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本文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之一
法國《世界報》消息:1990年2月22日,歐洲空間局“阿里亞娜-4”運載火箭,在法屬圭亞那的庫魯發射場升空后不到兩分鐘爆炸。這枚火箭的爆炸,使它所運載的價值4.3億美元的兩顆日本通信衛星毀于一旦。這是“阿里亞娜”火箭自1987年以來連續成功發射了17次后的第一次失敗。航天公司發表公報說,這次失敗是因兩部發動機出現故障而引起火箭失去平衡,從而在動力壓下爆炸。
作者按:這次爆炸,是法國“阿里亞娜-4”運載火箭自1988年底開始商業發射以來的第一次重大事故,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至3億法郎。本來,法國打算利用日本人對它的信任,通過發射兩顆日本通信衛星來打開它在亞洲的航天市場,但不幸失敗,使它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的聲譽蒙上一層陰影。
參考消息之二
蘇聯塔斯社消息:1990年2月28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航天飛機施放的一顆偵察衛星在空中解體。衛星解體后分成了四塊在空中飄移,彼此相距數百公里。其中一塊已于3月19日進入太平洋上空的大氣層,而另外三塊預計在4月12日進入大氣層后被燒毀。
作者按:美國發射的這顆衛星,價值10億美元,重達20噸,頗像中國的大卡車。它主要用于獲得高分辨率數字圖像,并可竊聽通信。這是美國繼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后的又一重大失敗。
參考消息之三
埃及《金字塔報》消息:1990年3月14日,由美國“大力神-3”運載火箭發射的“國際通信衛星-6”,升空后未能按預定時間同第二級火箭分離。雖然經地面工作人員數小時努力后,衛星脫離了火箭,但卻把一個應將衛星送入高軌道的發動機留在了火箭上,因而使衛星處在一個不安全的低軌道上。
作者按:“大力神-3”運載火箭,是美國火箭中最大的商用火箭。它可將56.7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它在過去134次發射中,有129次獲得成功,可靠度達96.3%。它這次發射的這顆國際通信衛星,本可中繼12萬條電話線路,同時通話和轉播3個電視頻道節目,還可供100多個國家進行電話通信和電視播放??上В屡c愿違,造成損失5億美元,使美國的商業性火箭發射計劃又一次受到重大挫折。由于短短20天里美國和法國的航天發射連遭3次慘敗,故西方有人聲稱:1990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災星年”。
參考消息之四
美國《商業日報》消息:1990年3月8日,亞洲衛星公司行政總裁薛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亞洲一號”通信衛星將在中國四川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用中國的“長征三號”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發射西方制造的最先進的通信衛星。我們期待在4月5日至9日之間,中國將“亞洲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作者按:按原計劃,“亞洲一號”衛星的發射日期是在1990年4月13日至20日之間。但由于發射技術的準備工作比預期進行得快,故中美雙方認為可以提前發射。薛棟先生發表講話后,西方和中國香港報界第二天便傳遞出要提前發射的信息,在西歐諸國很快引起反響。尤其是亞洲各國,對亞洲第一顆通信衛星的發射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韓國、巴基斯坦、緬甸、蒙古和孟加拉國等國,紛紛向亞洲衛星公司表示要訂購衛星轉發器,而亞洲衛星公司正是打算通過出租這顆衛星上的24個轉發器獲益,因為每個轉發器一年可收租金130萬至200萬美元。
參考消息之五
北京新華社消息:1990年4月4日,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有關人士透露:中國將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把“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軌道。這項發射定于1990年4月7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基地進行。據了解,這顆衛星是美國休斯衛星公司制造的,由總部設在中國香港的亞洲衛星公司購買和經營。目前,發射工作進展順利。這是中國首次承擔商用衛星的發射服務。屆時,中央電視臺和四川電視臺將聯合進行發射現場直播,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也將用英語向國外同步播出。
作者按:就在新華社發布這一消息的同時,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也向世界播放了這一消息,并對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有關發射準備工作情況做了現場直播。如此一來,中國的火箭要發射美國的衛星,一時間成了“地球村”一個熱門的話題,全世界的目光都盯住了中國,盯住了西昌!于是,1990年3月30日上午,我從北京匆匆登上了飛往成都的飛機,當晚10點,又爬上了從成都開往西昌的特快列車,開始了閃電式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