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不管你覺得我壞不壞,我都愛你啊!”
(適用于1~7歲的小孩子)
當父母拒絕滿足孩子的某個要求,或者關了電視、拿走手機時,孩子會邊哭邊打父母:“壞爸爸(媽媽),壞爸爸(媽媽)!討厭爸爸(媽媽)!”
父母聽了會很傷心,有時也可能會很焦慮:孩子為什么這么暴力?其實我們可以放寬心,這些“暴力”語言和行為都是有前情的。前情就是孩子感受到被拒絕、被批評,他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激烈的情緒讓他用本能的方式發泄,此時不是講道理或指出錯誤的時機,孩子需要的是幫助而非責備,父母的職責是幫助他變得平和。
首先試著蹲下來平視孩子,最好擁抱他:“你真的生氣了?看起來你真的很生氣。”溫柔地安撫、擁抱他,同時攔住他要打人的動作。
等孩子平靜下來,可以跟他說:“現在,你可以想一想玩什么能讓你開心,或者去看看我那里還有什么新故事。”(幫助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重新回到積極情緒。)
在孩子的情緒完全過去后,跟孩子復盤:“今天,你想再看一會兒電視,用哭和打人的方法有沒有用?后來你想聽新故事,用什么方法讓我知道給你讀哪個故事的?”
“說出來。”
“對,說話比哭管用。你可以直接說你很難過,你很生氣。”
最后,教孩子學會體會別人的感受:“我發現你有進步哦,今天哭的時間變短了,還會把討厭的情緒說出來。同時,我要告訴你,聽到你說‘討厭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有點兒傷心。下次你可以把你的情緒說出來,爸爸(媽媽)會馬上幫助你。”
我們來看看奇奇的故事。
“媽媽,我要喝酸奶。”
“可以啊,吃完飯后喝。”
“不行,我就要,我就要現在喝!你不給我喝,我太委屈了,你是個壞媽媽!”
“不管你覺得我壞不壞,我都愛你啊!”
孩子的哭聲逐漸變小。
“而且,媽媽正在做飯,還有20分鐘就要吃飯了。媽媽很欣賞你,你很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能喝酸奶的時候你感覺有些委屈,對不對?現在不給你喝酸奶,但是不影響我愛你!”
“那我就不吃飯。”
“你不吃飯,我也愛你,那你一會兒看著媽媽吃。”
“那我可不可以一邊喝酸奶,一邊吃飯?”
“好棒,這是一個好棒的主意,你想到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又能吃飽飯的方法了。那現在還有20分鐘,你想想看,你要做些什么?”
“我要去看故事書。”
“可以啊,你真的好會規劃你的時間。”
如果父母學會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聽懂”孩子的情緒,同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父母和孩子的聯結就不會斷裂,親子聯結會讓孩子從情緒中走出來,還會讓他學會如何想辦法解決問題。
當孩子用情緒“威脅”家長,說“你不給我吃冰激凌,我討厭爸爸(媽媽)”時,我們可以穩穩地接住孩子的壞情緒,不受他的威脅:“你討厭不討厭我,我都愛你哦。”