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勤保障方面,李綱調動兵部、工部、京城所等部門,抓緊時間修樓櫓、安炮座、備火油、垂檑木,將所有能夠用來守城的石頭、門板、火油等全部收集起來,分發各防守單位(李綱《靖康傳信錄》:“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坐、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凡防守之具,無不備”)。
將城中4萬精銳組織起來,分為前、后、左、右、中軍,作為機動部隊。
部隊每8000人設一統制,日夜操練,哪個城門危急機動部隊隨時上去填補。
積極貯備戰時糧草,實行計劃供給制,預備長久戰。派重兵守衛朝廷糧庫——延豐倉。在金軍到來之前,延豐倉已經貯備了粟、豆四十萬石,這些糧食可供東京10萬軍民堅守4個月左右(李綱《靖康傳信錄》:“以前軍居東水門外,護延豐倉,倉有粟、豆四十萬石”)。
就在李綱他們緊鑼密鼓地做著戰備準備,完顏宗望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了牟駝岡,并在此駐營扎寨(畢沅《續資治通鑒》:“癸酉,金宗望軍至京城西北,屯牟駝岡”)。
完顏宗望為什么要將指揮所放在牟駝岡呢?
牟駝岡,位于東京西北20余里,是皇家馬場所在。這里三面臨水,水草肥美,芻豆山積,喂有戰馬1萬多匹(李綱《靖康傳信錄》:“岡勢隱轔如沙磧,然三面據水,前枕霧澤陂,即孳生馬監之所,芻豆山積”)。
金軍主要是騎兵部隊,要想保持持久的戰斗力,對馬匹和馬糧的需求很大。
牟駝岡對金軍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郭藥師早年和北宋關系好的時候,趙佶經常帶他到牟駝岡打球。
郭藥師對牟駝岡情況十分熟悉。
因此第一時間就向完顏宗望提出了搶占牟駝岡的建議。
完顏宗望欣然同意(李綱《靖康傳信錄》:“異時郭藥師來朝,道君命打球于其間,故知可以為寨地。金人兵至,徑趨其所,實藥師導之”)。
1126年,靖康元年,1月8日傍晚,金軍開始強攻東京城。
李綱從5日正式被任命為東京保衛戰總指揮到8日金軍發動總攻,前后加起來不過4天(李綱《靖康傳信錄》:“自五日至八日,治防守之具粗畢,而賊馬已抵城下,寨于牟駝岡”)。
所以我們常說歷史事件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
偶然性就是歷史不會讓當事人都做好了準備才發生。它不會讓劉邦做好了準備才反秦,不會讓朱元璋做好了準備才反元,不會讓李綱做好了準備才抗金。
必然性就是在歷史大浪淘沙般的進程中,真正的英雄雖然在一開始也會被批評、被排擠,不被看好,但他們有堅定而執著的信念,有百折不饒的勇氣,最終會脫穎而出,成就偉業。
金軍首先攻擊的是西水門。
西水門,在東京城的西面,是汴河的水上門。
金軍從牟駝岡順流而下,直撲西水門(李綱《靖康傳信錄》:“是夕,金人攻西水門,以大船數十只順汴流相繼而下”)。
李綱招募了2000人敢死隊,事先埋伏在西水門下的拐子弩城。拐子弩城是西水門的外延式城墻,夾著汴河,用以保護西水門。
等到金軍的大船一到,就用鉤子勾住船體,對敵人發動突襲。又在河中安排暗樁,擊殺敵人數百。
西水門戰役取得勝利(李綱《靖康傳信錄》:“余臨城捍御,募敢死士二千人,列布拐子弩城下。大船至,即以長鉤摘就岸,投石碎之。又于中流安排扠木,及運蔡京家山石疊門道間,就水中斬獲百余人。自初夜防守達旦,始保無虞”)。
李綱剛到皇宮跟趙桓匯報西水門戰役軍情,敵軍強攻酸棗門、封邱門的消息馬上報了過來。
形勢危急,李綱急忙問趙桓要了1000人的禁軍射手,趕赴酸棗門、封邱門前線支援。
此時的酸棗門、封邱門殺聲震天、箭雨紛飛。金軍已經渡過護城河,利用云梯在瘋狂攻城。
李綱及時趕到,命令禁軍擊殺敵軍。用油倒在云梯上,派敢死隊下城燒毀云梯幾十座。對爬梯攻城的敵人用石頭砸,用弓箭射,用座炮轟(李綱《靖康傳信錄》:“余與官屬數人,登城督戰,激勵將士,人皆賈勇,近者以床子弩、座炮及之。而金賊有乘筏渡濠而溺者,有登梯而墜者,有中矢石而踣者,甚眾。又募壯士數百人,縋城而下,燒云梯數十座,斬獲首十余級,皆耳有金環”)。
城下尸橫遍野,城墻上箭鏃成群,戰況慘烈(李綱《靖康傳信錄》:“虜箭集于城上如猬毛,士卒亦有中傷者,皆厚賞之”)。
武泰軍節度使何灌戰死(畢沅《續資治通鑒》:“自卯至未、申間,殺獲凡數千,乃退。武泰軍節度使何灌死之”)。
