是太刺激了。按照史書所言,萬歷皇帝因為這個立太子的事情跟大臣鬧了幾十年的別扭,還有說法萬歷皇帝不來上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立儲問題上斗氣。但是再這么說,萬歷皇帝也沒有放松對皇長子朱常洛的培養(yǎng),再怎么寵愛鄭貴妃,也沒有把鄭貴妃扶正為皇后,也沒有把鄭貴妃的兒子立為太子,最后也是把自己并不是那么滿意的皇長子立為太子了。而且讓自己去給皇長子教書,那是皇帝的命令,自己不可能不聽,這個老師是非當(dāng)不可了。
“董兄,不好意思,剛才在思考,一下子沒注意,時間久了一些。”張曉先對董其昌道歉。
“沒事沒事,我聽到這個消息,也是想了好久好久,吃不好飯睡不著覺。”董其昌說道。
“這可是一件大事了,不怕董兄笑話,我現(xiàn)在腦子亂的很,你的問題我也回答不上。真的是要感謝董兄你給的消息,要不我真的到時候一點準(zhǔn)備沒有了。那以后我們都是皇長子的老師,彼此之間也通通氣吧,我到時候也可能要麻煩董兄一些事情。”張曉說道。
“好說好說,對了張賢弟,董某這次還帶來了近日畫的一幅畫,還請賢弟點評一下。”董其昌又是拿出了一個盒子。
“董兄客氣,張某定當(dāng)好好鑒賞。”張曉示意呂章收下了畫作。
“那董某就不多加叨擾了,張賢弟留步就好。”董其昌拿出了畫作,閑聊幾句,就告辭而去了。
張曉還靜靜坐在座位上,呂章在一旁準(zhǔn)備開始收拾。
“這些等下讓其他人收拾吧。呂先生,看來你的活又要多了。”張曉說道。
“東家能成為皇子的老師,那是天大的好事啊。學(xué)生能幫上東家,那也是學(xué)生的天大福分。”呂章說道。
“好啦好啦,現(xiàn)在不是說這些客套話的時候。我之前聽丁掌柜說,你也有給童子開過蒙講過課,能不能跟我說說是怎么一個教法。”張曉問道。
“回東家的話,學(xué)生之前開蒙的時候,也就是教一些三字經(jīng)千字文,有幾個童子有些聰慧,就讓他們讀《論語》《孟子》,有時候也教一些算術(shù),收些束脩聊以糊口罷了。這教育皇子之事,可不敢胡亂比附。”呂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