到了1月10日,完顏宗望見東京城久攻不下,特別是聽聞各地勤王大軍即將抵達,開始派出使者,謀求議和(李綱《靖康傳信錄》:“自卯至未申間,殺賊數千。賊知守城有備,不可以攻,乃退師。因遣使隨李鄴請和,抵城下已昏黑矣,堅欲入城。余傳令:敢輒開門者斬!竟候乃入,實初十日也”)。
宋金的較量開始從戰場移到談判桌上來……
金方完顏宗望:此次出兵攻宋責任全在宋方。金宋本來就是盟友,在消滅北遼的戰役中金方處于盟友之情將燕京歸還宋方。怎料宋方不知感恩還背信棄義,公然撕毀盟約接納金國叛徒張覺及其余黨,這是對金方主權和尊嚴赤裸裸的挑釁。現在大兵壓境,之所以遲遲不攻打東京,是念在過去盟友的情誼,保留你趙氏的宗室和社稷。現在趙佶已經引咎讓位,聽聞新皇帝趙桓人還不錯,也認識到了之前的錯誤,我們可以坐下來好好商談(《三朝北盟會編》:“昔我大圣皇帝以契丹之主納叛人阿鶻產(改作古齊)大王不行交還。又多無道應天順民起兵吊伐自後不忍覆滅欲與通好終不聽從直至亡國方始投降尚猶釋罪特加王爵……趙宋前帝航海遣使請復幽燕舊疆,當此之時分日約誓同力收取。爾來竟無接應形跡,一旦天兵倏至不血一刃舉土向風蓋自契丹二百馀年遠近無敢回顧。爰念從初結好,姑務歡和即時割與恩義非輕著定誓書多納逃人子孫不紹社稷傾危曾未逾月棄德背恩。手詔逆賊張瑴肆害我執政大臣邀我百官更易姓名。公然任使歲月交金帛并不如期及正旦使賀允中御前奏達傳語二字指桑罵槐越舊例深淺輕易其於本國窮奢極上下相蒙閹豎擅權造作奇巧克取民間財……我今皇帝審是數端忘盟失道上符天心爰赫斯怒大舉天師數路并進理當問罪面奉圣旨如趙皇能悔過再乞歡盟仰就便酌中施行當司領大軍取幽燕一路自入貴境謂必遣使赍來御筆改削前非縱橫待命不至深入……又自來邊方守備兵眾不能捍御侵及國門能免斯難未曾或有貴朝太平積有歲年止以奢侈適意人民懦脆不習騎射創初設教以不知戰之兵而拒我熟練征伐強勇之士望求可濟往昔無聞更恐淺近官司聞言當司應以堅城不下請求和好勿宜輕信緣是與大宋皇帝結好修盟痛可哀憫過社傾覆子孫謝絕”)。
宋方代表知樞密院事李梲惶恐不知所答(《三朝北盟會編》:“梲望之北面再拜膝行而前恐怖喪膽失其所言”)。
完顏宗望:“好了好了,看你們態度也誠懇,我提三點停戰意見:1.宋方賠償金方損失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匹,表緞百萬匹;2.宋方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地給金方;3.宋方以1名宰相、1名親王為人質,確保協議落實到位”(畢沅《續資治通鑒》:“鄭望之等在金營,宗望約見之,引李鄴、沈琯于其坐后,需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匹,表緞百萬匹,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地,并宰相、親王為質”)。
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相當于之前歲幣的250倍。原來每年給金國的歲幣是140萬緡(差不多14億),現在乘以250倍,就是35000萬緡(差不多3500億)。
而當時北宋的國庫收入一年才1萬億貫(差不多1000億)。
這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但,沒想到,趙桓和宰執們商議后居然同意了。
李綱和將士們在戰場上用血拼來的勝利竟然換成了一紙賣國條約。
當時的掌權者們只想著盡快結束戰爭,保住榮華富貴,完全沒有考慮到國家的前途,百姓的苦難。
完全沒有考慮協議執行的可能性。
接受條約后,北宋的行政機構開始分工執行協議:
一是派出人質;二是派人去太原、中山、河間說服抵抗官兵放棄抵抗,將城池交給金方;三是籌錢。
康王趙構、少宰張邦昌成為人質前往金營(李綱《靖康傳信錄》:“今上皇帝,方在康邸,俾同少宰張邦昌,為質于金人軍中,己無可奈何”)。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那個建立了南宋的趙構,他是皇子中最不得寵的一個,母親韋氏出身貧寒,只是趙佶有一次性起,寵幸了一次,沒想到生下一個皇子,更沒想到此子會創建一個王朝。
不過那都是后話,現在的趙構只是一枚棄子。
張邦昌,也沒想到自己以后會成為皇帝(金軍走后在北宋疆域建立了大楚國,張邦昌是偽傀儡皇帝)。
現在這兩個人似乎命運并不好,都是棄子,正面臨著人生道路上的巨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